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援越,胡志明派来三名妇女服务,陈赓笑称:姑娘,小姐,大嫂

分享至

走进国防科技大学、解放军装甲兵学院、哈尔滨工程大学或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这几所军校,你肯定会在校园的主楼附近看到陈赓将军的塑像。

1953年,毛主席亲自指定陈赓负责筹建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这所学校成为新中国第一所军事技术高等学府。随着时代发展,哈军工经历了数次调整,最终分设为七所专门培养军事人才的院校。如今,这些院校仍然在我国国防科技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座雕像看起来威风凛凛,特别符合开国大将的气质。咱们常说"心软带不了兵,太讲义气做不了生意",可陈赓将军虽然打过无数硬仗,见过太多生死,却完全不是这样。每个和他打过交道的人都说,他特别爱开玩笑,待人特别亲切。

陈赓在越南担任军事顾问期间,有一次遇到三位女服务员,他风趣地给她们起了外号,分别叫"柠檬小姐"、"菠萝姑娘"和"咖啡大嫂"。



提起陈赓将军,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他带兵打仗的辉煌战绩。抗战年代他指挥386旅屡建奇功,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又在西南战场把桂系部队打得落花流水。这些赫赫战功,充分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在开国将领中,陈赓和其他人很不一样。林彪平时不爱说笑,刘伯承性格沉稳,但陈赓天生爱开玩笑,特别容易和人打成一片。陈毅说过:"陈赓这人特别有魅力,说话风趣,能把大家都团结起来干革命。"



确实如此,陈赓的经历非常丰富,既带过兵、办过学,也搞过情报工作,堪称全能型人才。因为岗位调动多,他结识的人脉圈子特别大,国共两派的高层人物几乎都和他打过交道。即便后来立场分明,那些老战友、老领导也从未说过他的坏话。

陈赓在国共两党中都很受欢迎,主要因为他性格开朗、说话风趣,容易让人产生好感。

16岁那年,宋希濂在长沙求学期间偶然认识了陈赓。陈赓特别会说话,把宋希濂给吸引住了。两人聊得特别投机,说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这些理想时,陈赓还时不时讲些有意思的小故事,让原本严肃的谈话变得轻松起来。

就这样,陈赓成了宋希濂投身革命的启蒙者。他俩一块儿考进黄埔军校,感情越来越好。可惜后来宋希濂在人生关键时候选错了路,这对好兄弟最终没能并肩作战到底。



解放战争快结束时,宋希濂成了老蒋最后的救命稻草。但国民党败局已定,他战败被抓后差点寻短见。关键时刻陈赓赶来开导:"老弟听哥一句劝,好好接受改造。等你出来了,咱哥俩好好喝一顿。"

当年两人地位相当,如今却天差地别:一个当上解放军兵团司令,另一个沦为战犯。但陈赓从不摆官架子,始终把宋希濂当亲兄弟看待。在陈赓的开导下,宋希濂终于想开了,在功德林接受改造时表现得特别主动。

在黄埔军校那会儿,陈赓就是出了名的活宝。虽然和蒋先云、贺衷寒并称"黄埔三杰",但他给人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不少人都说,他当兵真是选错行了,这性格更适合去演话剧。



军校里规矩多、纪律严,气氛通常比较紧张。不过陈赓一来,整个校园都变得轻松活泼起来。

黄埔军校有规定,宿舍里不准抽烟。可学员们训练太累,只要没人盯着,大家都喜欢躺床上偷偷抽两口放松一下。

那天蒋先云正在寝室里抽烟,屋里烟雾缭绕。陈赓经过走廊时看见了,故意把鞋子重重踩在地上弄出响声,然后学着检查官的广东口音大声喊:"哪个在宿舍抽烟?快出来!"

蒋先云一听见声响,赶紧把烟摁灭了,直挺挺地杵在床边,眼神躲闪不敢看门那边,活像个做错事的小孩。



陈赓笑嘻嘻地凑到蒋先云跟前,故意打趣道:"哟,这是哪位同志不守规矩呢?"蒋先云一抬头看见是他,又好气又好笑,抄起拖鞋就追着陈赓跑。

学校时不时会办些文艺活动,给学生们课余找点乐子。周恩来当时是政治部主任,觉得这是个做思想工作的好机会。他看陈赓平时挺活跃的,就让他牵头搞了个"血花剧社",用演话剧的形式来宣传反对帝国主义的思想。

有一回,剧社准备排演《皇帝梦》这部戏,内容讲的是袁世凯想搞专制统治、开历史倒车的丑事。



要展现袁世凯的奢侈生活,剧中少不了要拍他的"后宫"场面。这可让陈赓犯了难——军校里女学员本来就少,上哪儿找这么多人来演袁世凯的姨太太们?

陈赓想了个妙招解决问题,他自告奋勇要演袁世凯的五姨太。灯光一亮,只见他化着夸张的妆容,打扮得不伦不类地登场,观众们顿时笑翻了天。

陈赓不光会活跃气氛,那张嘴也特别能说。他总能用轻松玩笑的语气讲出几句话,表面上看不出半点火药味,可实际上已经把你的观点给否了。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