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访是传递温暖与力量的桥梁,是我们民大一场特别的思政课。”在大连民族大学采访,党委学工部部长李英震告诉记者:暑假伊始,大连民族大学组织的13个家访小组、68名教师就分批奔赴内蒙古、广西、辽宁、新疆、云南、福建等6个省区,走进170余个学生家庭送去关怀与温暖。
据了解,开展暑期专项家访工作,是大连民族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举措,将家访工作的育人成效转化为弘扬学校“爱生如子”校园文化的具体体现,以此“走进学生内心世界”,进一步增强了家校思政育人合力。
“这就是一堂堂爱的思政课,这样的暑期专项家访活动,我们已经坚持了20多年。”李英震部长动情地说。
![]()
同频共振:做学生成长困境的破壁人
“我们要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困境,全力支持他们克服难关!”在内蒙古,家访直击成长需求,为学生量身定制未来蓝图。家访工作组教师详细介绍了学校的资助帮扶政策、征兵政策;帮助学生申请国家助学金、校内勤工助学岗位;精准把握各专业特性与行业趋势,结合学生考研、考公、就业等个性化目标,为他们精准提供发展建议并量身定制成长路径……不仅架起了家校“连心桥”,更将学校的关怀与家庭的期盼紧紧相连。
推开家门的每一次对话,都是教育的延伸。在广西,老师们与家长促膝长谈,从专业发展到人生规划,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出谋划策。面对沈怡泉、许志颖、吴思莹等同学的兴趣爱好和职业规划,老师们都有针对性地给出了发展建议,让家人们都感到收获颇丰。穆海麦提·玉苏普同学的家长鼓励他征兵报名,希望他能够保卫祖国,建设家乡。对此,老师们立即与学校武装部联系,就当兵政策作了详细了解。这些细节,都深深印刻在家访活动的征途上。
爱与责任:我们24小时为你开机!
大连民族大学党委重视新生成长教育,通过家访上好“思政第一课”。在福建,老师们走进2025级新生家中,也初次叩响了学生的“心门”。当老师们风尘仆仆出现在学生家门口时,许多家长的第一反应是“难以置信”。周彦杉的母亲反复确认:“真的会上门吗?”直到亲眼见到老师,她激动地说:“天南海北的,你们真的来了!”这份跨越山海的关怀,让家长真切感受到学校的用心与用情。邹荣政同学听到学校为学生开设摆渡班车、宿舍安装空调、离海边很近时,他兴奋不已。老师还特别介绍了学校的“暖心工程”:学校为南方同学专门改造了浴室,设置了隔间;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绿色通道”;为每个学生配备班导师......这些细致的关怀让家长连连赞叹:“没想到学校考虑得这么周到!”
“在学校有任何事情,随时给我们打电话、发信息!我们24小时为你开机。”在辽宁,老师们为学生许下了郑重的承诺。在敲开学生家门时,他们的鞋上还沾着山路的泥,裤腿带着风尘的痕迹,但开口的第一句永远是温和的:“我们来看看孩子,聊聊他的未来。”没人提过转车时的奔波,没人说过晕车后的不适,有的只是丝毫未减的热情和关心。
![]()
炽热坚守:高温下的家访征程
今年夏天的新疆很热,但50℃的高温下,家访团队的脚步从未停歇。车轮碾过滚烫的戈壁,汗水浸透衬衫,但看到学生家门口翘首以盼的身影,所有艰辛都化作动力。这份跨越万水千山的坚守,丈量着教育的温度,也诠释着师者的初心。
家访不仅是“见到学生”,更是“走进他们的生活”。柏油路间杂着崎岖山路,路面颠簸不平,800米的海拔落差让车程格外艰辛。望着窗外蜿蜒的山路,更能想象学生和家人上下山的不易。沙木哈尔·阿扎提江同学的那句“谢谢老师大老远跑上山”的真诚,让老师们心头暖意涌动。更让人欣慰的是,在交流中能清晰感受到学生对学业的真诚态度。这种在艰辛求学路上始终保持的笃定与努力,让老师们坚定了后续工作的方向:用更细致的关怀为他们的成长助力。通过走访,用老师的脚步代替学生的奔波,在贴近他们真实生活的场景里,读懂这份土地上的坚韧,读懂了学生往返学校的艰苦,也让家校之间的联结在双向体谅中愈发深厚。
爱生如子:千万网友见证的温暖
陈旺同学是所在村庄第一位考上本科院校的学生,其母亲更是村里第一位女共产党员。家中墙壁贴满了他从小学到高中的各类奖状,这见证了他的优秀成长,也是这个朴素家庭最亮眼的装饰。陈旺的母亲说:“和老师一番交流感觉心里很踏实,孩子能在爱生如子的民大就读,我非常放心。”罗筱同学的家长感慨道:“云南距离大连路途遥远,老师不辞辛苦前来家访,我们作为家长非常感动,在交谈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孩子的学校发展越来越好,我们做家长的也非常自豪。”
从完善的资助政策到暖心的谈话,从有求必应的设施服务到丰富的成长平台,让每位学子都能在民大找到归属感。连日来,民大“爱生如子”的育人理念在社交媒体引发了广泛共鸣。这个夏天,云南的山山水水见证了民大的承诺:“爱生如子”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翻山越岭的坚持;“爱校如家”不是一句标语,是从收到通知书那一刻,就在心里悄悄种下的种子。
“最好的教育,就是让每个学生都甘愿成为学校最忠实的‘粉丝’”。行走在大连民族大学,这份由心而发的认同与热爱,让记者感慨万千:民大的每一位教师都是思政教师,民大的每一门课程都是思政课,民大的每一位老师都在上思政课,民大校园就是大思政课堂,从“爱生如子”到“爱校如家”,这场双向奔赴的“思政课”,让教育有情怀、家访有温度,这恰恰也是民大育人工作最珍贵的成果。
成语 王思安 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范佳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