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关注丨强农跨越山海 博览万象更新——第二十四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成果综述

0
分享至



第二十四届长春农博会人流如织。

二十四载,花信年华。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如同节气,标记着农业的生长与跃迁,更如年轮,刻画着吉林省以及长春市的坚守与担当。

8月24日,第二十四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圆满落下帷幕。这场农博盛会,再度以时代镜像之姿,见证了农业发展的沧桑巨变、农业科技的日新月异,踏响了传统耕耘迈向现代化大农业的铿锵足音。

20余载的厚植深耕,在黑土地上积淀;10 天里的璀璨绽放,在长春华丽定格。一年一度的“农博季”,八方商贾、四海宾客共赴北国春城,展销推介、洽谈合作、共话发展……我们欣喜地看到——

在国家部委、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组委会、执委会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在各地农业企业和展商及广大农民、市民的热切期盼下,令人瞩目的第二十四届长春农博会,成为了一届特色更鲜明、内涵更丰富、成果更突出、知名度更高、影响力更强的高水平国际农业博览会。

这是一届意义非凡、影响深远的农博盛会!

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吉林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牢记嘱托,本届农博会以“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为主题,紧扣农业强省、农业强市建设目标,积极服务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强力推动圈内城市高质量发展、大力带动全省各地高质量发展。

这是一届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农博盛会!

从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到优化农业全产业链,从搭建农业产销对接平台到构筑农业合作领域高地,从拓展智慧农业场景到拥抱流量经济发展……本届农博会进行全方位、多领域创新,设置名优农产品及食品展、高新设施展、种植示范展、创意农业展、精品畜牧业展、农机装备展、现代种业展、农耕文化展等8大特色展区,务实开展经贸交流、文旅研学、文化赛事等活动。

这是一届成果丰硕、共享共赢的农博盛会!

如今,这颗专注于“三农”领域的璀璨明珠,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城市会客厅。本届农博会观展人数达85万人次,总签约额约42 亿元,吸引了26个省(区、市)代表团及国内外知名企业家、农业专家莅临,800余家采购商、1500余家参展商云集展会。

这朵绚烂多姿的“农博之花”,正芬芳四溢、越开越艳!

科技赋能 创新驱动田野新生

科技和创新,渗透于本届农博会各角落。在北斗导航、AI算法、物联网、传感器的加持下,农业设施实现了自主决策与系统智联,农业生产迈向新阶段。

在农机装备展区,氢燃料电动拖拉机与甲醇增程电动无人驾驶拖拉机惊艳亮相,成为本届农博会的焦点。这片3.6万平方米的展区内,200余家国内外知名农机企业及经销商,携1000余台(套)先进农机装备重磅亮相。展区特别设立“先进智能及特色农机装备展区”,邀请中国一拖、国创中心、潍柴雪沃、中国车联及约翰迪尔、久保田等国内外农机头部企业参展,集中展示了近40台(套)智能农业机械。无人驾驶拖拉机、激光除草机、农业无人车……众多农机“黑科技”,不仅代表行业发展趋势,更代表了国内外农机装备的顶尖发展水平,堪称一场农业机械的“科技盛宴”。

放眼本届农博会12个露地种植区,覆盖农业种、管、收,饱含浓浓的科技元素;6万平方米智能温室“科技范”十足。本届农博会,重点展示了标准化生产、绿色防控等先进技术,充分彰显农博会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引领作用。

在本届农博会科普大集上,13家各具特色的科技小院通过场景搭建亮相,集中展示了人参、浆果、食用菌、梅花鹿等农业科技领域丰硕成果。今年,吉林省“人参科技小院集群”正式获批,标志着省内四所高校将共同开展人参产业科研转化。目前,吉林省科技小院总数已达168家,实现了省内县域全覆盖,囊括了种植、养殖、特产园艺、农业工程、农业服务、特种养殖、酿酒7个农业产业体系。

科技与金融力量因农博会聚合。本届农博会期间,第三届农业科技成果发布路演暨对接活动在长春农博园举办,38家企业带来52项需求,高校专家和金融机构代表逐一对接,技术难题、融资瓶颈,一一摊开,一一解答。科研成果不再“束之高阁”,而是在这个舞台上找到了与市场的对接点。

绿色引领 重塑农业生产模式

绿色和有机,已成为当下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风向标。本届农博会上,一阵“绿色风暴”澎湃兴起,重塑农业生产模式。

在示范种植室外展区,两块土壤形成鲜明对比:一块深褐色的黑土握在手里能成团,一块泛白的盐碱土摸上去粗糙硌手。前者来自梨树县,后者出自镇赉县,曾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判定“不宜耕种”。如今,盐碱地也能产出亩产千斤以上的粮食。盐碱地的蜕变,更藏着吉林农业的“后天努力”。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培育的水稻品种旁,循环播放着改良过程:引嫩江水洗盐压碱,让土壤pH值从9.3降到7.7;施用生物菌肥,唤醒土壤微生物活力。

踏入高新无土栽培展示区,这里没有传统种植中不可或缺的土壤,只有整洁的槽式基质栽培系统。本届农博会上,展区通过平板、管道、潮汐灌溉和基质栽培展示新型绿色种植模式,打破了传统种植受连作、盐碱化等问题困扰这一瓶颈。展区负责人赵丽娜表示,常用的基质包括草炭、珍珠岩、岩棉、椰糠等,这些材料不仅能有效保水保肥,还能避免病虫害发生。

本届农博会期间,还举行了吉林省绿色食品宣传月启动仪式暨名特优新农产品宣传推广活动,全省30余家绿色食品生产企业、80余个产品参展,通过知识科普、品牌宣传、产品推介等形式,塑造了吉林绿色农产品安全、优质、健康的品牌形象,呈现了一场展示吉林名特优新农产品发展成果的绿色盛宴。

质量筑基 品质结晶沃野生金

展销选品、看禾选种、良种繁育……本届农博会,每一个环节都彰显着吉林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足迹,凝聚着丰硕的成果、品质的结晶。

今年,长春农博园新设立的吉林省名优特农产品展销选品中心,以“永不落幕的农博会”为目标,建立了严格的准入机制,行业协会承担监督职责,防止低价恶性竞争,营造良性市场环境。

“入驻企业可免费享受全年展厅席位、品牌推广、采购商对接等服务。”吉林省名优特农产品展销选品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只有品质真实、优质优价的产品,才能通过审核进入展区。选品中心通过农文旅融合、会展营销、网红选品及产品发布等多种形式开展常态化销售,为企业牵线搭桥,让“好产品”精准对接“大订单”,有效助力破解农产品销售难题。

选品中心不仅是展销窗口,更是资源平台,明确划分上下游客群:上游聚焦核心与潜力展商,下游连接采购商与会员群体;招商策略分层推进,按照不同类型企业匹配差异化资源与推广渠道。目前,吉林各地和全国部分地区的优质农产品集中入驻,吉林大米、长春鲜食玉米、杂粮杂豆、人参制品、水饮品、木耳菌菇……涵盖了从日常消费品到特色健康食品全品类。选品中心聚焦大宗采购,让“好产品”直连“大订单”,让零散供给汇聚成有序货架。

良种提单产,强“芯”筑粮安。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为深入推进吉林省种业振兴行动,本届农博会特别举办吉林省种业成果展示推介活动,汇聚了中种国际、大北农、中农发等国内种业领军企业,也集结了省内的鸿翔种业、云天化种业、宏泽种业等众多龙头种业企业。

在农资展销区,20余家展商携种子、农药、肥料等产品集中亮相;紧邻的种植区,各类农作物田间表现实时展示,让农民实现“看禾选种”;在精品畜牧业展区,牛、羊、猪、鹿、兔等200余个优良畜禽品种集中亮相。

品牌增效 市场声量无限放大

长春农博会,是“吉字号”“长字号”优质农产品的展示舞台,更是省外品牌的盛大展场。

在吉林省精品展厅,集中展示各市(州)的特色品牌农产品,白城的燕麦米带着清香,延边的辣白菜泛着红亮,通化的葡萄酒闪着琥珀色的光……本届农博会,省内200余家企业携“吉字号”品牌参展,各类优质农产品组团“圈粉”。

长春名优农产品展厅,摩肩接踵、人流如织,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香气。展厅内,160余家企业参展,他们“借会出海”,推动“长字号”品牌化建设发展。榆树钱酒业长春要客部经理于海洋表示,榆树钱品牌诞生当年,他们就带着产品参加了首届长春农博会。从最初单纯的产品销售,到如今成为品牌推广、商务洽谈、行业交流的重要平台,农博会为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外省天团”闪耀农博会舞台。在大面积扩容的全国精品展厅,28个省(市、区)约400家精品农产品企业参展,打造了国内精品农产品专区。

“跨越几千公里,我们从祖国的最南边来到农博会,向长春人民推介海南的特色美食。”在海南省烹饪协会的展位上,不仅有海南四大名菜,还有特色小吃,更有用小龙虾等食材烹饪的特色新品美食。海南省烹饪协会会长陈建胜表示,希望通过长春农博会,促进两地在农业与餐饮领域的深度交流和资源共享。

同样的精彩还来自特色农产品展厅,本届农博会,邀请了省内外 200余家供销系统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相关协会参展。“吉供优选”品牌发布活动中,现场发布首批入选“吉供优选”品牌体系企业名录的18家合作企业的77个产品。

经贸交流 供需对接双向奔赴

农博会的真正魅力,在于它搭建的平台。本届农博会经贸合作硕果累累,省内外展商和采购团积极踊跃参与,数十家企业在展会上开展项目及产品推介活动,诸多专家学者进行交流讲座。展馆内,不只展品琳琅满目,信息流、资金流、产品流更积极汇聚。

开幕式刚结束,第一个亮相的活动便是“吉供优选”品牌发布会。530余名客商齐聚长春,他们带着产品、带着资源,更带着对市场的期待而来。农博会的平台让他们与吉林大米、皓月牛肉、长春鲜食玉米等“吉字号”优质农产品面对面对接,也在第一时间结识本地龙头企业,开展合作洽谈;紧随其后的“全国百户企业进吉林”活动,165家省外企业与130家省内企业齐聚一堂,供应商、采购商与吉林本地企业展开高密度对话,合作意向一个接一个落地,成功签约项目16个,达成意向金额41.26亿元;东北四省区农科院种业科技成果路演推介会上,相关农业领域专家进行了10个项目路演推介;“吉林梅花鹿”品牌招商会暨公用品牌标识发布会上,来自江浙沪、粤港澳等地区的100余名采购商代表参会,4万余人次线上“围观”……

本届农博会期间,一场场参展商与采购商的双向奔赴精彩上演。

在九台区“土特产”招商引资推介会上,招商引资与购销合作两大板块共达成10项合作;吉粤农业共享经济暨优质特色农产品推介活动中,共话南北农业协作新路径;吉米金穗“五大经典”领航行动——地理标志品牌宣传推介和产销对接活动中,来自成都、杭州、太原、郑州等粮储系统和企业家代表,以及长春域内27家企业参会,推动优质、特色、健康的“吉林粮”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线上同样是一片开放的舞台。本届农博会特别设立直播专区。不同于以往单纯吆喝,直播采取“24小时接力”,更注重“测评+科普”的讲述。开播六天,直播间累计观看量突破1200万,销售额超过4000万元。

守护无声 十日盛会运行有序

一场十天的盛会,“人潮、展馆与交易”精彩呈现,真正支撑展会平稳运行的,是一张无形的保障网络。

展馆外,垃圾清运车每天定时作业,五个垃圾中转站日均转运量超过15吨,109名保洁人员轮班作业。动物展区,要求更为严格。每天早晚,检疫与免疫必不可少。场地与圈舍消杀一遍不落,宠物展区的动物还会在夜晚送往吉林农业大学宠物医院集中安置,每天接受体检。这些细节,保证了观众能在欢声笑语中放心触摸、安心观赏。

能源供应,是另一条关键保障线。本届农博会开幕前,供电企业对长春农博园输配电线路、变电站设备逐一检查,隐患清除到位。展会期间,更是取消一切检修计划,投入43名保电人员、12台抢修车辆、8台应急电源车,随时待命。无人机、红外测温仪、巡检机器人在场区穿梭,确保电流的每一次传递稳定无误。供水系统也做了同样的预案。供水企业成立保障小组,5名工作人员入驻园区,23人的抢修队伍 24小时待命。两辆水车提前进驻园区,另有5辆随时待命,水质检测人员每日取样,确保每一杯水都符合国家标准。

通信是现代展会的“动脉”。三大运营商在本届展会开幕前完成全面测试,把原本300兆的网速提升到2000兆,四座临时基站拔地而起。展会期间,6辆卫星应急通信车、1辆应急发电车、8辆应急保障车随时待命,41名通信保障人员在后台监控数据波动。即便数十万人同时上网,直播、扫码、支付依旧顺畅无阻。

在这套周密的保障体系里,热闹与秩序并存,热情与安全同在。长春农博会的精彩,不只在台前,也在幕后。

由表及里 璀璨盛会诠释开放之城

长春农博会,始于农业,却不止于农业。从展馆内高效务实、气氛热烈的商贸接洽,到跨区域合作平台的精准搭建,再到长效合作机制的层层沉淀,这场农博盛会正以由点及面、由表及里的方式,悄然重塑一座城市的开放气质与发展格局。

农业于此,既是这座城市的根基与命脉,是托起万家灯火的产业支柱,也是一种深植于黑土地、代代相传的文化图腾与身份认同;展会于此,既是长春一年一度、万众奔赴的年度盛事,也是目光长远的产业布局、持续赋能的发展工程,更是这座城市为未来铺路的战略基石。

二十四载风雨兼程,长春凭借农博会不断奠定区域乃至全国农业的核心地位。长春农博会让一座城市的未来,从一粒破土的种子、一穗饱满的粮食、一个优质的农产品开始萌芽,向上生长出完整产业链,向外拓展至全国市场,最终融入更广阔的发展图景——这是一场始于黑土地却跨越山海的奋进征程。

来源:长春日报

初审:李佳月

复审:魏兴瑶

终审:孟 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净月新城市生活 incentive-icons
净月新城市生活
展示净月新城魅力
9570文章数 76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