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阿勒泰市拉斯特村:农旅融合奏响乡村振兴 “进行曲”

0
分享至

辉煌70年 奋进新征程| 阿勒泰市拉斯特村:农旅融合奏响乡村振兴 “进行曲”

近日,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小江在阿勒泰地区调研期间,专程走进阿勒泰市拉斯特乡拉斯特村党群服务中心,了解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他强调,要以党建为引领、巩固民族团结,带领各族群众迈向更美好生活。殷殷嘱托为拉斯特村注入强劲动力,也让这个依山傍水的小村,在农旅融合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有底气。



拉斯特村地处阿禾公路起点,G331国道与克兰河穿村而过,先天的区位与生态优势,成了乡村蜕变的 “金钥匙”。近年来,村党支部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锚定“农业+”多元业态,激活山水资源,深挖文化内涵,不仅让村容村貌焕新颜,更让村集体经济节节攀升,今年截至目前,村集体收入已达111万元。



2024年建成的村党群服务中心,是这场蜕变的 “核心驿站”。上下两层18个功能区包罗万象,从健身房到红色影院,从积分超市到特色非遗工坊一应俱全。今年6月30日,阿禾公路正式通车后,这里更成了集便民服务、游客接待、文体休闲于一体的“一站式”驿站。

走进党群服务中心,随台阶延展的手绘阿禾公路全景导览图格外醒目,209公里沿线的停车区、景点一目了然。村党支部书记加依娜・灭依尔阿木汗笑着说:“我们村临近阿禾公路0公里起点,现在自驾游客越来越多,我们就想帮大家把行程规划得明明白白。”



若说导览图是 “引路牌”,那非遗工坊便是拉斯特村的 “文化名片”。108种非遗手工艺品静述深厚文化底蕴: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斯兰别克・沙合什展示着毛皮滑雪板的十道工序,从选树皮、挑选毛皮再到板头定型,每一步都是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天然宝石拼贴的画作,纹理与色彩交织出立体美感;小巧的刺绣包袋、发卡,既有传统韵味又含现代设计,成了游客争相购买的伴手礼。

非遗工坊不只是文化展示的窗口,更是村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拉斯特村居住汉族、哈萨克族和回族等13个民族,各民族刺绣、手工艺各有特色。非遗手艺人阿丽亚・卡孜木博众家之长,不仅打造特色刺绣店,还带动村里26名妇女共同创业。为支持妇女创业,村“两委”专门从集体经济中拿出资金,购置4台缝纫机,并联合旅行社推出非遗制作体验活动,让古老技艺 “活” 在游客指尖。今年以来,仅刺绣手工艺品销售额就达11万元。



主题邮局更是拉斯特村的 “巧思”—— 作为全国首个边境旅游公路文化主题邮局,这里汇聚300余种文创和特色明信片,配上沿线打卡邮戳,成了游客带走 “阿禾记忆” 的载体。“主题邮局还帮村民代卖手工艺品和农货。你看,这是那仁家的玉米,那是马国仓家的土鸡蛋……”说到帮助村民增收致富,加依娜他们有很多好办法。为了帮助村民把牛羊肉销到疆外,村里还专门购买了真空包装机。

阿禾公路的通车,不仅为村里带来了更多游客,更拓宽了村民的致富路。村民宋广海家就在公路边,看着日益增多的车流,他率先开起民宿,从 “手机小白”到如今学会线上接单,宋广海的生意越做越红火。“阿禾公路就是老百姓的福音,现在的日子,我们太满意了!” 宋广海的话道出了许多村民的心声。

如今,拉斯特村通过“党建+文旅+产业”模式,已发展起5家农家乐、4家民宿、1家马队、2家露营地和1家生态采摘园,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从5年前的11078元增至21268元,实现翻倍增长。 

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胡俊秀

实习记者:彭林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阿勒泰融媒 incentive-icons
阿勒泰融媒
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主办
5469文章数 550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