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分分钟让中国断网?全球仅13台根服务器,美国独占10台,中国却一台都没有,一旦爆发冲突,美国对服务器动“手脚”,我国将面临怎样的危机?
互联网时代最令人脊背发凉的真相是什么?不是数据泄露,也不是网络攻击,而是全球互联网的“总开关”几乎完全掌握在一个国家手中。
全球互联网的“导航中枢”——根服务器系统,长期以来由美国主导管理。
凭借这一特殊角色,美国在理论上具备对特定国家实施网络压制的技术条件。
历史上,利比亚和俄罗斯都曾在不同时期遭遇过域名解析层面的干扰,导致其网络访问和信息传播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这些事件提醒我们,构建一个更加多元、开放、 resilient(有韧性)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对维护各国网络主权和数字时代的公平正义至关重要。
当前,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参与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和管理机制的探索,共同致力于推动网络空间走向更包容、更安全的未来。
这种“数字霸权”的威慑力堪比核武器,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互联网用户国(网民超10亿),却一台根服务器都没有——若中美爆发冲突,美国真会对根服务器动手吗?
全球13台根服务器的布局,犹如一张技术权力地图——美国掌控着1台主根和9台辅根,其余3台则分布在英国、瑞典和日本。这种上世纪技术遗产形成的格局,在2023年俄乌冲突期间已显现其战略价值:当部分国家遭遇域名系统屏蔽时,中国部署的数十台根镜像服务器构成的缓冲带发挥了关键作用。
中国在应对域名系统风险方面,逐步构建起一套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短期应对与长期布局并重的多层次策略体系。
2016年,中国下一代互联网工程中心推动的“雪人计划”,表面看是IPv6根服务器的技术实验,实则暗含一场更深层次的角力——谁掌握互联网的“根”,谁就握有数字时代的规则话语权。
尽管ICANN在形式上脱离美国政府监管,但美国法律与资本的影响仍如影随形,全球互联网治理的“单极惯性”并未真正打破。
中国在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等平台力推“网络主权”理念,并非单纯的技术路线之争,而是对现有治理逻辑的重新定义:互联网是否仍由少数国家主导,还是真正走向多边共治?“雪人计划”的分布式架构,恰如一场无声的示范——IPv6的全球部署,或许能成为撬动旧秩序的杠杆。
有趣的是,这种博弈与近年全球数字税、数据跨境流动等争议遥相呼应。
未来互联网的规则之争,可能不再局限于政策文件,而是深藏在每一台根服务器的运行逻辑里。
这种博弈类似“修路权”之争——美国希望全球继续走它修建的“IPv4高速公路”,而中国正联合新兴国家开辟“IPv6新路”,虽初期投入巨大,但长期可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
历史证明,单一国家垄断全球基础资源终将引发反噬,美元霸权催生了人民币国际化,GPS导航垄断激发了北斗系统崛起——同样,美国对根服务器的控制正加速全球“去中心化”进程。
伊朗2025年主动断网切换至国内网络,虽是为应对战争风险的极端措施,却凸显了各国对自主网络体系的迫切需求。
中国的选择更智慧:不追求完全脱钩,而是以“多边共治+技术自主”构建韧性网络。
目前中国IPv6用户占比超70%,5G基站覆盖所有地级市,云算力规模全球第二——这些基础设施使中国具备“局部断网仍持续运转”的能力。
归根结底,互联网不应成为霸权的工具,而应是人类共同的数字家园。
中国应对根服务器风险的策略,始终秉持“开放协作而非封闭对抗”的思路:一方面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根服务器分布多元化。
另一方面夯实国内基础,以技术自立确保危机时不被动挨打,正如网络安全界名言:“欲求和平,必先备战”——中国没有根服务器的“先天劣势”,反而催生了全球最完善的网络防御体系之一。
![]()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