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输入病例,
必须分秒必争,
这是我们疾控人的责任!”
7月下旬,花都区新雅街道某大型小区报告一例自佛山市输入的基孔肯雅热病例。接报后,区疾控中心高度重视,迅速组织团队在第一时间作出研判,明确指出“该病例处于恢复期且有社区活动史,疫情在社区内扩散的风险极高,必须立即行动!”
研判结论很快被验证,随后几日该小区接连确诊多例本地感染病例,新雅街成为全市重点关注的疫点之一,一场与病毒赛跑的阻击战全面展开。
闻疫而动
科学研判精准布防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责任重于泰山。花都区疾控中心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专业技术团队火速赶赴疫点,依托区-街(镇)-社区三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迅速绘制疫点图,将小区科学划分为核心区与警戒区、监控区,并实施分级分类精准管控。流调、检测、消杀专业队伍连夜开展工作,牢牢把握疫情防控主动权。
专业引领
技术攻坚清蚊除患
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区疾控中心始终坚持“科学防控、专业处置、联防联控”的防控策略,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迅速从各部室抽调业务骨干成立疫情处置现场组,组员们每日坚守疫点,全身心投入到各项技术指导工作中。
从清晨指导消杀配药、器械检查,到午后顶着烈日在各监测点巡查蚊媒密度、查看积水清理情况,再到深夜参加防控研判会议、调整应对策略——他们日夜奋战、义无反顾,即便家中有未满周岁的孩子需要照料,也毅然选择坚守岗位,将疫情防控置于首位。
一位队员的话道出了全体队员的心声:“干部干部,就要先干一步。我们是疾控人,守护健康就是我们的天职。”在这股精气神的带动下,中心与新雅街道、清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物业公司等相关单位紧密协同,迅速构建起“专业指导+属地管理+物业参与”立体高效的联防联控网络。
同时,为实现传播链彻底切断,区疾控中心还指导小区创新设立了3个集“健康宣教、病例随访、专家咨询”功能于一体的便民医疗服务点,并广泛发动小区党员、志愿者和居民参与“清积水、灭蚊虫、防叮咬”灭蚊行动,将专业防控与社区动员有机结合,形成了群防群治的强大合力。
创新驱动
智慧防控提质增效
面对挑战,区疾控中心注重以创新方法和科技手段提升防控质效。在应急部负责人的带领下,中心消杀指导团队针对民间蚊媒消杀力量药物配比操作难的问题,创新推出“矿泉水瓶配药法”,利用废弃矿泉水瓶实现快速科学配比,大幅提升群众参与操作的规范性和可行性。
针对小区内人口密集、建筑布局复杂、园林绿化多的复杂特点,消杀指导团队迅速决定采用“合围式”立体消杀模式,整合车载外围喷雾与无人机空中作业,对绿化、楼道、地下停车场等重点区域实现精准合围,有效阻断蚊媒传播链。同时,依托“数字化”评估体系,实时收集和分析蚊媒密度、病毒传播情况、消杀进度等数据,通过可视化图表辅助决策,确保消杀决策有据可依、科学高效,全面筑牢疫情防护的智慧防线。
精准防控
率先实现高标准摘牌
在区疾控中心的科学指导下,该小区疫情迅速得到有效控制,实现连续7天无新增病例,布雷图指数、成蚊密度等关键指标持续稳定在安全范围内,成为全市首批挂牌疫点中首个高标准摘牌的疫点。新雅街道被安排在全市疫情调度会上作经验介绍,区疾控中心展现的专业能力、敬业精神和协同效能获得充分肯定。
摘牌不摘责任,防控绝不松懈。在该小区摘牌后,区疾控中心仍继续保持应急状态,落实“日监测、周会商”机制,自8月5日起,该小区核心区监测数据已持续16天保持零风险,再过一周即可达到疫情结案标准。
从应急响应到精准布防,从技术攻坚到全市首批摘牌,该小区的抗疫实践全面检验了区疾控中心队伍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应急处突能力。他们用科学精准、连续作战、勇于担当的实际行动,践行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使命担当,为守护花都区人民群众健康安全,构筑起坚实可靠的公共卫生防线。
来源:花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通讯员:贺晶晶、汤丽芳
编辑:花无缺
“花都融媒视频号”内容推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