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届上合峰会将在天津召开,多国领导人要访华。巴总理夏巴兹启程来华前,巴基斯坦给中方送了份“礼物”。
巴基斯坦官员透露,巴方决定在夏巴兹访华前结清部分中方电力建设欠款,未来几天1000亿卢比补贴资金会打入中方企业账户。巴方选在这节点打钱,除展示诚意,可能也想拉更多中国投资。
这笔钱是巴基斯坦给中巴经济走廊民生项目的阶段性付款。为啥提前付?看看项目就明白。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农村以前每天停电4到6小时,夏天空调冰箱用不了,民众生活不便。中方援建光伏电站投用后,停电时间缩到1小时内,电器能用,工厂能全天开工。俾路支省乡村公路没修时,农民运水果到城里耗时久,不少水果烂半道,如今路通了,运费降30%,水果当天摘当天能上货架,农民收入增加。
巴方提前付款除感激,也希望民生项目不停。这1000亿卢比本质是巴方给本国民众的“生活保障金”,钱到位确保项目不停,民生改善不打折。
和不少国际合作比,中巴合作模式反过来。一般国际合作要么出钱的拖着不付款,施工方没资金周转项目慢;要么施工方偷工减料,出钱的觉得亏,最后不欢而散。但中巴这次不同。
巴方提前打钱给中方施工团队吃了“定心丸”,不用操心后续资金,按进度推进项目就行。中方没让巴方失望,承诺工期没延误,项目质量通过巴方验收,像光伏电站发电效率、公路承重标准都按约定来。
钱怎么花、花哪不是糊涂账。中巴成立联合监督小组,每笔钱流向公示,买施工材料、发当地工人工资都清楚。中方企业招人优先招巴基斯坦本地人,还做技能培训,教电工操作发电设备、司机维护工程车辆、年轻人做项目管理。瓜达尔港配套公路项目当地员工占比超70%。这笔钱不只是“工程款”,还是巴方“人才培养基金”,建基础设施还练本地人手艺,一箭双雕。
有人问巴基斯坦外汇压力大为啥提前拿出1000亿卢比。巴方算过账,民生项目早完工早减少“隐性损失”。电力不足时巴基斯坦工业每天损失几亿美元,道路不通农产品浪费率超20%,损失比提前支付的1000亿卢比多。
中方没让巴方独自扛压力。中国人民银行和巴基斯坦国家银行续签300亿元人民币货币互换协议缓解巴方外汇紧张,中方企业帮巴方优化项目成本,用本地化采购替代部分进口材料让项目总预算降5%。有这些支持,巴方有底气提前付款,是算清“长远账”。
这场“提前付款”没有输家,是双赢典范。重要的是,这种合作避开国际上“只谈战略、不谈民生”的坑。很多国家合作喊“战略伙伴”口号,好处落不到民众身上,合作难长久;中巴把“大合作”拆成“小民生”,从民众关心的停电、修路需求入手,合作不断壮大。
这1000亿卢比是中巴合作“民生优先、互利共赢”的缩影,这种模式可能延伸到更多领域。而且合作没附加条件,不像有些国家帮他国建项目要求对方在国际事务中“选边站”;中巴合作是“你需要什么,我帮你什么;我付出什么,你回馈什么”,巴方要民生改善,中方提供技术和团队;巴方提前付款表诚意,中方用项目质量换信任,简单直接管用。
别只看“1000亿卢比”数字,要看背后逻辑:不是做样子的“外交姿态”,是基于民生需求的“务实选择”;不是单方面“让利”,是双方算准的“双赢账”。这种合作模式让中巴关系更铁,巴基斯坦总统说“不论国际局势如何变化,巴基斯坦永远相信中国,永远和中国站在一起”,这是中巴友谊和过去几十年合作成果的体现。
中巴“民生优先、互利共赢”合作模式延伸会带来更多积极影响。农业领域中方技术和经验输入能提高巴基斯坦农作物产量质量,助力农业现代化;能源方面更多清洁能源项目落地可缓解电力短缺,实现可持续发展;交通基础设施上新铁路、公路建设会加强巴国内部及与周边互联互通。
在国际舞台上,中巴紧密合作会为地区和平稳定发挥更大作用。这种无附加条件、基于民生需求的合作会吸引更多国家参与,形成示范效应,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中巴友谊与合作在新征程更耀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