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爸,我要报警校。"
父亲王建国当场就急了:"你疯了吗?589分能上211,你要去当什么警察!"
伯伯王建华更是冷笑:"老二,你儿子脑子进水了?放着好大学不上,非要去当大头兵!"
八年过去了,当全家人看到那张照片时,却已经泪流满面......
01
2016年6月25日,烈日炎炎。
县城里最热闹的地方不是商场,也不是公园,而是县一中门口。
高考成绩刚刚公布,家长和学生们聚在一起,有的欢天喜地,有的愁眉苦脸。
王志远从学校出来,手里拿着刚打印的成绩单,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
589分,超过一本线52分,这个成绩在县城已经算很不错了。
"志远!志远!考得怎么样?"王建国远远地就看到了儿子,三步并作两步跑过来。
"爸,589分。"王志远把成绩单递给父亲。
王建国接过成绩单,眼睛瞪得比铜铃还大:"589?真的是589?"
"千真万确。"王志远点点头。
"好!好!我儿子有出息!"
王建国激动得手都在发抖,"这个分数能上什么大学?"
旁边一个老师听到了,凑过来说:"589分可以报几个不错的211大学,像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都有希望。"
王建国听了更加高兴,拉着儿子就往家走:"走,回家告诉你妈这个好消息!还要赶紧给你伯伯打电话!"
回到家里,刘春梅正在厨房做饭。
听到儿子的成绩,她激动得眼泪都出来了:"我儿子真争气!这下可以上好大学了!"
王建国立刻给哥哥王建华打电话:"大哥,告诉你个好消息,志远考了589分!"
电话那头传来王建华爽朗的笑声:"不错不错!老二家的志远有出息!比我家志豪差不了多少!"
王志豪今年也参加高考,考了612分,已经被华中科技大学录取了。
在家族里,王志豪一直是大家的骄傲。
"志远准备报什么专业?"王建华在电话里问道。
"还没想好呢,正准备和孩子商量。"王建国笑着说。
挂了电话,一家三口坐在客厅里研究志愿填报的事。
"儿子,你想学什么专业?"王建国问道。
"爸,我想..."王志远停顿了一下,深吸一口气,"我想报警校。"
客厅里瞬间安静下来,连墙上的钟表滴答声都清晰可闻。
"什么?"王建国以为自己听错了,"你说什么?"
"我说我想报警校,当警察。"王志远重复了一遍,语气坚定。
"砰!"
王建国一拍桌子站了起来:"你疯了?589分能上211大学,你要去警校?"
刘春梅也急了:"儿子,你怎么突然有这个想法?当警察多危险啊..."
"妈,这不是突然的想法。"
王志远认真地说,"从小到大,我就想当警察,保护老百姓,维护社会治安。"
"保护老百姓?"
王建国气得脸都红了,"你先保护好你自己再说!警察有什么出息?又累又危险,一个月才几千块钱!"
"爸,不是所有事情都要用钱来衡量。"王志远站起来,"我有自己的理想。"
"理想?理想能当饭吃?"
王建国指着儿子,"你看看你堂哥志豪,考上华中科技大学,学计算机,将来进大公司,年薪几十万!你呢?警校毕业出来就是个小片警!"
刘春梅拉着儿子的手,眼泪都急出来了:"志远啊,听妈的话,换个专业吧。妈就你这一个儿子,不想你干危险的工作。"
"妈,我意已决。"
王志远轻抚着母亲的手,"我要当一名人民警察,这是我从小的梦想。"
王建国气得在客厅里转了三圈:"不行!绝对不行!我辛辛苦苦供你读书,不是让你去当大头兵的!"
父子俩第一次为了这个问题争吵起来,刘春梅在中间劝了半天也没用。
最后,王志远回到自己房间,关上门不再说话。
王建国在客厅里生闷气,刘春梅躲在厨房里偷偷抹眼泪。
当天晚上,王建国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王建华。
"什么?志远要报警校?"王建华在电话里的声音提高了八度,"老二,你儿子是不是读书读糊涂了?"
"我也这么觉得,但是他死活不听劝。"王建国叹了口气。
"明天我过去,好好跟志远谈谈。"
王建华的语气里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这孩子就是被你们惯坏了,不知道天高地厚。"
02
第二天一早,王建华就开着他的奔驰车来到了弟弟家。
作为家里的老大,也是最有钱的那个,王建华在家族中很有威信。
"志远,过来,伯伯跟你说几句话。"王建华坐在沙发的正中间,派头十足。
王志远从房间里出来,礼貌地叫了声:"伯伯好。"
"坐。"王建华拍了拍身边的位置,"听你爸说,你要报警校?"
"是的,伯伯。"
"为什么?"王建华直视着侄子的眼睛,"589分啊,这个成绩在咱们县城已经很不错了,可以上好大学,学好专业,将来有好工作。你为什么要去警校?"
王志远想了想,认真地说:"伯伯,我从小就有个警察梦。我想用自己的力量保护更多的人。"
"保护更多的人?"
王建华冷笑一声,"志远啊,你还是太年轻,太天真了。这个社会现实得很,没有钱什么都做不了。"
"伯伯,我觉得人活着不只是为了钱。"
"不是为了钱?"
王建华摇摇头,"你知道你哥哥志豪现在怎么样吗?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这个专业毕业后进大公司,起薪就是二三十万。三年后,年薪能到五十万,甚至更多。"
王志远沉默不语。
王建华继续说:"而你呢?警校毕业出来,分配到派出所,一个月三四千块钱,干一辈子也就是个科员。你觉得这样的人生有意思吗?"
"伯伯,我觉得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赚多少钱,而在于做多少有意义的事。"王志远的声音依然坚定。
"有意义的事?"
王建华站起来,在客厅里踱步,"志远,伯伯问你,你将来要不要结婚?要不要买房?要不要生孩子?这些都需要钱!没有钱,你拿什么给老婆孩子好生活?"
这个问题问得王志远有些语塞。
王建华趁热打铁:"你看看现在的社会,房价这么高,物价这么贵,没有一份好工作,没有一份高收入,你怎么在社会上立足?"
"可是伯伯..."
"没有可是!"王建华打断了他的话,"伯伯走过的路比你走过的桥都多。相信伯伯,现在改志愿还来得及。"
就在这时,王志豪也来了。这个19岁的大学生穿着名牌T恤,戴着时尚的眼镜,一看就是城里孩子的派头。
"志远弟弟,听说你要报警校?"
王志豪坐下来,语气里带着一丝优越感,"哥哥劝你慎重考虑一下。"
"志豪哥,你也觉得我不应该报警校?"
"当然。"王志豪理所当然地说,"志远,你知道现在互联网行业有多火吗?我在学校里接触到很多师兄师姐,他们毕业后进入腾讯、阿里、百度这些大公司,年薪动辄几十万,有的甚至上百万。"
王志豪掏出最新款的苹果手机:"你看这个手机,五六千块钱。对于程序员来说,这就是一个星期的工资。但对于警察来说,可能要存两个月的钱才买得起。"
"志豪哥,我对这些物质的东西没那么重视。"
"没那么重视?"王志豪笑了,"志远,你还年轻,不知道社会的现实。等你真正进入社会就知道了,没有钱寸步难行。"
王建华在旁边点头:"志豪说得对。志远,你看看你哥哥,年纪轻轻就有这么高的见识,这就是读好大学、学好专业的好处。"
整个上午,王志远都在接受"教育"。
王建华搬出了各种理由,从现实的收入差距到社会地位的不同,从个人发展前景到家庭责任,方方面面地分析为什么不应该选择警校。
王志豪也在旁边添油加醋,讲述自己在大学里见到的成功案例,以及互联网行业的光明前景。
下午,其他亲戚也陆续来了。七大姑八大姨都来劝说王志远。
"志远啊,听伯母一句话,警察这个职业真的不好。"
王建华的妻子说道,"又累又危险,工资还不高。你这么聪明的孩子,应该去学点实用的专业。"
"是啊,志远,你看现在的年轻人,都往大城市跑,都想进大公司。你怎么反其道而行之呢?"另一个叔叔也劝道。
面对亲戚们的轮番劝说,王志远始终坚持自己的想法:"叔叔阿姨们,我知道你们都是为了我好。但是我真的想当警察,这是我的理想。"
"理想?"王建华冷哼一声,"志远,伯伯问你,理想能当饭吃吗?理想能给你买房买车吗?理想能让你在社会上有地位吗?"
这一连串的质问让王志远陷入了沉思。
王建华看到侄子动摇了,继续说道:"志远,伯伯不是反对你有理想,而是希望你的理想更现实一点。你可以先读个好大学,学个好专业,将来有了经济基础,再去追求你的理想也不迟。"
"可是..."
"没有可是!"
王建华的语气变得严厉起来,"志远,你已经18岁了,应该为自己的将来负责。更应该为你的父母负责!"
他指着坐在角落里的王建国夫妇:"你看看你爸妈,为了供你读书,省吃俭用了多少年?你妈在医院当护士,你爸在工厂当工人,他们图的是什么?还不是希望你将来有出息,能过上好日子?"
"你现在倒好,有机会改变命运,却要去当什么警察。你对得起你父母的期望吗?"
这番话说得王志远哑口无言。他看了看父母,发现他们眼中都含着泪水。
刘春梅忍不住开口了:"儿子,妈不求你大富大贵,只希望你平平安安,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就行了。可是当警察..."
她没有说完,但意思很明显。
王建国也叹了口气:"志远,爸这辈子没什么出息,就指望你能有所作为。你这个成绩来之不易,千万不要浪费了。"
看着父母失望的表情,听着亲戚们的劝说,王志远的内心开始动摇了。
也许,他们说得对。也许,自己真的太理想化了。也许,应该更现实一点。
但是,每当他想到从小就有的警察梦,想到那身威严的制服,想到保护人民的使命,他的心又坚定起来。
"我需要时间考虑一下。"王志远最终说道。
"好,你好好考虑。"
王建华满意地点点头,"但是时间不多了,志愿填报的截止日期就在明天。"
03
当天晚上,王志远一个人在房间里思考了整整一夜。
他想起了小时候看警察叔叔抓坏人的英勇身姿,想起了自己无数次梦到穿上警服的情景,想起了那个从小就有的理想——成为一名人民警察。
但是,亲戚们的话也不无道理。现在的社会确实很现实,没有钱确实寸步难行。
而且,父母为了他付出了那么多,他真的忍心让他们失望吗?
纠结到天亮,王志远终于做出了决定。
第二天早上,全家人和亲戚们都等着他的答案。
"我决定了。"王志远站在客厅中间,声音清晰而坚定,"我要报警校。"
"什么?"王建华腾地站起来,"志远,你还是决定要报警校?"
"是的,伯伯。"王志远点点头,"这是我的理想,我不想放弃。"
"你...你..."王建华气得说不出话来。
王建国也急了:"志远,你怎么这么固执?大家说了这么多,你都没听进去吗?"
"爸,我都听进去了。"
王志远看着父亲,"但是我觉得,人这一辈子,总要为自己的理想拼搏一次。如果连自己的梦想都不敢追求,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梦想?"王建华冷笑,"志远,你太幼稚了。等你在社会上碰得头破血流的时候,就知道后悔了。"
"我不会后悔的。"王志远的语气非常坚定。
"好!好!"王建华气得拍桌子,"既然你这么固执,那就别怪伯伯说话难听。你这个决定,就是在糟蹋自己的前程!"
"伯伯,我不这么认为。"
"你不这么认为?"王建华指着王志远,"行,我们走着瞧。等你将来混得不如意的时候,可别来找我!"
说完,王建华拂袖而去,王志豪也跟着离开了。
其他亲戚见状,也纷纷摇头叹气地走了。
客厅里只剩下王志远和他的父母。
王建国坐在沙发上,一言不发。刘春梅偷偷抹眼泪。
"爸,妈,我知道你们担心我。"王志远坐到父母身边,"但是请相信我,我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王建国抬起头,看着儿子坚毅的眼神,最终叹了口气:"既然你已经决定了,那就去吧。但是我有一个要求。"
"什么要求?"
"无论你将来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轻易放弃。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走到底。"
王志远用力点头:"我保证!"
刘春梅擦干眼泪,也表态了:"儿子,妈支持你。只要你觉得是对的,妈就支持你。"
就这样,王志远顶着家族的压力,填报了省警察学院的志愿。
04
2016年9月,王志远如愿以偿地进入了省警察学院。
第一次穿上警校的制服,王志远激动得整夜没睡。
那身藏蓝色的制服,那顶威严的大檐帽,正是他从小梦寐以求的装扮。
警校的生活比想象中要严格得多。
每天清晨五点半起床,晨练、整理内务、学习理论知识、体能训练,一天的课程安排得满满当当。
但王志远乐在其中。他刻苦学习法律知识,认真参加体能训练,在各种技能竞赛中都表现出色。
大一第一学期,他就在全省警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了第三名。消息传回家里,王建国高兴得逢人就说。
但是在亲戚们眼里,这些成绩根本不值一提。
王建华在家族群里说:"警校的比赛有什么用?又不能当钱花。你看志豪,在大学里就开始做项目了,还获得了奖学金。"
大二的时候,王志远参加全国警校射击比赛,竟然拿到了冠军。这在学校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校长亲自给他颁奖。
王志远兴奋地打电话回家报告好消息。
"爸,我在全国比赛中拿冠军了!"
"真的?什么比赛?"王建国很兴奋。
"射击比赛,全国警校的比赛!"
"好儿子!爸为你骄傲!"
王建国立刻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所有人,包括王建华。
王建华听了,只是淡淡地说:"射击冠军啊,不错。不过这个对找工作有帮助吗?"
相比之下,王志豪在大学里的表现也很不错。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还参加了各种社团活动,获得了多项奖学金。
更重要的是,他已经开始准备实习,目标直指那些知名的互联网公司。
每次家族聚会,王建华都会拿王志豪的成就来对比王志远的选择。
"志豪现在已经在准备秋招了,目标是腾讯和阿里。"
王建华得意地说,"人家HR看重的是专业能力和发展潜力,不是什么射击冠军。"
这些话传到王志远耳朵里,虽然有些不舒服,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选择。
他知道,每个人的路不同,不能简单地用收入来衡量成功。
在警校的四年里,王志远不仅在各种比赛中获奖,还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党员等。
他的专业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体能测试更是年年第一。
老师们都说他是一块当警察的好料子,将来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警察。
但是在家族里,这些荣誉似乎都不如王志豪的一份实习通知来得实在。
2020年夏天,王志远从警校毕业了。
由于表现优秀,他被分配到了县公安局刑警大队,成为了一名刑警。
同一年,王志豪也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顺利进入深圳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担任软件工程师,年薪30万。
这个消息在家族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30万!年薪30万!"
王建华在家族群里炫耀,"志豪才刚毕业,起薪就这么高!这就是选择的重要性!"
相比之下,王志远的工资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刚入职的刑警,月薪只有5000多元,一年下来也就6万多点。
这个差距让王建国夫妇有些尴尬。虽然他们为儿子的工作感到骄傲,但在亲戚面前总觉得抬不起头。
2020年春节,这种差距体现得更加明显。
王志豪开着公司配的车回家过年,虽然不是什么豪车,但在县城里也算不错了。而王志远只能骑着电动车上下班。
"志豪真有出息啊!"村里的老人们都夸赞道。
"人家这才叫成功,年纪轻轻就年薪几十万!"
"读好大学就是不一样!"
相比之下,王志远的工作就显得平凡了很多。
虽然身穿警服很威风,但在经济条件上确实无法与堂哥相比。
春节聚会上,王建华又开始了他的"教育"。
"志远啊,现在后悔还来得及。"
王建华意味深长地说,"你看你和志豪,同样优秀的成绩,不同的选择,现在的差距就出来了。"
"伯伯,我不后悔。"王志远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
"不后悔?"
王志豪插话道,"志远弟弟,哥哥给你算笔账。我现在年薪30万,你年薪6万,差距是5倍。三年后,我的年薪可能涨到50万,你呢?可能也就8万。十年后,差距会更大。"
这些数字确实有些刺眼。王志远虽然嘴上不说,心里还是有些不舒服的。
王建华趁热打铁:"志远,现在公务员考试还有机会。以你的能力,考个好单位应该不难。别在派出所耗着了,没前途的。"
"伯伯,我觉得当警察很有意义。"
王志远反驳道,"我能为老百姓服务,能维护社会治安,这是很有价值的工作。"
"有价值?"
王建华摇头,"志远,你还是太年轻。有价值的工作不一定是好工作。你看志豪,在大公司做技术开发,创造的价值更大,收入也更高。这才是正确的人生道路。"
整个春节期间,王志远都在承受着这种无形的压力。
虽然父母没有直接表达不满,但从他们的眼神中,王志远能感受到一丝失望。
回到工作岗位后,王志远全身心投入到刑警的工作中。
刑警的工作确实如亲戚们说的那样,又累又危险,收入也不高。
经常要半夜出警,处理各种案件,有时候一连几天都回不了家。
但王志远乐在其中。每当破获一起案件,看到受害者脸上的感激表情,他就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第一年工作,王志远就参与破获了几起重要案件。他的表现得到了领导的认可,被评为优秀新警。
但是在外人看来,这些荣誉并不能改变什么。
2021年春节,王志豪又带来了新的"好消息"。
"我升职了!"王志豪兴奋地宣布,"现在是高级工程师,年薪涨到40万了!"
"还有,我在深圳看了套房子,准备付首付。"
王志豪掏出手机,给大家看房子的照片,"虽然只有80平米,但地段很好,总价600万。"
这些消息再次在家族里引起震动。
"志豪真有本事!"
"在深圳买房,那可了不得!"
"这才叫有出息!"
相比之下,王志远的生活就显得平淡无奇。
他依然住在家里,骑着电动车上下班,一个月5000多块钱的工资,除了基本生活费用,所剩无几。
王建华看着王志远,摇头叹气:"志远啊,你看看你和志豪的差距。人家已经在深圳买房了,你呢?还在家里啃老。"
这话说得王志远脸红。虽然他的工作很有意义,但确实在经济上还需要家里的支持。
"志远,不是伯伯说话难听。"
王建华继续说道,"一个男人,连自己都养不活,还谈什么理想?还谈什么价值?"
这些话深深刺痛了王志远的自尊心。他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否真的正确。
2021年到2024年,这三年对王志远来说是充满挑战的三年。
工作上,他尽职尽责,破获了多起重要案件,获得了局里的嘉奖。但是收入依然不高,生活依然清贫。
王志豪则越来越成功。
2022年,他被提拔为项目经理,年薪涨到50万。
2023年,他在深圳的房子终于买下来了,还买了一辆奔驰车。
每次家族聚会,都成了王志豪的成功展示会。
"志豪现在是公司的技术骨干,前途无量啊!"
"听说他们公司要上市了,志豪手里还有股票期权呢!"
"这孩子有眼光,当初选对了专业!"
而王志远则成了对比的背景。每当别人夸奖王志豪的时候,总会有人说:
"你看志远,还在当他的小警察。"
"当初要是听劝,现在说不定也在大公司工作了。"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啊!"
这些话像针一样刺痛着王志远的心,也让王建国夫妇越来越沉默。
有时候,王志远也会怀疑自己。看着堂哥的成功,看着同龄人的发达,他也会想: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否真的正确?
但是每当他穿上警服,走上街头,看到老百姓信任的眼神,他又坚定了信念。
钱确实重要,但总有比钱更重要的东西。
2024年春节,王志豪开着新买的奔驰回家过年,在县城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这车得一百多万吧?"
"志豪真有出息,才工作几年就买得起这么好的车!"
"人家这才叫成功!"
相比之下,王志远依然骑着那辆旧电动车,穿着朴素的便装,显得很不起眼。
王建华当着所有亲戚的面说:"志远啊,你看看你哥哥,再看看你自己。同样是大学毕业,差距怎么这么大呢?"
王志远没有回答,只是默默地喝茶。
"我听说你们局里最近又有提拔的机会?"王建华继续问道。
"有,但是竞争很激烈。"王志远如实回答。
"竞争激烈?"
王建华摇头,"志远啊,你在警察这条路上已经走了四年了,有什么成就吗?除了几个破案的嘉奖,还有什么?"
这个问题问得王志远哑口无言。
王志豪在旁边补充道:"志远弟弟,哥哥不是打击你。但是你看看现实,我们这个年纪,正是事业上升期。我在公司里已经是中层管理了,收入也不错。你呢?还是个普通警察。"
"志豪说得对。"王建华点头,"志远,你已经26岁了,该考虑现实了。总不能一辈子当个小警察吧?"
面对亲戚们的质疑,王志远内心也开始动摇。也许,他们说得对。也许,自己真的应该换个思路了。
但是,每当他想到放弃,想到那身警服,想到自己的理想,他又舍不得。
就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命运给了他一个机会,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
05
2024年7月15日,一个普通的周一早晨。
王志远像往常一样,穿好警服,骑着电动车去上班。他没有想到,这将是改变他人生的一天。
刘春梅在厨房里准备早餐,王建国已经去工厂上班了。安静的早晨,和往常没有任何不同。
上午十点左右,邻居王大婶急匆匆地跑过来,手里拿着手机,脸上的表情既兴奋又震惊。
"春梅!春梅!快出来!"王大婶在院子里大声喊道。
刘春梅擦干手从厨房里出来:"王大婶,什么事这么急?"
"快看手机!快看手机!你儿子上新闻了!"王大婶的声音都有些颤抖。
"上新闻?志远怎么可能上新闻?"刘春梅一脸疑惑,"是不是搞错了?"
"没错!就是志远!"王大婶颤抖着手指给她看手机屏幕,"你自己看!"
刘春梅接过手机,屏幕上显示的是一个新闻链接。
她点开链接,手机页面开始加载。
几秒钟后,一张照片出现在屏幕上...
看到这张照片的瞬间,刘春梅"啊"的一声惊叫,手机直接从手中滑落,掉在了地上。
"我的儿子...我的儿子..."
刘春梅双手捂着嘴,眼泪瞬间涌出,整个人瘫坐在院子里的小凳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