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部队一直实行“双首长制”,所谓“双首长制”,其实是部队内部的分工协作,部队有军事主官,主要负责军事作战问题;部队的政治主官,即政委,主要负责政治思想工作;他们共同负责部队全面建设,这种设计既保证了军事指挥的高效性,又强化了政治工作的生命线作用。
![]()
但仔细观察历史,我们会发现,我军的政工人才非常多,十大元帅、十大大将,绝大部分人都可以从事政工工作,但相比较来说,杰出的军事人才比较少。
对于我军的军事人才到底有多缺,陈毅元帅曾经说过:“我认为我党20多年创造的杰出军事家并不多,最近粟裕、陈赓等先后脱颖而出,前程远大,将与彭(彭总)、刘(刘帅)、林(林总)并肩前进……”
![]()
陈毅元帅这段话,已经明确表达了我党20多年创造的杰出军事家并不多,在建军初期也就彭、刘、林三人,到了解放战争,粟裕、陈赓就表现出彩,可以和彭、刘、林并列。总的来说,几十年时间,我军的杰出军事家,也就几个人而已。
![]()
毛主席打仗,有时候就很为军事主官的人选而头疼。
115师师长林总受伤去疗养以后,到底选择谁做林总的接任人选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毕竟能够和林总并列的,也就彭、刘、徐三人,彭、刘、徐已经有重任,不可能来115师。实在是没有更合适的人选接任林总,于是,就选择了陈光做代师长,陈光离任后,也是没有更好的军事人才来接任师长位置,就只好让政工出身的罗帅来担任115师政治委员、代师长。
![]()
因此,要找一个杰出的军事主官来独当一面,真的好难!
至于善于根据地建设的政工人才,可以说非常多了,上级只需要给正式编制以及番号,下面的政工人才就能变着法地用好编制番号,把部队从几百人发展成几万人。几乎到处都能撒豆成兵,这也是我军能够持续发展的基础。
那么,为什么我军杰出的军事人才如此奇缺呢?
![]()
一是军事主官牺牲的概率非常高。
政工人才通常处于后方,负责政治建设,参与前线激烈战斗的次数不多,因此,生存下来的几率很大。而军事主官经常处于前线,随时随地都有子弹飞来,危险指数非常高。
彭总在西北时期,曾经去笔架山前线观察地形以及敌军的火力点分布,他所站的堑壕在敌军机枪火力范围之内。陪同的人担心危险,让彭总换个地方,彭总不但不听还来了气,说道:“你们经常在这里观察都不怕,我怕什么!”最后,大家只好上前把彭德怀硬架了下来。结果,一行人刚刚离开堑壕,一梭子子弹就打在了彭德怀刚刚站着的位置。这种情况只能说彭总福大命大,但这个事例也说明,军事主官牺牲的概率实在太高了。
![]()
我们可以看到,秋收起义的主要军事主官都基本在前线牺牲了,没有一个军事干部最后成为元帅或者大将,最后代表秋收起义成为元帅和大将的,是政工出身的罗帅和谭政大将。
![]()
经过一系列残酷的军事斗争,解放战争还活着的,能够开展大兵团作战的人,实在太少了,因此,毛主席用将,有时候可供选择的人也不多。
二是毛主席的政治教育培养大批政工人才。
我党历经鲜血的惨痛教训,高度重视思想教育工作。毛主席本身其政治思想先进,他于1927年秋收起义后的三湾改编中提出,我军政治建军的核心原则包括“支部建在连上”与“党指挥枪”。
![]()
毛泽东到了井冈山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办学校,组建教导队,给士兵们讲共产主义,讲马克思列宁思想,讲红军的理念。因此,在毛主席的大力建设下,我军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得好,政工人才非常多。
基于以上两个原因,陈毅元帅所说的“我党20多年创造的杰出军事家并不多”这句话,也就可以解释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