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1月21日清晨,一架隶属于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的B-52G“同温层堡垒”轰炸机从图勒空军基地起飞,准备执行当天的“巨蛋行动”。
![]()
B-52G“同温层堡垒”轰炸机
“巨蛋行动”是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于1960年开始执行的一项危险性极高的战略值班任务,由B-52“同温层堡垒”轰炸机携带核弹保持持续的空中警戒飞行,一旦有事能在第一时间飞往苏联执行核轰炸任务,在空中值班的轰炸机数量要始终保持在十二架,到1966年开始由于民兵洲际弹道导弹的成熟,“巨蛋行动”的重要度大幅度下降,因此在空中值班的轰炸机数量也从巅峰时期的十二架被削减为四架。
![]()
起飞中的B-52轰炸机
这架B-52G轰炸机隶属于纽约州普拉茨堡空军基地的第380战略轰炸联队,出厂号58-0188,呼号“游民28”。机组由七名飞行员组成:分别是机长约翰·豪格上尉(位于驾驶舱左侧正驾驶位)、副驾驶伦纳德·斯维滕科上尉(位于驾驶舱右侧副驾驶位)、电子武器官理查德·马克思上尉、空中炮手卡尔文·瓦尔德雷普·斯纳普上士(位于驾驶舱后的机舱上层)、雷达领航员兼投弹手弗兰克·霍普金斯少校和柯蒂斯·R·克里斯上尉(位于驾驶舱后的机舱下层)和第二机长德·阿马里奥少校(因为“巨蛋行动”任务耗时超过24小时,因此相关规定要求机上要有第三名飞行员,他位于在下层机舱尾部的领航员舱后部的领航教员舱,那里面没有弹射座椅,只有一个坐着很不舒服的折叠座椅,于是他在坐垫下面放了三个软垫和一个枕头垫着)。
![]()
B-52轰炸机驾驶舱
起飞的时候,该机携带了四枚B28FI型氢弹。
起飞后不久,飞机在和KC-135空中加油机汇合并加油(起飞的时候并没有满油)后一个小时,该机飞抵指定的巡逻区域,此时已经接近当地时间的傍晚时分,机长豪格上尉指示副驾驶斯维滕科上尉去休息,由第二机长德·马里奥少校接替了他的位置。
![]()
KC-135加油机
片刻后,冷空气开始渗透到隔热层单薄的乘员舱导致机舱内部温度急剧下降,很快就把没有隔热层的领航教员舱冻得跟冰窖一般,这可苦了斯维滕科,被冻得瑟瑟发抖,于是他要求驾驶舱“伙计,想想办法让我缓和起来。”
于是,德·马里奥开始执行机舱加热,快速把正常的加热系统调至最大档位,随后他又打开发动机得排气阀,从发动机歧管将额外的热空气吸入加热器(引气是从涡轮燃料燃烧部分上游压气机级获取的压缩空气)。然而,由于加热器出现故障,这些压缩空气从发动机歧管进入机舱加热管道时几乎没有被冷却过,使得在接下来的半小时里,使得机舱内的温度变得非常高,而没有隔热层的领航教员舱就从冰窖变成了蒸笼,最终高温引燃了软垫里的羽绒。
在闻到了焦糊味后,斯维滕科开始寻找起火点,但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起火点就在他的屁股下面,直到发现屁股下面发烫时已经是字面意义上的火烧屁股,斯维滕科立即取下一只灭火器灭火,直到这只灭火器喷光火也没灭,无奈之下斯维滕科只能又取下一只灭火器,但第二只灭火器喷完了也没把火灭掉——
此时,飞机正位于图勒空军基地以南90海里(140公里)处,接到火警警报的豪格上尉宣布了紧急状态——联系图勒空军基地的空管:“遭遇火警!MAYDAY!MAYDAY!MAYDAY!请求返航!”
![]()
图勒空军基地
三十五分钟后,飞机上的四只灭火器用光了,火势依然没有被控制住,浓浓的烟雾倒灌进了驾驶舱,很快豪格上尉和德·阿马里奥少校就已经被烟雾熏得涕泪横流,没法看清仪表上的数字了。起火后的第二十分钟,情况已经极为恶化,豪格上尉意识到他无法将飞机安全带回地面,于是他通知全体机组:“准备弃机!”
又过了十多分钟,领航员霍普金斯少校确认了飞机正对着图勒空军基地返航并已经瞭望到了基地的灯光时,豪格上尉宣布弃机。随后,六名在岗的飞行员依次弹射,而不在岗的斯维滕科因为领航教员舱里没有弹射座椅可用,于是他背上降落伞,打开地板上的一个舱门跳出机舱——
六名弹射的飞行员——约翰·豪格上尉、查德·马克思上尉、卡尔文·瓦尔德雷普·斯纳普上士、弗兰克·霍普金斯少校、柯蒂斯·R·克里斯上尉和德·阿马里奥少校均安全生还;而倒霉的伦纳德·斯维滕科上尉则因为降落伞没有打开,在经过高空自由落体运动后活活摔死。
空无一人的“同温层堡垒”继续向北飞行,然而不久就失去了控制并左转180°向南飞了一段距离,然后坠毁在位于图勒空军基地以西约7.5海里处的北极星湾冰封的海面上。机上的四枚110万吨TNT当量的B28FI型氢弹的常规高爆战斗部在坠机的冲击下被引爆,同时导致了放射性物质的大面积扩散,但是核爆炸并没有发生。
![]()
B28FI型氢弹
飞机坠毁后机上搭载的22.5万磅(102吨)的航空煤油整整燃烧了五个小时,产生的高温将冰盖烧化,最终让飞机带着氢弹的残骸沉入海底。另外还有大量的航空燃油被播撒在坠机区域南部,形成了一块长2200英尺(670米)、宽400英尺(120米)的燃烧区域,将原本冰雪覆盖的地方烧出了一条焦黑带。
![]()
飞机坠毁后留下的焦黑带
虽然调查人员在坠机区域和坠机区以南的焦黑带的航空燃油燃烧物中检测出了包括钚、铀、镅和氚在内的放射性元素,美国空军还是将此次事故认定为不存在战争风险的核事故。可是,由于这些元素的半衰期都比较长(氚的半衰期为12年、钚-241的半衰期为14年、钚-240的半衰期为6600年、镅-241的半衰期为430年、铀-234的半衰期为25万年、铀-235的半衰期为7亿年、铀-238的半衰期更是长达45亿年),因此这次坠机事故对北极星湾造成的污染影响是长期性的。
美国和丹麦官方立即展开清理行动以清除残骸并遏制环境破坏,虽然现场的气候条件非常恶劣,平均气温为零下40℃,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60℃,但还是将现场93%的残骸和燃油清理干净并找到了三枚核弹的残骸,可是还是有7%的燃油以及一枚核弹的残骸没能被清理。
经过调查,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系由于飞行过程中机舱内温度变得非常低,额外的热量从发动机引气系统进入加热管道,由于出现故障,引气在进入加热系统前没有经过冷却,导致这股非常热的空气点燃了领航教员舱折叠座椅下的软垫并引发的火灾,火灾是导致飞机最终失控并坠毁的原因。
由于此次事故凸显了执行“巨蛋行动”的轰炸机的高风险性,以及对北极圈生态巨大的破坏,因此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被迫宣布立即终止“巨蛋行动”任务,此后在空中值班的战略轰炸机上使用了一段时间的常规装药的炸弹,直到更加“安全”和核弹装备使用。这使得美国空军在一段时间内对着苏联在唱“空城计”。
由于没有告知清理的物品的高风险性,因此当时被雇佣来清理现场的二千二百名工人陆续因为受到核辐射而罹患了各种疾病,他们一直在向丹麦政府索赔,但一直遭到丹麦政府的无视。至1995年,已经有四百一十人被病痛(主要是癌症)夺去了生命。幸存的工人联合起来告发丹麦政府刻意对该事故保持沉默,此举违反了丹麦的无核区域政策。1995年12月,丹麦政府被迫同意向一千七百名还活着的工人每人支付了5万丹麦克朗的赔偿金(约合人民币74710元)。
2009年3月,时代杂志认为这次事故是世界上最严重的一起核泄漏事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