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他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既是家人,也是挚友。”68岁的林慧芳说这话时,眼角的皱纹里藏着笑意。
谁能想到,这位知名钢琴家、音乐教育家,会和小自己40岁的赵磊,不顾世俗眼光结婚,还携手走过了整整十二年?
从偶然相遇,到决定相伴,这场不被看好的“忘年之恋”,背后藏着太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而当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林慧芳临终前说出的秘密,不仅让赵磊泪流满面,更揭开了一段藏了十二年、令人动容的真相……
012011年夏天,刚从老家来到城市的赵磊,拖着简单的行李,走进了阳光花园小区。
28岁的他怀揣着音乐梦想,却在现实的压力下艰难前行。
从音乐学院毕业后,赵磊不断尝试给各大唱片公司投稿,寄送自己的音乐作品,然而每一份心血都石沉大海。
生活的重担迫使他暂且搁置梦想,为生计奔波。
阳光花园小区是个充满生活气息的社区,住户多为退休的老人。
经朋友介绍,赵磊成为了这里的保安,这份工作虽薪资微薄,但提供宿舍,工作节奏也相对宽松,让他能挤出时间继续创作。
“新来的?”入职第一天,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递来一瓶水。
“是的,今天来报到。”赵磊接过水,感激地点头,“我叫赵磊。”
“老李,退休的邮局职员。”老人和蔼地笑着,“这儿住的大多是上了年纪的人,性格各异,做事可得细心些。”
赵磊认真回应:“我记住了,谢谢您提醒。”
一周后的下午,赵磊正在小区门口执勤,突然听到一声闷响。
循声望去,只见一位老妇人摔倒在路边的石凳旁,他急忙跑过去将其扶起。
“您没事吧?有没有摔到哪里?”赵磊满脸关切。
老妇人摇了摇头,试图起身,却因膝盖受伤踉跄了一下,赵磊连忙稳稳扶住她。
“我送您回家吧,您住哪栋楼?”
“谢谢你,小伙子。5栋2单元301。”老妇人微微喘息着说道。
赵磊搀扶着老妇人缓步走向她的住所。
一路上,他留意到这位老人虽年事已高,却气质优雅,谈吐也温和谦逊。
到了家门口,老妇人从包里拿出钥匙打开门。
“进来坐坐吧,喝杯水再走。”
赵磊本想婉拒,但见老人行动不便,担心她还需要帮忙,便点头应允。
老妇人的家布置简洁而温馨,书架上摆满了各类音乐书籍,墙上挂着几幅艺术照片,一台钢琴安静地摆放在角落。
“我叫林慧芳,退休前是钢琴家,也做音乐教育。”老妇人一边倒水一边介绍自己。
“赵磊,今年刚从音乐学院毕业,在小区做保安。”赵磊略显羞涩地回应。
“哪所音乐学院毕业的?”
“市音乐学院,主修作曲。”
林慧芳眼中闪过一丝惊喜:“我以前常去市音乐学院演出或讲学,不过你们那届我已经退休了。学作曲,以后有什么打算?”
“我…… 我想成为作曲家。”赵磊犹豫着说出自己的梦想,随后自嘲地笑了笑,“不过现在得先解决温饱问题。”
林慧芳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起身走到钢琴前,打开琴盖,弹奏了一首短曲。
“《夜曲》。”赵磊念出曲子的名字,惊讶地抬起头,“这是您创作的?”
“年轻时的作品,不值一提。”林慧芳笑着说,“你喜欢音乐的话,有空常来,陪我这老太太聊聊天、听听音乐。”
“那太好了,谢谢您!”赵磊真诚地说道。
这次偶然的相遇,让两个本无交集的人,从此走进了彼此的生活。
此后赵磊工作之余经常去林慧芳家。
他们一起探讨古典音乐与现代流行音乐,交流国内外作曲家的作品。
林慧芳见解独到、学识渊博,每次交谈都让赵磊收获颇丰。
一次林慧芳问及赵磊的创作。
赵磊犹豫片刻,从包里拿出一沓纸,那是他近期写的曲子。
林慧芳戴上老花镜,专注地看起来。
房间里一片寂静,只有纸张翻动的声音。
赵磊紧张得坐立不安,手指不自觉地敲打着膝盖。
半小时后,林慧芳摘下眼镜,看向赵磊:“旋律很优美,有自己的风格,但作品还缺少情感的深度。”
“情感的深度?”
“对,音乐是情感的表达。你的作曲技巧没问题,但对生活的感悟还不够深刻。不过别着急,你还年轻,有大把时间去体验、去感悟。”林慧芳语气温和地说道。赵磊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对了,”林慧芳突然问道,“你现在住哪儿?”
“小区保安室的宿舍,条件不太好,好几个人挤一间。”
林慧芳思索片刻后说:“我这儿有间空房,原本给我女儿留的,她在国外工作,很少回来。如果你不嫌弃,搬过来住吧,这样下班后也能安静创作。”
赵磊惊讶地看着她:“这…… 不太合适吧?”
“有什么不合适的?我一个人住这么大房子也浪费。再说我年纪大了,身边有个年轻人照应着也方便。你放心,我不会打扰你,也不用你付房租,就当是帮我个忙。”林慧芳笑着说。
再三考虑后,赵磊接受了林慧芳的提议,搬进了她家客房。
在林慧芳家的日子,对赵磊而言如同一场心灵的洗礼。
林老师不仅知识渊博,还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
她曾游历各地,结识众多音乐界人士,参与过不少重要音乐活动。
每当夜幕降临,两人常坐在阳台上,品茶畅谈,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流逝。
“你知道我为什么选择当钢琴家吗?”一天晚上,林慧芳突然问道。
赵磊摇摇头。
“因为音乐能滋养心灵,传递情感。”林慧芳望着远处的夜景,“每当听到触动内心的音乐,就感觉自己不再孤单,世上还有人与我有着相同的感受、相似的经历。”
“我也有这种感觉!”赵磊兴奋地说,“创作时,我总觉得在和未来的听众对话,希望音乐能打动他们。”
林慧芳欣慰地笑了:“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它跨越时空,连接人心。”
随着相处时间增加,赵磊不仅在作曲上得到林慧芳的指导,也逐渐了解到她的生活。
林慧芳的丈夫是位知名作曲家,八年前因病离世。
他们唯一的女儿在美国工作,很少回国。
尽管林慧芳从不抱怨,但赵磊能察觉到她内心深处的孤独。
02一天,赵磊看到林慧芳在厨房费力地擦拭窗户,赶忙上前帮忙,还接过了打扫卫生的任务。
“你还会做家务?”林慧芳惊讶地问。
“在老家时就经常帮家里干活。”赵磊笑着回答,熟练地擦着窗户。
从那以后,赵磊主动承担起不少家务,除了打扫卫生,还帮林慧芳修理家电,甚至陪她去医院复查。
“你这样太辛苦了。”林慧芳有些过意不去。
“不辛苦,您给我住的地方,还指导我作曲,这点家务不算什么。”赵磊真诚地说。
两人的生活渐渐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奇妙的默契。
白天赵磊去上班,林慧芳在家看书或去公园散步;晚上一起吃饭、聊天,各自忙碌。
周末时,赵磊会陪林慧芳看音乐会、参观艺术展览,或是在公园漫步。
“这几个月创作进展如何?”一个周末下午,林慧芳问道。
“开始写交响乐了,但总觉得结构不够完善。”赵磊有些沮丧。
“或许你需要换个环境。”林慧芳思索片刻,“下周我要去杭州,有个老朋友邀请我,你一起去吗?说不定西湖的风景能激发你的灵感。”
“真的可以吗?”赵磊惊喜地问。
“当然,我一个老太太出门,也需要人照应不是?”林慧芳笑着说。
就这样两人一同前往杭州,住在靠近西湖的酒店。
白天游览景点,晚上漫步湖边,林慧芳给赵磊讲述杭州的历史故事和相关音乐作品。
返程后赵磊的创作灵感如泉涌,笔下的乐章气势恢宏,充满情感。
“看来这次旅行收获不小。”林慧芳看着专注创作的赵磊,满意地说。
赵磊抬起头,满脸喜悦:“是啊,我找到曲子的灵魂了!”
正当两人生活步入正轨时,闲言碎语却悄然袭来。
小区里有人议论赵磊是“吃软饭的”,怀疑他别有用心。这些传言很快传到赵磊耳中。
“别在意这些闲话,”林慧芳安慰道,“身正不怕影子斜。”
赵磊苦笑着说:“我不在乎别人怎么说我,只是担心影响您的名声。”
“我这把年纪了,还在乎那些虚名?只要我们问心无愧就好。”林慧芳摆摆手。
尽管林慧芳表现得不在意,赵磊还是决定搬出去。
就在他收拾行李时,林慧芳突然感到头晕目眩,脸色惨白,险些摔倒。
赵磊急忙扶她坐下,递上水和药物:“您怎么了?要不要去医院?”
“老毛病了,不碍事。”林慧芳摆摆手,但还是被赵磊坚持送到了医院。
检查后医生告诉赵磊,林慧芳患有严重的高血压,需要长期服药和定期检查。
“你是她家属吗?”医生问道。
赵磊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回答。
“他是我…… 老朋友的孩子,来照顾我的。”林慧芳虚弱却坚定地说。
回家路上,两人都沉默不语。
直到晚饭后,林慧芳才开口:“你还打算搬出去吗?”
赵磊摇摇头:“不搬了,您现在需要人照顾。”
林慧芳感激地看了他一眼。
从那以后赵磊更加悉心照料林慧芳,还辞去保安工作,成为自由音乐人,以便有更多时间陪伴她。
一天晚上,林慧芳看着正在创作的赵磊,突然问:“小赵,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了,你会怎么办?”
赵磊手中的笔停下,抬头看着她:“您别乱说,您肯定会长寿的。”
林慧芳笑了笑:“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我都六十多岁了,迟早要面对。”
赵磊放下笔,认真地说:“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会按照您的期望,坚持创作,完成我们的音乐梦想,让您为我骄傲。”
林慧芳点点头,眼中满是欣慰:“那我就放心了。”
032014年春节前夕,林慧芳接到女儿李悦从美国打来的电话,说要回国过年。
这个消息让她既开心又忧虑,开心的是能见到久未谋面的女儿,忧虑的是不知如何向她解释赵磊的存在。
“她会理解的,”赵磊宽慰道,“要不我先搬出去,等您女儿走了再回来?”
林慧芳摇摇头:“不用,你就住这儿,我会和她说明白。”
李悦回来那天,赵磊特意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饭菜。
然而李悦一见到赵磊,脸色瞬间阴沉下来。
“妈,这人是谁?”李悦语气冰冷地问。
“这是赵磊,我的…… 租客,也是朋友。”林慧芳有些紧张地介绍。
李悦上下打量着赵磊,眼神中充满怀疑:“租客?我怎么不知道您还出租房子?”
“去年开始的,你一直在国外。”林慧芳解释道,“赵磊是个音乐人,在这儿租房子专心创作。”
晚饭时气氛十分压抑。
李悦几乎不说话,只是冷冷地看着赵磊照顾林慧芳的一举一动。
饭后她借口要和母亲单独谈话,把赵磊支开了。
“妈,您怎么能让陌生年轻人住家里?太危险了!”李悦一关上门就大声质问。
“赵磊不是陌生人,他是个善良又有才华的孩子。”林慧芳为赵磊辩解。
“您怎么知道他不是冲着您的钱和房子来的?这种骗老人的事还少吗?”李悦激动地说。
“赵磊不是那种人,他悉心照顾我,从没提过钱。”
“那是他在算计长远!等您百年之后,就想霸占财产!”李悦冷笑道。
林慧芳叹了口气:“你这是恶意揣测,赵磊不是你想的那样。”
争吵持续许久,最后李悦说:“明天我就带您去做公证,把财产都转到我名下,这样才能保障您的安全。”
林慧芳坚决拒绝:“我的财产我自己做主,不需要转移。”
李悦气得脸色发紫:“那我只能把您接到美国去住了。”
“我不去美国,我在这儿生活得很好。”林慧芳态度坚定。
“那您就等着被这个骗子榨干吧!”李悦摔门而去。
第二天一早,李悦带着一位律师来了,说要帮林慧芳办理财产公证。
“我说了不需要公证。”林慧芳再次拒绝。
“妈,您这是被他迷惑了!”李悦指着赵磊怒吼,“你,赶紧收拾东西滚出去!不然我报警了!”
赵磊看了看林慧芳,见她脸色不好,担心地说:“阿姨,要不我先搬出去,别让您为难。”
“不用,”林慧芳坚定地说,“这是我家,我有权决定谁能住。”
李悦见母亲如此固执,威胁道:“好,您不听劝,那我明天就带人来送您去养老院,那儿有专业人员照顾,比外人靠谱多了。”
说完她带着律师离开了。
林慧芳坐在沙发上,脸色苍白,双手微微颤抖。
赵磊急忙端来药和水:“阿姨,别生气,我们再想想办法。”
林慧芳喝了口水,缓缓说道:“我不去养老院,我要留在自己家。”
“我明白,可您女儿……”
“她不理解我的想法,只想按她的方式安排我的生活。”林慧芳叹了口气,“我这把年纪了,就想有尊严地按自己的意愿生活。”
赵磊点点头:“我支持您,但要是您女儿强行来接,我们该怎么办?”
林慧芳沉思片刻,突然说:“有个办法……”
“什么办法?”
“如果…… 我们结婚,法律上你就是我丈夫,就能阻止他们强行带我走。”林慧芳提出这个惊人的建议。
赵磊震惊地看着她:“结婚?这…… 不太合适吧?”
“我知道这听起来荒唐,”林慧芳苦笑道,“一个六十八岁老太太和二十八岁年轻人结婚。但这只是形式上的,能保障我们双方权益。你别担心,我不会干涉你的私人生活。”
赵磊皱着眉头:“我担心的不是这个,我怕外界的议论会伤害到您。”
“我已经不在乎那些了,”林慧芳平静地说,“这么多年,我一直按别人的期望活着: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现在我只想为自己活一次。”
她看着赵磊的眼睛,继续说道:“这对你也有好处。结婚后,你有了稳定住所,能安心创作。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了,这套房子也归你,你不用担心生活。”
赵磊摇摇头:“我不是为了房子和钱才……”
“我知道,”林慧芳打断他,“正因为知道你不是这样的人,我才提出这个建议。这是我的一点心意,感谢你这些日子的照顾和陪伴。”
赵磊沉默许久,最终轻声说:“让我考虑一下吧。”
接下来的几天,赵磊辗转难眠,难以抉择。
一方面,他不想林慧芳被送去养老院;另一方面,又担心这样的婚姻会引发更多非议,甚至被误解为骗婚。
在李悦约定来接母亲去养老院的前一晚,赵磊终于做出决定。
“阿姨,我同意和您结婚。”他郑重地说,“不是为了钱和房子,是因为我尊重您的选择,也珍惜我们之间的情谊。”
林慧芳感激地握住他的手:“谢谢你,小赵。”
第二天,当李悦带着护工来接母亲时,林慧芳平静地拿出结婚证。
“这是我和赵磊的结婚证,我们是合法夫妻。”她说,“按法律,我丈夫有权决定我的去留,他不同意我去养老院。”
李悦目瞪口呆,随即怒不可遏:“妈!您怎么能做这种事!这小子一看就是在骗您!他比您小四十岁啊!”
“年龄不是问题,”林慧芳坚定地说,“重要的是相互理解和尊重。赵磊给了我这些,而你,我的亲生女儿,却只想把我送进养老院。”
李悦气得浑身发抖:“好,很好!既然您选这条路,那就别怪我不认您这个妈!”
说完她摔门而去,此后再未出现。
04婚后第一周,赵磊和林慧芳去民政局办理了房产共有手续,防止李悦擅自处置财产。
尽管外界质疑声不断,两人依旧过着平静的生活。
婚后两人的生活模式基本没有改变,赵磊依然像从前一样称呼她“阿姨”,尊敬她如同长辈;林慧芳也一如既往关心赵磊的创作和生活。
唯一不同的是,赵磊对林慧芳的健康更加上心,详细记录她的身体状况,按时陪她复查,精心准备适合她的饮食。
“你太辛苦了,”林慧芳心疼地说,“整天围着我这个老太太转。”
赵磊笑着说:“一点都不辛苦。要不是您收留我、指导我创作,我可能还在为生计奔波,早就放弃梦想了。现在我有安稳的住所、创作的环境,还有您这样的良师益友,这份恩情,我要用一辈子来报答。”
林慧芳眼中泛起泪光:“傻孩子,你太夸张了。我不过提供了一个住处而已。”
“不,您给我的远不止这些。”赵磊坚定地说。
在林慧芳的鼓励下,赵磊开始全身心投入交响乐的创作。
作品围绕着一个小人物的奋斗历程展开,字里行间融入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每晚,赵磊都会将当日创作的内容演奏给林慧芳听,认真听取她的见解。
林慧芳凭借专业素养,精准指出不足并提出修改建议,偶尔还会分享自己年轻时的经历,为赵磊的创作注入鲜活素材。
“你的音乐愈发有感染力了,”林慧芳欣慰地评价,“不再是空洞的技巧堆砌,而是饱含真挚情感。”
赵磊眼中闪烁着喜悦:“这都得益于与您相伴的时光,让我真切体会到生活的真实质感。”
2015年底,赵磊的交响乐《生命的旋律》完稿。
在林慧芳的建议下,他向多家音乐公司投稿。
没想到,一家知名音乐公司迅速回应,不仅愿意出版,还提供了丰厚的报酬。
“恭喜你!”林慧芳举起茶杯,与赵磊轻轻碰杯,“你的音乐梦想终于迎来绽放时刻。”
赵磊满是感激:“这一切都离不开您的悉心指导与支持。”
“不,这是你自身才华与努力的成果,”林慧芳真诚地说,“我不过是见证了你成长的旁观者。”
2016年春天,交响乐正式发行,收获了不俗的反响与好评。
赵磊开始频繁收到演出邀约和音乐活动邀请。
“您愿意和我一起去吗?”赵磊满怀期待地询问林慧芳。
林慧芳轻轻摇头:“不了,那是属于你的舞台。我这把年纪,经不起奔波了。”
赵磊难掩失落:“可若没有您,我不会有今天的成就。我想让大家知道您对我的帮助。”
林慧芳笑着安慰:“名利对我来说早已不重要,看到你实现梦想,我就心满意足了。”
赵磊用报酬陪伴林慧芳踏上欧洲之旅,他们参观了巴黎歌剧院、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柏林爱乐乐团音乐厅。
这些都是林慧芳年轻时梦寐以求却未能成行的地方。
“真没想到,我这把年纪还能亲眼见到这些音乐圣地,”站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前,林慧芳感慨万千,“谢谢你,小赵。”
赵磊握住她的手:“能陪您实现心愿,是我的荣幸。”
回国后,赵磊着手创作新的音乐作品,同时接受了音乐学院的兼职授课邀请。
家中客厅的墙上,挂满了两人旅行时的照片,定格下无数美好回忆。
随着赵磊名气渐起,关于他和林慧芳“忘年恋”的流言蜚语甚嚣尘上。
有人恶意揣测他贪图钱财,有人质疑关系不纯,更有甚者污蔑这是一场骗局。
“别在意那些流言,”每当赵磊为此烦恼,林慧芳总是这样安慰,“清者自清,我们无愧于心就好。”
赵磊点头回应:“您说得对,重要的是我们彼此知晓真相。”
尽管外界非议不断,两人的生活依旧宁静而充实。
林慧芳的身体状况时好时坏,但在赵磊的精心照料下,总体还算稳定。
他们一同读书、听音乐、观看演出,享受着平淡却有温度的日常。
每当被问及两人关系,林慧芳总是淡然一笑:“他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既是家人,也是挚友。”
赵磊也会郑重地说:“她是我的导师、知己,更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人。”2018年,赵磊的新作品《时光的礼赞》发行,获得巨大成功,甚至被选为国际音乐节的开场曲目。
林慧芳虽为他感到骄傲,却也隐隐担忧。
“你如今事业有成、风华正茂,应该去追寻属于自己的爱情与生活。”一天晚上,林慧芳突然说道。
赵磊放下书本,认真地看着她:“您怎么突然说这些?”
“我看到很多年轻女孩喜欢你,给你写信,想和你见面,”林慧芳轻声说,“你不该因我错过自己的幸福。”
赵磊握住她的手:“您别担心。我现在最要紧的是创作和照顾您,其他的,就顺其自然吧。”
林慧芳欲言又止,最终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
时光匆匆流逝,转眼间赵磊和林慧芳已相伴十二年。
这十二年里,赵磊从寂寂无名的音乐爱好者成长为备受瞩目的青年作曲家;林慧芳虽年事渐高,但因有赵磊的陪伴照料,精神状态远超同龄人。
052023年深秋,林慧芳的身体状况急转直下。
一天清晨,赵磊发现她躺在床上,呼吸微弱、面色苍白。
“阿姨!阿姨!”赵磊惊慌失措地呼喊,见她毫无反应,立刻拨打了急救电话。
医院急诊室外,赵磊焦急地踱步等待。
一小时后,医生走了出来。
“病人情况怎么样?”赵磊紧张地追问。
医生神情凝重:“情况不太乐观。老人家身体机能严重衰退,还伴有多器官功能衰竭。我们已采取紧急措施暂时稳定病情,但……”
“但什么?”赵磊追问道。
“恐怕…… 时间不多了,”医生叹了口气,“我们会尽力救治,但您要有心理准备。”赵磊如遭重击,呆立当场。
直到护士唤他去病房,才回过神来。
病床上的林慧芳虚弱至极,身上连接着各种监测仪器。
看到赵磊进来,她勉强挤出一丝微笑。
“阿姨,您感觉怎么样?”赵磊强忍着泪水,轻声询问。
“还好,就是有点累…… 想休息……”林慧芳声音微弱。
赵磊紧紧握住她的手:“您好好休息,我守在这儿。等您好些,我们就回家。”
林慧芳摇头:“小赵,别安慰我了…… 我的情况,我心里清楚……”
“不,您一定会好起来的!”赵磊哽咽道,“我们还有好多地方没去呢,您不是一直想去看北极光吗?”
林慧芳露出微笑:“是啊…… 北极光…… 那是个好地方……”她稍作停顿,艰难地说,“小赵,我有话要跟你说……”
“您说,我听着呢。”赵磊俯身靠近。
林慧芳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这十二年…… 我把你当儿子,也当伴侣,更是知己。唯一的遗憾,就是看不到你的下一部作品了……”
泪水模糊了赵磊的双眼:“您肯定能看到,我现在就写,写完第一时间给您看。”
林慧芳轻轻摇头,继续说道:“对不起…… 我骗了你…… 其实我早就知道自己时日无多……”
“什么?”赵磊震惊地看着她。
“当初…… 我是有私心的…… 想找个人陪我走完最后一程……”林慧芳气息愈发微弱,“但没想到…… 我们竟相伴了十二年…… 这是上天赐予我的珍贵礼物……”
赵磊泣不成声:“阿姨,别这么说,该说感谢的是我……”
林慧芳艰难地抬手,轻抚赵磊的脸庞:“别哭…… 男子汉…… 要坚强……”
她稍作停歇,似乎在积蓄力量,接着说:“书柜里有个保险箱,里面有我的日记和一封信…… 打开看看,那是我最后的嘱托……”
赵磊点头,泪水不断滑落:“我会的,但您先别想这些,好好休息养病。”
林慧芳微笑着说:“别担心…… 我不害怕…… 这一生…… 我活得很满足…… 尤其是认识你之后的这十二年…… 谢谢你…… 给了我…… 一个圆满的结局……”
她的声音渐渐微弱,直至消失。
赵磊紧握着她的手,感受着那逐渐微弱的脉搏,心痛不已。
几天后,林慧芳在睡梦中安然离世。
临终前,她紧握着赵磊的手,嘴角带着微笑,仿佛只是踏上一场远行。
李悦得知消息后,从美国匆忙赶回。
见到赵磊时,眼中满是敌意与怀疑。
但看到母亲遗体旁悲痛欲绝、几近晕厥的赵磊,她眼中的敌意渐渐消散。
“我妈走的时候…… 还好吗?”李悦轻声问道。
赵磊擦了擦眼泪:“她走得很安详,没有痛苦。”
李悦默默点头,没再多说什么。
林慧芳的葬礼简单而肃穆,出席的大多是她生前的同事、学生和好友。
赵磊以丈夫的身份,全程守在灵柩旁答谢吊唁。
李悦虽不认可这段关系,却也未在葬礼上制造冲突。
葬礼结束后,赵磊回到空荡荡的家,心中满是孤独与失落。
他想起林慧芳提到的保险箱,在书柜里找到了它。
保险箱的密码是林慧芳的生日,轻松便打开了,里面整齐地放着一摞日记本和一个信封。
赵磊拿出信封,缓缓打开,当看清信封的内容时,他彻底崩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