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孩子总说半夜有人敲他房门,爸妈安装门铃监控后,看到画面懵了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内容纯属虚构,所配图片来自网络,仅用于增强表现力。愿通过分享传递温暖,共同营造和谐社会氛围。

月黑风高的夜晚,总有一些声音会穿透寂静,敲击着人们最脆弱的神经。

十岁的小明蜷缩在被窝里,双眼紧闭却毫无睡意。时钟滴答滴答地走着,每一秒都像是在倒数着什么。午夜十二点整,那熟悉的声音准时响起——"咚咚咚",三下轻缓的敲门声,不急不躁,却带着某种说不出的执着。

小明紧握着被角,心脏狂跳。他已经连续一个月都在同一时间听到这个声音,每次都是三下,每次都在他的房门外。可是当他鼓起勇气去开门时,门外总是空无一人,只有长长的走廊和微弱的夜灯光线。

这一切,即将因为一台小小的监控设备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一章:不被相信的恐惧

李建放下手中的报纸,无奈地看着坐在沙发对角的妻子王梅。两人之间横亘着一个共同的担忧——他们十岁的儿子小明最近的异常行为。

"他又说听到敲门声了。"王梅的声音里带着疲惫,"昨晚三点钟跑到我们房间,说有人在敲他的门,可我去看的时候什么都没有。"

李建揉了揉太阳穴。作为一名工程师,他习惯用逻辑和理性来解决问题,但面对儿子这种超自然的"遭遇",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困惑。

"孩子可能是压力太大了。"李建试图找出一个合理的解释,"最近学习任务重,可能是产生了幻听。"

王梅摇摇头:"我开始担心他的心理状态。你看他最近变得多么敏感,白天也经常发呆,注意力不集中。老师都反映他上课总是心不在焉。"

就在这时,小明从楼上走了下来。瘦小的身躯在宽大的睡衣里显得更加单薄,眼睛下面有着与年龄不符的黑眼圈。他的头发有些凌乱,显然又是一个睡眠不足的夜晚。

"爸爸,妈妈..."小明的声音有些颤抖,"昨晚那个人又来了。他敲门的时候,我听得很清楚,就是三下,然后停一会儿,再三下。"

李建走过去蹲在儿子面前,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温和:"小明,爸爸昨晚特意起来查看了,走廊里什么人都没有。也许你是在做梦?"

"我没有做梦!"小明突然激动起来,眼中闪着委屈的泪光,"我真的听到了!为什么你们都不相信我?"

王梅心疼地抱住儿子:"我们不是不相信你,只是..."她看向丈夫,眼中满是求助的神色。

这样的对话在李家已经重复了无数次。小明坚持说每天午夜都有人敲他的房门,而父母却始终找不到任何证据。这种信任的裂痕正在悄悄扩大,像一条细小的裂缝,逐渐蔓延到整个家庭的基础之上。

第二章:邻居的秘密

为了寻找答案,王梅决定向邻居咨询。住在隔壁的张阿姨是一位退休的小学老师,对孩子的心理颇有研究。

"孩子说听到敲门声?"张阿姨皱起眉头,"这种情况我以前也遇到过。通常是孩子内心有什么压抑的情绪,或者受到了什么刺激。"

王梅点点头:"我们也这么想,准备带他去看心理医生。"

"等等,"张阿姨突然压低了声音,朝四周看了看,"你知道你们家以前住的是什么人吗?"

王梅一愣:"不是很清楚,中介只说前任房主搬家了。怎么了?"

张阿姨叹了一口气:"那家人确实搬走了,但不是因为换房子...是因为他们的小孩出了意外。"她停顿了一下,似乎在组织语言,"那个孩子和你们家小明差不多大,也是十岁左右。"

王梅感到背脊发凉:"出了什么意外?"

"那孩子有梦游的毛病,经常半夜起来到处走。"张阿姨的声音变得更加低沉,"有一天晚上,他梦游时从楼梯上摔下来...救护车来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王梅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她想到了小明最近的异常行为,想到了那些神秘的敲门声,一种不祥的预感在心中升起。

"这件事你千万别告诉小明,"张阿姨叮嘱道,"孩子的想象力丰富,知道了可能会更害怕。"

王梅匆忙告别了张阿姨,心情沉重地回到家中。她决定暂时不把这件事告诉丈夫,免得增加不必要的恐慌。但是,那个意外去世的孩子的形象却在她脑海中挥之不去。

第三章:专业的困惑

几天后,李建和王梅带着小明来到了市里最权威的儿童心理咨询中心。接待他们的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医生刘医生。

刘医生是一个温和的中年女性,戴着金丝眼镜,说话的语调很有亲和力。她先让小明在一旁的游戏区域玩耍,然后单独和李建夫妇谈话。

"根据你们的描述,孩子可能存在轻度的焦虑症状,"刘医生翻看着记录本,"这种年龄段的孩子出现幻听并不少见,通常与学习压力、家庭环境变化或者某种创伤经历有关。"

李建询问:"有什么治疗方法吗?"

"首先需要确定诱因。"刘医生看向正在搭积木的小明,"孩子最近有没有遇到什么特殊的事情?搬家、转学、亲人去世,或者其他可能造成心理冲击的事件?"

王梅和李建对视了一眼。确实,他们三个月前刚刚搬到现在的房子里,这会不会是导致小明出现问题的原因?

刘医生接着说:"我建议先让孩子单独和我谈谈,然后制定一个循序渐进的治疗方案。同时,你们作为父母,需要给孩子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刘医生和小明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她使用了绘画疗法、游戏疗法等多种方式,试图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

小明画出了一幅令人困惑的图画:一个小人站在门前,而门的另一边是一片漆黑。

"这是你吗?"刘医生指着画中的小人问道。

小明点点头:"这是我的房间,每天晚上都有人敲门,可是我不敢开门。"

"为什么不敢开门呢?"

"因为...因为我觉得门外的不是人。"小明的声音小得像蚊子叫,"有时候我听到脚步声,但是很奇怪,就像...就像光着脚在地板上走路一样。"

刘医生的表情变得凝重起来。作为专业的心理医生,她见过各种各样的病例,但小明的描述让她感到了某种说不出的不安。



第四章:决定安装监控

从心理咨询中心回来后,李建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医生的话让他意识到,也许自己一直以来对儿子的态度有些过于理性和冷漠。

当晚,一家三口围坐在餐桌前吃晚饭。小明显得比平时更加沉默,只是机械地扒着米饭,时不时地抬头看看父母。

"小明,爸爸想和你道个歉。"李建放下筷子,认真地看着儿子,"之前爸爸没有好好听你说话,让你觉得委屈了。"

小明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王梅也伸手摸了摸儿子的头:"无论发生什么事,爸爸妈妈都会相信你,保护你。"

小明的眼中涌出了泪水:"那你们相信真的有人在敲我的门吗?"

李建深吸一口气:"爸爸决定安装一个监控设备,就在你房门外。这样我们就能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小明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真的吗?那我就能证明我没有撒谎了!"

第二天,李建专门请了半天假,去电子商城购买了一套高清晚视监控设备。这套设备不仅可以录制高清视频,还具有红外夜视功能和声音录制功能。他仔细阅读了说明书,确保能够捕捉到任何微小的动静。

安装监控的过程很顺利。李建将微型摄像头安装在走廊天花板的角落里,角度正好可以覆盖小明房间门前的区域。整个设备通过WiFi连接到他的手机上,可以实时查看和录制。

"这样就万无一失了,"李建一边调试设备一边自言自语,"无论是什么东西在敲门,我们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小明兴奋地围着父亲转圈:"爸爸,摄像头能拍到鬼魂吗?"

"世界上没有鬼魂,"李建笑着摸摸儿子的头,"但是摄像头能拍到一切真实存在的东西。"

第五章:第一夜的录像

当晚,李建特意将手机放在床头柜上,打开了监控软件的实时监看功能。屏幕上显示着走廊的画面,小明的房门在画面的右侧,紧紧关闭着。

十一点半,小明按时上床睡觉。李建和王梅也早早地躺下,但两人都没有真正入睡,而是紧张地盯着手机屏幕。

午夜十二点整,李建的手机震动了一下——这是他设置的运动检测提醒。

他立即拿起手机查看,屏幕上的走廊依然空无一人。但是音频检测显示确实有声音被录制到了。他调高了音量,仔细聆听。

"咚咚咚"——清晰的敲门声传来,正如小明描述的那样,三下轻缓的敲击声。

王梅也听到了,她紧紧抓住丈夫的手臂:"真的有敲门声!"

但是画面中走廊里什么都没有。李建反复检查了录像,从各个角度分析,都没有发现任何异常。声音确实存在,但是敲门的"人"却看不见。

"这怎么可能?"李建百思不得其解,"声音不能凭空产生,一定是有什么我们忽略的地方。"

就在这时,小明的房门突然开了。画面中出现了一个小小的身影——正是小明本人。他穿着睡衣,光着脚,表情呆滞地站在门口。

李建和王梅同时愣住了。他们看到小明在门外站了几秒钟,然后转身回到房间,轻轻关上了门。整个过程中,小明的动作显得机械而僵硬,完全不像是清醒状态下的行为。

"他在梦游!"王梅惊呼道。

但李建觉得事情没有那么简单。敲门声是在小明出现之前就响起的,而且从声音分析来看,敲门的位置是在门外,不是门内。

第六章:连续的监控

接下来的几天,李建每晚都认真观看监控录像。奇怪的现象持续出现:每天午夜十二点,都会有敲门声响起,然后小明会打开门站在门外几分钟,最后回到房间。

但是更加诡异的细节逐渐浮现出来。

李建发现,小明在门外站立时,眼睛始终是闭着的,而且他的嘴唇在微微动着,似乎在说什么话。通过唇语分析软件,李建大致辨认出了几个词:"哥哥...回来...等你..."

王梅看到这个发现时,脸色变得煞白:"哥哥?小明没有哥哥啊。"

李建心中涌起一股寒意。他想起了邻居张阿姨提到的那个意外去世的孩子。难道小明的异常行为与此有关?

更让人不安的是,李建注意到小明的梦游行为似乎在加剧。从最初的简单开门关门,到后来会在走廊里走动更长时间,甚至有一次走到了楼梯口。

"我们必须阻止他,"李建对妻子说,"梦游的人如果受到惊吓或者意外,可能会发生危险。"

王梅赞同地点头:"我们是不是应该在他房门外安装一个警报器,这样他一出门我们就能知道?"

李建摇头:"突然的声音可能会惊醒梦游者,反而更危险。我觉得我们需要找到问题的根源。"

他决定更深入地调查这座房子的历史,特别是张阿姨提到的那起意外事故。

第七章:真相的线索

李建花了一整个周末的时间,在社区管理处、当地派出所和医院查询相关资料。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找到了三年前那起事故的详细记录。

死者叫做刘小宇,年仅十岁,正是李建一家现在居住的房子的前主人之子。事故发生在一个深夜,孩子梦游时从二楼楼梯摔下,当场死亡。

但是让李建感到震惊的是,事故报告中提到了一个细节:刘小宇生前也经常在半夜听到敲门声,而且时间总是在午夜十二点整。

更巧合的是,刘小宇的房间正是现在小明居住的房间。

李建的手微微颤抖着翻看着资料。报告中还提到,刘小宇的父母曾经多次向物业和邻居投诉,说有人恶作剧在半夜敲门,但始终找不到肇事者。

"难道这房子真的有问题?"李建不禁开始怀疑自己的理性判断。

就在这时,他的手机响了。是张阿姨打来的。

"李先生,不好意思打扰你,"张阿姨的声音听起来很焦虑,"我想起一件重要的事情必须告诉你。"

"什么事?"

"关于那个去世的孩子刘小宇,他还有一个双胞胎哥哥。"张阿姨停顿了一下,"两个孩子感情特别好,几乎形影不离。弟弟出事后,哥哥也受不了打击,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

李建感到心跳加速:"那个哥哥现在怎么样了?"

"被送到精神病院治疗了,"张阿姨叹了口气,"听说病情很严重,总是说要回家找弟弟。"

挂断电话后,李建久久无法平静。小明在梦游时说的"哥哥...回来...等你..."现在有了合理的解释,但这种解释让他感到更加不安。

第八章:深入的调查

李建决定去精神病院看望刘小宇的哥哥刘小磊。也许从他那里可以了解到更多的真相。

市精神病院是一座老旧的建筑,走廊里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在医生的陪同下,李建见到了刘小磊。

这是一个瘦弱的十三岁男孩,坐在病房的角落里,眼神空洞地望着窗外。他的头发很长,几乎遮住了大半个脸。

"小磊,这位叔叔想和你聊聊。"医生温和地说道。

刘小磊缓缓转过头来,当他看到李建时,眼中突然闪过一丝光芒:"你是住在我家的人吗?"

李建点点头:"是的,我们一家现在住在你们以前的房子里。"

"小宇还在吗?"刘小磊突然抓住李建的手,"我每天晚上都想回去找他,但是医生不让我走。"

李建感到手臂一阵发凉。刘小磊的手就像冰块一样冰冷,而且力气出奇地大。

"小磊,你弟弟已经..."李建试图告诉他真相。

"他没有死!"刘小磊突然激动起来,"我能听到他在叫我,每天晚上十二点,他都在敲门叫我回家。我必须回去陪他!"

医生连忙上前安抚:"小磊,冷静一点。你弟弟已经不在了,你要面对现实。"

但刘小磊根本听不进去,他死死盯着李建:"叔叔,求求你让我回家吧!小宇一个人会害怕的,他从小就不敢一个人睡觉!"

李建从精神病院出来时,心情沉重得无以复加。他开始明白,小明可能不是在梦游,而是在某种超自然力量的影响下,重现着曾经发生在这个房子里的悲剧。



当晚,李建决定彻夜守在监控屏幕前,仔细观察每一个细节。他有一种预感,今晚将会发现决定性的真相。

午夜十一点五十九分,李建屏住呼吸盯着屏幕。小明的房门紧闭,走廊里一片寂静。

十二点整,敲门声准时响起。但这一次,李建看到了让他终生难忘的画面。

在红外摄像头的视野中,走廊里出现了两个身影——一个是穿着睡衣的小明,另一个是一个半透明的男孩身影。那个透明的男孩看起来比小明稍微高一些,正是刘小磊的模样!

更令人震惊的是,是那个透明的身影在敲门,而小明则像被操控一样,机械地走向房门。两个孩子在门前短暂地"对话",然后一起消失在黑暗中...

李建的手机突然黑屏了。等他重新启动时,发现那段关键的录像已经神秘地消失了。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