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通过这次演出,我更加明白了作为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蒋学楷与蒋学模兄弟二人的故事激励我,要将个人的理想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以蒋老为榜样,不断追求卓越,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份感悟,不仅是对历史的缅怀,更是对未来的承诺。”
这是2024年3月31日,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原创校园大师剧《蒋学模》面向全校首演时,参演这部大师剧的蒋学楷的扮演者、2023级金融专业硕士生余波发出的感慨。

蒋学楷(左)、蒋学模(右)兄弟合影
人物名片
蒋学楷(1909—1942),浙江慈溪人。翻译家、出版家。曾任香港大时代书局经理、复旦大学《文摘》编委,主持“国际政治译丛”,翻译《亚洲内幕》《日本内幕》《拉丁美洲内幕》等揭露法西斯暴行的著作,推动国内反法西斯思想传播。1942年因译著遭日军宪兵队暗杀于香港。
抗战期间,蒋学楷翻译多部反映法西斯暴行的书籍。
![]()
蒋学楷
一
暗潮:觉醒者的译介突围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的消息虽已震动朝野,但多数民众仍对日本侵华的深层动因缺乏清醒认知。上海《申报》的街头调查显示,超过60%的受访者认为日军行动“不过是地方冲突”,甚至有学者幼稚地认为,日本宪政体制下,军部难以长期掌权,不会发动全面的战争。
然而在国际政治研究的专业领域,一批留洋归来的学者早已捕捉到不祥之兆: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推行的纳粹主义,1936年“二二六兵变”后日本军部的法西斯化,意大利在埃塞俄比亚的殖民扩张,共同勾勒出法西斯主义全球肆虐的阴影。
此时的中国知识界面临着双重困境:
一方面是国内传媒对国际局势的报道多停留在表面,《大公报》驻东京记者虽多次发回军部动向的电文,但受制于审查制度,未能深入剖析;
另一方面是民众长期受“中日同文同种”观念影响,对日本的文化滤镜尚未破除。
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翻译界与出版界成为最早的觉醒者。通过译介国际政治与战争动态书籍报刊,将世界局势与日本侵略本质清晰呈现,唤醒国人危机意识。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邹韬奋主编的《生活》周刊率先发力,翻译刊登大量揭露日本侵华野心与国际形势的文章。如1932年,《生活》周刊译载多篇来自《泰晤士报》《纽约时报》的报道,将日本关东军在东北的暴行、国际联盟的态度等如实传达给国人,让民众认识到日本侵略的严峻性与国际局势的复杂。
同时,涌现出一大批反映反法西斯的中国翻译家群体,诸如翻译苏联反法西斯文学的有曹靖华、戈宝权、王语今、葛一虹等人, 翻译英国反法西斯文学的有马耳、铁弦等人, 翻译法国反法西斯文学的有马宗融、金满成等人, 翻译日本反战文学的有夏衍、胡风、适夷等, 从世界语翻译反法西斯文学的有胡愈之、孙用等, 陈瘦竹、方敬、秦似、彭慧、穆木天等也翻译过部分世界反法西斯文学作品和优秀名著。
这些反法西斯著作的出版,让中国青年更深刻认识到法西斯主义的本质,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与斗争精神。并且陆续推出了一些抗战时翻译文库,譬如在重庆的上海金星书店编辑出版的《国家文学丛刊》, 意大利反法西斯作家西龙著的《意大利的脉搏》, 德国作家棱著的《纳粹贫血症》, 日本反战作家岛木健的《黎明》等,集中了反法西斯斗争中各国著名的报告文学作品。生活书店、万叶书店、世界书局、商务印书馆、读书出版社等都是当时出版发行反法西斯文学作品的部门。
二
锋芒:译著背后的血色抗争
蒋学楷1931年毕业于上海劳动大学社会学系,先后担任上海国际贸易局专员、复旦大学《文摘》编委等,在担任香港《财政评论》编译、香港大时代书局经理期间,蒋学楷展现出敏锐的政治眼光:他率先关注法西斯主义研究,认为全世界法西斯主义盛行这不仅是国际问题,更是关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现实威胁。
在香港期间,他白天走访外国领馆搜集资料,夜晚挑灯翻译,常常工作到凌晨三点,以至于同仁戏称他的书桌是“第二个战场”。
他连续翻译了美国约翰·根室的《亚洲内幕》《欧洲内幕》《拉丁美洲内幕》三本书,抗日战争前后在整个亚洲有广泛的影响。
![]()
蒋学楷译著《欧洲内幕》
![]()
蒋学楷译著《希特勒与新德意志》
当时香港进步书店大时代书局的总编为时任复旦大学教务长兼法学院院长孙寒冰先生,蒋学楷辅助其任香港大时代书局经理,其间出版了诸多抨击纳粹德国、法西斯意大利和日本军国主义在二次大战期间罪行的译著,并负责向重庆《文摘社》提供英、美期刊上分析大战形势的外文稿件。
抗战期间,蒋学楷无一日不站在文化战斗的最前线,不畏艰难险阻,不怕牺牲,为国家民族利益而战斗。
在其一生短暂的33年中,他的著作、译作较多,创作出版短篇小说集《留痕》,翻译文学类著作《狐狸的故事》《青春》《法国文学》等,及《农工合作政策》《政治浅说》《陶立德博士》《最低工资立法的研究》《国际劳工立法》《希特勒与新德意志》《外人在华投资》《德奥合作与国际形势》《假如大战爆发》《国际政治内幕》《日本内幕》等政治经济类翻译著作,主编《法兰达斯之战》《大战随军记》等。
蒋学楷先生从开始工作到英勇牺牲,短短12年时间,他的作品与学术成果,涉及翻译、小说、编辑、国际劳动立法研究等领域。
![]()
蒋学楷译著《亚洲内幕》《日本内幕》
蒋学楷所翻译的《亚洲内幕》《欧洲内幕》《拉丁美洲内幕》像一柄利刃刺破了帝国主义的虚伪面孔,也招来了杀身之祸。
三
壮烈:倒下法西斯的枪口之下
日军情报部门的档案显示,1941年下半年,上海、香港等地的日军宪兵队开始频繁查扣相关书籍,仅在广州码头就截获运往内地的译著3000余册。这种恐慌恰恰印证了译介的成功——当侵略者不得不通过暴力手段遏制思想传播时,正说明真理的力量已让他们胆寒。
在今天广东省档案馆中藏有一份1942年日军《华南方面军宪兵队特殊任务报告》(卷宗 A-017),其中记录着一份任务书——“蒋学楷的译著对帝国圣战造成重大危害,其内容煽动反日情绪,必须彻底铲除”。
1942年5月18日黄昏,蒋学楷在九龙尖沙咀码头登上渡轮,准备前往香港岛参加文化界聚会。据目击者回忆,两名身着西装的男子突然靠近,其中一人用日语低喝“蒋学楷”,随即拔出手枪连开三枪。这位33岁的翻译家倒在血泊中,手中还紧握着《亚洲内幕》的修订稿。
暗杀事件震惊中外,重庆国民政府外交部发表严正声明,延安《解放日报》刊发社论《悼念蒋学楷先生——文化战线上的烈士》。
日本军部虽否认参与,但战后解密的《华南方面军宪兵队报告》显示,此次行动由宪兵队长重藤宪文亲自策划。
烈士的鲜血没有白流,在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浴血奋斗下,日本侵略军最终以失败告终,残暴的凶手也获得了应有的惩处。
1947年8月9日,广州流花桥刑场的枪声为蒋学楷的血仇画上句点。华南宪兵队中将重藤宪文因策划暗杀蒋学楷、屠杀营救美军飞行员的村民等罪行,被判处死刑。
审判记录显示,编号A-017宪兵队本部密令档案成为定罪铁证,连同重藤在武汉坦教湖秘密刑场的屠杀记录,最终将其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另一名主犯——香港宪兵队长野间助之贤,于1947年5月27日在香港处决。其罪行包括枪杀蒋学楷、焚烧营救美军飞行员的村庄,以及设立“思想矫正院”迫害爱国人士。
野间在法庭上供认,暗杀蒋学楷是“奉华南方面军司令部直接命令”,并承认《亚洲内幕》的传播对皇军在华南的统治基础造成了不利的影响。这些审判不仅是对个体罪行的清算,更以法律形式确认了文化抵抗的历史价值。
四
告慰:让“楷模精神”大放光芒
![]()
蒋学楷(左)、蒋学模(右)兄弟合影
蒋学楷、蒋学模出生于浙江慈溪一个书香门第,他们的祖父蒋鲁丞,苦于家乡人民无书可读,在那个温饱尚且艰难的年代,倡导创办学堂,成为正一学校(蒋家小学的前身,始创于1912年)的创办者之一。“首创办学,竟至捣毁”“从事四载,幸庆告竣”,正是从这小小的学堂里,走出了蒋学楷、蒋学模这两兄弟。
蒋学模受兄长的影响,走上了不同却同样壮丽的救国之路。
1936年,蒋学模翻译的大仲马《基督山伯爵》出版,这部充满复仇精神的小说在战时中国引发共鸣,初版印数达到2万册。但他并未止步于文学翻译,转而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949年后编写的《政治经济学教材》成为全国高校指定课本,蒋学模也成为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经济学家、中国恢复博士研究生培养制度后的第一批博士生导师,被称为“经济学界的基督山伯爵”。
因其在政治经济学领域的成就,两次受到毛主席接见,毛泽东曾评价其“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
如今,在蒋学模的母校复旦大学,校园里上演着大师剧《蒋学模》中,蒋学楷形象也被搬上了舞台,在舞台剧中,青年学子饰演的蒋学楷通过译介法西斯暴行资料,成为唤醒那个时代民众的“思想弹药”,舞台剧复原了他在香港大时代书局挑灯翻译反法西斯书籍的场景,其牺牲前紧握译稿的悲壮身影,令观众动容。
在演出的最后,所有演员齐声说道:“不断‘改悔’的学者,永不‘改悔’的理想主义者。”这不仅是蒋学楷、蒋学模两兄弟毕生的目标,也是他们对于学生后辈、年轻一代的殷殷期望。
同样,家乡也没有忘记这位远去的游子。
2024年10月26日,慈溪市观海卫镇蒋家桥村的百年四合院重新焕发生机。经过四年修缮,蒋学楷、蒋学模故居以“楷模故居”之名对外开放,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党建教育基地。
这座占地1026平方米的清中期建筑,见证了兄弟俩的童年成长,如今展陈着蒋学楷翻译的《日本内幕》等译著手稿、重藤宪文的审判记录复印件,以及蒋学模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教材及大量实物,用图文和实物讲述兄弟俩“以笔为枪”的故事,新时代中依然在延续弘扬着“楷模精神”。
蒋学模曾总结自己为什么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年轻时代有了非常强烈了解的渴望,他认为主要有两点:
一是来自从高中时参加抗日救亡活动,二是来自哥哥蒋学楷对其读书的鼓励。
复旦大学与慈溪地方政府在筹划修建“楷模故居”时,提出“楷模精神”的五层内涵——一是治学严谨的楷模;二是终身学习的楷模;三是方法科学的楷模;四是跨界发展的楷模;五是为人处事的楷模。“楷模精神”的实质与内涵是爱国、爱党的楷模。
![]()
注:甬派《烽火“艺甬军”——抗战中的甬籍文化名人》专题,特邀郁伟年担任主编。
来源|甬派客户端
编辑 | 沈轲艺
审核|赵思舜 胡孟才
慈溪·智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