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在我家吃住9年,却四处宣扬哥哥孝顺,我直接送他去哥哥家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我不明白,我真的不明白,我把最好的房间给了你,为什么你眼里只有哥哥?”

我把账本重重地摔在桌上,父亲的生日蛋糕歪在一边,奶油慢慢流淌。

“小茹,你这是干什么?今天是你爸的生日。”

哥哥面色尴尬,抬头看了看在场的亲友。

“生日?好啊,那就趁大家都在,说个明白。”

我捏紧拳头,九年的委屈像洪水般涌来。



01

我叫林小茹,今年35岁,是个普通的白领,有个体贴的丈夫和可爱的女儿。

九年前,父亲因为一场大病需要人照顾,就住进了我家。从那时起,我的生活就像是绷紧的琴弦,随时可能断裂。

起初,我并不觉得照顾父亲是件难事。母亲早逝,父亲一个人生活多年,我心疼他。

哥哥王明在外地工作,事业蒸蒸日上,很少回家看望。我想着,反正我和丈夫就住在本地,接父亲来同住也是应该的。

我家不大,两室一厅,本就拥挤。为了父亲,我们把主卧让给了他,自己搬去了次卧。

丈夫张磊虽然嘴上不说什么,但我能感觉到他的不情愿。毕竟,谁愿意婚后还和岳父挤在一个屋檐下呢?

“爸,这是你的房间,我们把衣柜收拾出来了,你把衣服都挂进去吧。”我领着父亲参观他的新住处。

房间里的床单是新买的,淡蓝色,很适合老人家。窗帘也换成了遮光的,这样父亲午休时不会被阳光打扰。我甚至在床头柜上放了一个小闹钟,方便父亲看时间。

父亲点点头,环顾四周,似乎还算满意。“你哥哥今天打电话了,说要给我寄点补品来。”

这是父亲搬来的第一天,也是他第一次在我面前提起哥哥的“孝心”。那时我并未在意,只当是父亲对儿子的牵挂。

“爸,你喜欢吃什么?我明天去菜市场买。”我问道,希望能让父亲感到宾至如归。

“随便,我不挑食。”父亲坐在床边,开始整理他的物品,“对了,你哥哥说要给我寄人参,你记得收一下。”

又是哥哥。我心里泛起一丝苦涩,但脸上依然保持着微笑。“好的,我会留意的。”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的工作越来越忙。每天早出晚归,还要照顾五岁的女儿,再加上父亲的饮食起居,我感觉自己像是一台永不停歇的机器。

清晨五点半,我已经起床准备早餐。烤面包、煎鸡蛋、热牛奶,还要给父亲准备他喜欢的稀饭和咸菜。

“爸,早餐好了,快来吃吧。”我轻声敲响父亲的房门。

父亲慢吞吞地走出来,看了一眼餐桌。“就这些啊?你哥哥说他们那边早上都是吃肉包子的。”

我强忍住翻白眼的冲动。“明天我去买肉包子。”

送女儿上学,赶去上班,中午休息时间赶回家给父亲做午饭,下午继续工作,晚上回家做晚饭,辅导女儿功课,哄她睡觉,再收拾家务......每一天都像是马拉松,没有终点。

父亲的生活习惯与我们格格不入。

他喜欢早起,天不亮就开始在厨房捣鼓,锅碗瓢盆的声音常常吵醒还在熟睡的我们。

他爱看早间新闻,电视声音开得老大,女儿常常被惊醒,哭闹不止。

“爸,能不能把电视声音调小点?婷婷还在睡觉。”我轻声提醒。

“这么大了还睡那么久,像什么话?我那时候天不亮就起来了。”父亲不以为然,声音只是稍微调低了一点。

“爸,现在孩子作息不一样了,她需要充足的睡眠。”我耐心解释。

“那是你们惯的。”父亲摆摆手,“你小时候五点就起床了,现在的孩子,娇气。”

我深吸一口气,不想在这个问题上与父亲争论。这样的小摩擦每天都在上演,慢慢消磨着我的耐心。

丈夫张磊开始频繁加班,回家也是一言不发。我知道,他是在躲避与父亲相处的时间。我能理解他,却无力改变现状。

“老公,最近加班很多啊?”一天晚上,在父亲睡下后,我轻声问道。

张磊躺在床上,翻看手机。“嗯,项目赶进度。”

“是真的加班,还是不想回家?”我直视他的眼睛。

张磊放下手机,叹了口气。“小茹,我不是不想回家,只是......你爸住在这里,我感觉不自在。他总是对我指手画脚,说我这不对那不好。我知道他是长辈,但有时候真的受不了。”

“我理解。”我握住丈夫的手,“等爸的身体好些了,我们再做打算。”

张磊点点头,但我能看出他眼中的疲惫和无奈。

最让我心寒的是,父亲对哥哥的态度与对我截然不同。

哥哥每个月打几个电话,寄几瓶保健品,在父亲眼里就是天大的孝心。而我每天的照料,却像是空气一般被忽略。

“你哥哥又给我寄了人参,这孩子,真懂事。”父亲拆开包裹,脸上满是笑容。



“那人参多少钱啊?”我随口问道。

“管那么多干嘛,是心意重要。”父亲护犊子似的回应。

“这是三七粉吧?不是人参。”我看了看包装。

“差不多,都是好东西。”父亲把包装盒小心翼翼地放在柜子上,“你哥哥有心了,知道我这把年纪需要补。”

我没说话,只是在心里算了笔账:哥哥一年寄来的东西加起来不过几千块,而我承担着父亲全部的生活费和医疗费,每年至少两万多。这笔账,我从未向任何人提起。

父亲生病的频率越来越高,小病小痛不断。每次生病,都是我请假带他去医院,陪他排队看病,取药,照顾他直到康复。哥哥呢?最多打个电话问候一声。

“爸,这药一天要吃三次,饭后服用。”我把药分好,放在药盒里。

“知道了,啰嗦什么。”父亲不耐烦地摆摆手。

“上次你忘了吃,加重了病情,所以我要提醒你。”我耐心解释。

“你哥哥刚才打电话了,说让我按时吃药。”父亲突然换了一副表情,语气柔和起来,“这孩子,远在外地还惦记着我。”

我愣了一下,苦笑着摇摇头。“是啊,哥哥真孝顺。”

“你哥哥工作忙,能抽空关心我已经很不错了。”父亲总是这样为哥哥开脱。

我咬着牙忍下这口气,心想着毕竟是自己的父亲,总不能不管不顾。

02

随着时间推移,父亲的偏心越来越明显。每次亲戚朋友来访,他总是滔滔不绝地讲述哥哥的“丰功伟绩”。

“我儿子在大城市工作,做经理,年薪几十万呢!上个月还给我寄了补品,这孩子,虽然忙,但心里一直记挂着我。”

而我的付出,他从未在外人面前提起过。好像在他心里,女儿照顾父亲是理所应当的,不值一提。

“王老哥,你女儿照顾你也很周到啊,每天这么忙还亲自给你做饭。”一次,父亲的老朋友李叔来访,善意地提醒。

“女儿照顾父亲不是应该的吗?这有什么好说的。”父亲满不在乎地回应,“倒是我儿子,在外地工作还经常给我打电话,寄补品,这才是真孝顺。”

李叔尴尬地看了我一眼,我只能报以苦笑。

这种偏心也影响到了我的女儿。父亲对婷婷并不亲近,常常在她面前叹气:“要是个男孩就好了。”

这句话像刀一样刺痛我的心。我的女儿,凭什么要承受这种歧视?

“爸,你能不能别总在婷婷面前说这种话?她才五岁,什么都懂。”我忍不住抗议。

“我说错了吗?要是个男孩,以后就有人传宗接代了。你看你哥哥家的小明,多聪明啊!”父亲振振有词。

“现在早就不兴这一套了,女孩男孩都一样。”我试图讲道理。

“那是你们年轻人想法,我这把年纪了,观念改不了。”父亲固执地说。

我深吸一口气,不再说话。这种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思想,我无力改变。

婷婷渐渐不愿意和爷爷说话,每次父亲走近,她就躲到我身后。

看到这一幕,我的心像被撕裂一般疼痛。

“妈妈,爷爷为什么不喜欢我?”一天晚上,婷婷在睡前问我。

“爷爷喜欢你啊,只是他表达方式不同。”我轻抚她的头发,强忍泪水。

“爷爷总说小明哥哥好,我不好。”婷婷委屈地说。

“爷爷年纪大了,有些老观念。婷婷是最棒的,妈妈爸爸都最喜欢婷婷。”我亲吻女儿的额头,心里却五味杂陈。

经济负担也日益沉重。父亲的退休金不高,大部分医疗费都需要我来承担。哥哥偶尔会寄些钱来,但杯水车薪,远不够父亲的实际开销。

“爸,上个月的医药费花了三千多,哥哥能不能也出一部分?”我试探性地问道。

“你哥哥工作辛苦,刚买房,手头紧。你和张磊两个人工作,日子过得宽裕,出这点钱算什么?”父亲的回答让我哑口无言。



“我们也有房贷,还有婷婷的学费、生活费...”我小声反驳。

“那能跟你哥哥比吗?他在大城市,房价多高啊!再说了,他给我寄补品,那也是钱。”父亲振振有词。

在父亲眼里,我和丈夫的钱似乎就是他的钱,理所应当为他花费。而哥哥的钱,却是哥哥自己的,需要精打细算。这种双重标准,让我心寒至极。

丈夫张磊开始频繁抱怨。“小茹,你爸这样对待你,你还要一直忍着吗?”

“他毕竟是我爸爸,我能怎么办?”我苦笑着回应,却也开始质疑自己的决定。

“可是他这样不公平啊!你天天照顾他,他却只念叨你哥哥好。”张磊越说越激动。

“算了,别说了。爸年纪大了,观念不同。”我打断丈夫的话,心里却也充满委屈。

父亲住在我家的第七年,他因为一次严重的肺炎住进了医院。我日夜守在病床前,喂水喂药,按时翻身,从不敢有丝毫懈怠。

“爸,吃点粥吧,我熬得很烂,好消化。”我扶起父亲,小心翼翼地喂他。

“不想吃,没胃口。”父亲虚弱地摇摇头。

“吃一点吧,不然药没法吃。”我耐心地劝说。

父亲勉强吃了几口,又闭上眼睛休息。我看着他消瘦的脸庞,心里既心疼又复杂。

医院的日子格外煎熬。白天我请假照顾父亲,晚上赶回家陪女儿,几乎没有休息时间。身体的疲惫还在其次,心灵的疲惫才最让人崩溃。

哥哥得知消息后,只是打了个电话。“妹妹,爸那边你多照顾一下,我这边实在走不开。等我有空一定回去看看。”

我淡淡地回应:“知道了。”

挂掉电话,泪水不争气地流下来。我不是怪哥哥不来,而是心疼自己这么多年的付出,在父亲心中却比不上哥哥的一个电话。

“护士,我爸今天状态怎么样?”我向查房的护士询问。

“还行,各项指标都在稳定。”护士看了看病历本,“你天天守在这里,挺辛苦的。”

“没办法,我爸就这一个女儿。”我苦笑道。

“你爸挺幸福的,有这么孝顺的女儿。”护士真诚地说。

我没有回应,只是默默拉好父亲的被子。在外人眼里,我是个孝顺的女儿;在父亲眼里,我的付出却比不上哥哥的一句问候。

03

父亲住院两周后出院,身体比之前虚弱了许多。我更加精心照料,每天熬汤煮粥,希望他能早日康复。

“爸,喝点鸡汤吧,我炖了一上午,很鲜。”我端着精心熬制的鸡汤走进父亲的房间。

“放那吧。”父亲头也不抬,继续看着电视。

“趁热喝,凉了就不好喝了。”我把汤放在床头柜上。

“你哥哥刚才打电话说要过来看我,什么时候能到?”父亲突然问道。

我愣了一下。“哥哥没跟我说要来啊。”

“他说这周末有空,要带小明一起来看我。”父亲的语气里充满期待。

“那好啊,我周末多准备些菜。”我强颜欢笑,心里却酸涩不已。

出院后的一个周末,父亲在小区散步,遇到了邻居王阿姨。我刚好下班回来,远远地看到他们在聊天,就放慢了脚步,不想打扰。

“老王啊,听说你住院了?现在好些了吗?”王阿姨关切地问道。

“好多了,好多了。我儿子每天都打电话关心我,还说要请假回来看我呢!这孩子,真是孝顺。”父亲的脸上满是骄傲。

“你女儿不也一直在照顾你吗?我看她每天背着你的药,挺辛苦的。”王阿姨善意地提醒。

“女儿照顾父亲是应该的,有什么好说的?”父亲满不在乎地摆摆手,“还是儿子贴心,知道心疼人。”

我站在不远处,听到这番对话,心如刀割。九年来的付出,在父亲眼里竟然一文不值?女儿照顾父亲就是理所应当,而儿子打个电话就是天大的孝心?

王阿姨看了看我的方向,欲言又止。我转身离开,不想让父亲发现我听到了这段对话。

回到家,我什么话也没说,只是沉默地做饭、洗碗、打扫。父亲似乎没察觉到我的异常,依旧津津有味地看着电视,时不时发表一些对哥哥的赞美之词。

“你哥哥说下个月要带我去体检,还说要给我买营养品。”父亲高兴地对我说,“这孩子,有出息还孝顺,我这辈子算是值了。”

我点点头,心里却酸涩不已。“嗯,哥哥真好。”

“对了,我想买个新手机,能方便点联系你哥哥。”父亲又提出要求。

“好啊,周末我带你去买。”我答应下来,尽管知道这个手机主要是用来跟哥哥联系的。

我开始记账。从父亲住进我家的第一天起,我详细记录下每一笔为他花费的钱:生活费、医疗费、零用钱……九年下来,这个数字让我自己都吃惊。



同时,我也记录下哥哥这些年来的“贡献”:几盒保健品,几次电话问候,偶尔寄来的几百块钱。对比之下,差距悬殊得令人心酸。

“小茹,你在干什么呢?这么专注。”一天晚上,张磊看到我在记账本上写写画画。

“我在算这些年来为爸花的钱。”我头也不抬地回答。

张磊坐到我身边,看了看账本。“这么多?”

“是啊,每个月的生活费,加上医疗费,再加上零零碎碎的,九年下来,将近二十五万了。”我叹了口气。

“你哥哥出了多少?”张磊问道。

“不到三万。”我苦笑一声,“但在我爸眼里,他才是孝顺的那个。”

张磊握住我的手。“小茹,你想好怎么办了吗?”

我摇摇头。“再看看吧,爸毕竟年纪大了。”

父亲的65岁生日即将到来,我决定办一个家宴,邀请亲戚朋友一起庆祝。哥哥难得请了假,说要回来参加。我在心里冷笑,看来父亲的生日比他的病重要得多。

04

“爸,你生日想吃什么?我提前准备。”我问父亲。

“随便,简单点就行。”父亲随口回答,但又补充道,“对了,你哥哥说要回来,多准备些他爱吃的。”

“好。”我强忍住心中的不平,“哥哥爱吃什么?”

“红烧肉、清蒸鱼,还有那个什么...对了,糖醋排骨。”父亲如数家珍。

而我在这个家生活了九年,父亲却从未记住我爱吃什么。这种差别待遇,让我心寒至极。

生日当天,我起了个大早,准备了丰盛的菜肴。红烧肉、清蒸鱼、糖醋排骨、炖鸡汤、清炒时蔬......一桌子菜肴香气四溢,看得出我花了不少心思。

“小茹,你太辛苦了。”张磊帮我摆盘,心疼地说。

“没事,爸的生日,肯定要重视。”我擦了擦额头的汗水。

父亲换上了新衣服,笑容满面地迎接客人。哥哥带着一份名贵的礼物——一块价值不菲的手表,引得父亲爱不释手。

“看看,我儿子多懂事,知道我一直想要块好表。”父亲向所有人炫耀着这份礼物。

亲友们纷纷赞叹哥哥的孝心,而我站在一旁,内心波涛汹涌。九年来的辛劳付出,竟然比不上一块表?

“爸,这是我和张磊给你买的保健品,听说对心脏有好处。”我也把准备好的礼物递给父亲。

“哦,谢谢。”父亲接过来,随手放在一边,又开始摆弄那块手表。

我看了张磊一眼,他无奈地摇摇头,眼中满是心疼。

酒过三巡,气氛热烈起来。父亲再次当着众人的面,称赞哥哥有出息、孝顺。“我这辈子最大的骄傲就是有这么个儿子,事业有成还不忘记老父亲。”

亲友们纷纷附和,觥筹交错间,没人注意到我脸上的表情变得越来越僵硬。

“小茹也很孝顺啊,这么多年一直照顾你。”李叔善意地提醒道。

“那是应该的,女儿嘛。”父亲随口回应,又转向哥哥,“儿子,多吃点,这红烧肉是专门为你准备的。”

我放下手中的碗筷,回房间拿出那本记账的本子,还有这些年来所有的医药费收据。

我的手微微发抖,但内心却异常平静。是时候了,是时候让所有人知道真相了。

记账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九年来的每一笔开支:从最初的生活费、房租分摊,到后来的医疗费、零用钱,再到各种大大小小的开销。翻开账本,我仿佛看到了自己这九年来的辛酸历程。

回到餐桌前,我站起身来,环顾四周。亲友们的目光聚集在我身上,有些疑惑,有些好奇。



“爸,既然今天大家都在,我有些话想说。”我的声音很轻,却异常坚定。

“有什么事,等客人走了再说。”父亲似乎预感到什么,想打断我。

“不,就现在说。”我坚持道,然后打开那本记账本。

“九年前,爸因病需要照顾,住进了我家。这九年里,我为爸支付的生活费、医疗费总计237,856元。”我一页页翻着账本,声音平静而清晰。

餐桌上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停下了手中的筷子。

“同时期,我哥哥寄来的钱和礼物,总计27,430元。”我继续说道,“我不是在计较钱,而是想让大家知道,这九年来,究竟是谁在真正照顾爸。”

“小茹,你这是干什么?今天是爸的生日。”哥哥尴尬地打断我。

“正因为是爸的生日,所以更应该说清楚。”我直视哥哥的眼睛,“哥,这九年,你回来看过爸几次?除了过年过节打个电话,你还做过什么?”

哥哥被问住了,低下头不敢看我。

我拿出一叠收据,整齐地放在桌上。“这是爸生病住院的所有收据,除了医保报销的部分,其余全部是我支付的。而我哥哥,最多打个电话问候。”

“小茹,你这是在翻旧账吗?”父亲的脸色变得难看起来。

“不是翻旧账,爸。我只是想让你明白,这九年来,谁才是真正照顾你的人。”我深吸一口气。

“我委屈吗?当然委屈。不是因为钱,而是因为爸的态度。在爸眼里,女儿照顾父亲是天经地义的,不值一提;而儿子打个电话,寄个礼物,就是天大的孝心。”

餐桌上的气氛越来越尴尬,亲友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我听到爸对邻居说,'女儿照顾父亲是应该的,有什么好说的?'这句话像刀一样刺痛了我的心。”我的声音开始颤抖,眼泪在眼眶中打转,但我强忍着没让它们流下来。

“我...我不是那个意思...”父亲试图辩解。

“爸,你就是那个意思。”我打断他的话,“每次哥哥打电话,你就高兴好几天;而我每天的照顾,在你眼里却是理所当然的。这种区别对待,真的很伤人。”

父亲沉默了,低头看着桌上的收据,脸上的表情复杂难辨。

“既然父亲认为哥哥更孝顺,那么是时候让他享受儿子的孝心了。”我宣布这个决定时,内心出奇地平静。

餐桌上一片哗然,亲友们面面相觑,不敢插话。

“小茹,你这是什么意思?”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