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神,高枕无忧,美梦成真
民间年画上的床公和床母,是一对慈眉善目的老夫妻,他们脸上洋溢着微笑,显得格外和蔼慈祥。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睡眠不可或缺,良好的睡眠有助于人们从疲惫中恢复活力。这一切与床密不可分,床是人们夜晚安睡的场所,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床上度过的。由此可见,床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古人对床怀有一种崇敬之情,认为床是神仙赐予世人的,床神便应运而生。
床神分为床公和床母,平日里以夫妻形象出现。民间年画中的床公和床母,正是这样一对慈眉善目的老夫妻,他们脸上泛着微笑,显得和蔼可亲。
那么,床公和床母究竟是什么人呢?传说他们是周文王夫妇。周文王有九十九个儿子,在担任西伯时,广行善德,造福一方百姓。一次,周文王前往国都朝歌,在燕山遭遇暴雨,雨中夹杂着霹雳。恰在此时,周文王在路边捡到一个孩子,便收为义子,取名霹雳子。古时人们祈求多子,认为多子者多福,多子之人必是贤者。由于床与生殖有着密切关系,作为床神,其职责之一便是管理生育,保佑百姓繁衍生息,使家庭兴旺发达。周文王收养霹雳子,正好使其子嗣凑足百人之数。按照古人的观念,周文王既然有百子,自然被尊为床神。民间将床神视为生育神,祈求床神保佑自己实现子孙兴旺的愿望。
![]()
古人对床神的崇拜在诗歌中屡见不鲜,宋代的杨循吉曾作《除夜杂咏》一诗:“买觞迎灶帝,酌水祀床公。”此诗句描绘了祭祀灶王和床神的情景。另有诗句云:“岁祀床婆子,深宵酒果芬。”其中“床婆子”即指床神,生动地刻画了祭祀床神时,酒和水果等祭品在深夜散发出浓郁芳香的场景。
在宋代,祭祀床神的日子定于腊月,祭品通常为茶、酒、水果,而非一般祭祀神灵所用的鱼肉类。民间素有“酒祀床母,茶祀床公”的说法。古书记载:除夕之夜,千家万户皆需备妥茶酒糕果,置于寝室,以备祭祀床神。午夜过后,新年伊始,人们在守岁之后、就寝之前,须以茶、酒祭拜床公和床母。
不仅民间盛行祭祀床神之风,皇宫内院亦沿袭此俗。相传宋朝某位皇帝曾急召一名翰林学士,命其迅速撰写一篇祭祀床神的祭文。翰林院本专司为皇帝撰写各类文书,然为床神撰文并非正式公文,该翰林学士未曾涉猎,一时焦急无奈,只得放下身段,向市井百姓请教,终按民间习俗完成祭文。
![]()
民间祭祀床神的日子定在农历正月十六,待迎完灶神之后方才开始,这已成为每年的例行仪式。然而,若家中逢婚嫁喜事,则需另行祭拜床神。
床在婚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婚床已不再仅仅是用于睡眠的床铺,而是象征着夫妻“合欢”的场所,关乎夫妻生活的美满与和谐,影响着子孙后代的繁衍,甚至关乎家族的兴旺发达。因此,人们虔诚地祈求床神为新婚夫妇赐福。
旧时安置婚床颇为讲究。婚前需特意延请术士前来指导,选定良辰吉日方可安放。术士会依据新人的生辰八字、新房窗户位置及神位等因素,精心推算婚床的最佳位置。婚床前需贴上床神神像,安置妥当后,还需郑重祭拜床神,祈求其庇佑。
婚后,夫妇亦需时常祭拜床神,祈愿生活美满和谐,白头偕老。新婚夫妇在使用婚床前,需前往一户夫妻均健康美满的家庭,邀请一位聪明伶俐的小男孩,让其在婚床上左右翻滚、做拿大顶的动作。相传此举能带来好运,助新婚夫妇早日迎来一个同样聪明活泼的儿子。
![]()
妇人生产之后也必须祭拜床神。古时候,生育被视为一件极为危险的事,古人认为若母子能平安,必定是得到了床神的庇护。因此,人们出于对床神的感激之情,自然会进行一番祭拜。孩子出生三天后,需举行“洗三”之礼,要将床上用品洗净更换,点上香火,供奉祭品,并说些感恩的话语,例如:“床公床母,感谢神灵的庇佑,我们备下佳肴供奉,恳请神灵继续保佑我们,使我们睡眠安稳,生活日益兴旺。”
老百姓对床神的供奉极为虔诚,他们不仅祈求能拥有酣畅甜美的睡眠,还希望床神能赐予他们多子多福,过上安定而美满的生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