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济农发行深化警示教育 筑牢纪律防线
——学习《组建私人“班底”大搞团团伙伙》典型案例
近期,永济农发行组织学习的《组建私人“班底”大搞团团伙伙》警示教育案例,给我们敲响了沉重的警钟。案例深刻揭示了个别党员干部,随着手中权力增大,思想防线逐渐失守,走向了一条背离组织原则的危险道路。他们将本该为公服务的岗位,当成了经营私人势力的“据点”。其典型表现是:精心挑选、安插“自己人”,在关键岗位、要害部门搞“近亲繁殖”,形成只听命于个人的“小圈子”、“小团体”;工作中排斥异己、压制不同声音,导致单位内部正常的民主氛围被破坏,集体决策形同虚设;利益输送、抱团取暖,利用手中的资源和权力,在小圈子里互相照应,搞利益交换,甚至共同违规违纪。这种“团团伙伙”的实质,就是把公权私有化,把组织平台个人化,严重破坏了单位的政治生态和团结和谐,败坏了风气,最终导致涉事人员集体栽了大跟头,教训极其惨痛。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核心要义之一,就是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强调纪律面前人人平等,要求干部清正、队伍清廉、政治清明。案例中暴露出的“拉山头”、“搞团伙”问题,正是对八项规定精神的严重背离:背离了组织原则:组建私人“班底”,实质上架空了党的组织领导和集体决策,将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严重违反了民主集中制原则,与八项规定要求的“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背道而驰。助长了歪风邪气:“小圈子”内部往往讲究“江湖义气”、“哥们情谊”,不讲党性原则和组织纪律。这种风气下,违规吃请、收受好处、相互包庇等行为滋生蔓延,使得“规范公务行为”、“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等八项规定要求成为空谈。破坏了公平正义:“团团伙伙”必然导致选人用人不公、资源配置倾斜,损害了其他同志的积极性,侵蚀了单位干事创业的公平环境。这直接违背了八项规定精神所倡导的公正廉洁、风清气正的价值追求。 通过学习,大家深刻认识到,搞“小圈子”、“团团伙伙”绝非小事小节,而是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大问题。八项规定精神是带电的“高压线”,是祛除“圈子文化”顽疾、净化政治生态的锐利武器,任何时候都不能含糊、不能松懈。
警示教育的目的在于汲取教训,筑牢堤坝。我们要以案为鉴,紧密结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学习贯彻,将纪律规矩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拧紧思想“总开关”:持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纪律规矩学习,时刻牢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公为民。坚决摒弃“山头主义”、“圈子文化”的腐朽思想,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忠诚于组织、相信组织、依靠组织。坚守组织原则不动摇: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坚持集体研究决定。自觉维护班子团结和队伍整体和谐,有话摆在桌面上说,绝不搞私下串联、拉帮结派。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决抵制封官许愿、搞个人“班底”的错误行为。净化社交圈生活圈:保持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自觉抵制奢靡享乐之风和不正当人情往来。在各种诱惑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守住底线,坚决不碰违纪违法的红线。强化日常监督提醒:党员干部要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同事之间也要本着对事业、对同志负责的态度,经常性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咬耳扯袖”、提醒帮助,让“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共同维护好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此次典型案例学习,是一次深刻的纪律教育和思想洗礼。永济农发行全体干部职工将时刻保持警醒,坚定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求,自觉远离“团团伙伙”,坚守纪律底线,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让我们共同行动,营造一个团结向上、正气充盈、廉洁高效的工作环境,为服务好“三农”事业贡献干净担当的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