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约5500字,预计一盏茶时间阅读完毕
商务君按:近期,一款“鲁迅同款毛背心”火上热搜。这款由人民文学出版社(简称“人文社”)旗下文创品牌“人文之宝”推出的“鲁迅系列·大先生的毛背心”,吸引年轻一代争相抢购,就连莫言等知名作家也表示“穿上之后写稿更快了!”不仅在线上火出圈,这款毛背心在线下书展也成为人气单品。除了高人气的“毛背心”,还有哪些文创在书展上大放异彩?商务君问了几家在出版文创领域表现突出的出版机构,看看他们是如何将文创卖火的。
人文之宝·“鲁迅系列·大先生的毛背心”火出圈(图片来源/“人文之宝”小红书账号)
从上周五开幕的第三届全国文化出版领域文创产品交易博览会(),到8月19日闭幕的2025上海书展,甚至再到7月底在重庆举行的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出版文创”都成为受到各方关注的亮点和焦点。据上海书展官方统计数据,本届书展文创产品销售收入达1017万元,较2024年的400多万元同比增长超100%。从帆布袋、冰箱贴到“吧唧”(徽章)、主题礼盒,各类文创产品不仅成为读者争相抢购的“香饽饽”,更成为出版业新的业务增长极。
其中,上海译文出版社(简称“译文社”)的“七海制造局”()以146万元的销售额遥遥领先,人民教育出版社(简称“人教社”)的“人教文创”()、人文社的“人文之宝”()、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简称“广西师大社”)的“阅·见”等文创品牌也表现亮眼,共同书写了“出版文创”的“上海热度”。
那么,这些“出版文创”为什么能在上海书展卖得那么火?出版机构在产品端和营销端都做了哪些努力?
头部品牌领跑市场,差异化策略成就销售佳绩
整体来看,在上海书展销售效果最好、最“出圈”的文创产品依旧来自一些入局较早、且已实现品牌化运作的出版机构,他们提前策划,精心准备,各有各的营销策略。
译文社的“七海制造局”延续了2024年的强势表现,销售额领先于同类出版社。“七海制造局”今年主打“书展限定”概念,限量推出的“永夏花园限定礼盒”成为书展“人气王”。
七海制造局·永夏花园限定礼盒(译文社供图)
该礼盒内含“永夏花园”主题茶包便笺5款随机⼀款、主题茶包书签5款随机⼀款、主题铜胚彩漆磁吸夹5款(含展会限定款)随机⼀款、主题铜胚彩漆挂饰5款随机⼀款。这款礼盒不仅只在书展现场销售,为营造稀缺感,每天限量发布400件,每人限购2件,开售即被抢购一空,成为书展期间“手慢无”的代表产品。
此外,“七海制造局”在上海书展上首发的口袋书囊和针织棉袜等新品,凭借实用设计与品牌辨识度,也广受欢迎。
七海制造局·口袋书囊(图片来源/“上海译文出版社”小红书账号)
七海制造局·针织棉袜(图片来源/“上海译文出版社”小红书账号)
人文社的“人文之宝”则以“爆款带动全品类”的策略创下佳绩。据了解,“人文之宝”在书展期间累计售出近10000件产品,销售额达数十万元。“文学包袱+思想包袱”作为核心引流产品,成为全场“显眼包”——读者在“人文之宝”消费满39元即可免费获得这款大型编织袋,独特的设计与实用属性让它成为书展现场的“行走广告牌”,不少读者为获取该赠品主动消费。
人文之宝·“文学包袱+思想包袱”(图片来源/“人文之宝”小红书账号)
同时,人文社展位门前的“迅哥儿”(鲁迅)人形立牌引发打卡热潮,进一步带动了“海子系列”文创、“迅哥儿和他的朋友们”鲁迅主题文创、《新青年》杂志创刊110周年纪念主题藏书票等产品的销售,这些产品因人气过旺多次处于补货状态,其中“海子系列”上线首日便售罄多个品种。人文社文创部主任邝芮说:“‘海子系列’上线第一天就售罄了多个品种,到书展第二天、第三天时,已经基本都卖完了。除了‘海子系列’,‘文学包袱+思想包袱’和鲁迅主题文创的紫色毛背心,都是我们的人气单品。”
人文之宝·“海子系列”文创(图片来源/“人文之宝”小红书账号)
人文之宝·鲁迅主题文创(图片来源/“人文之宝”小红书账号)
邝芮表示,“人文之宝”在上海书展前期,就做了充分的产品主题策划和活动策划,并且邀请了不少媒体做预热采访和传播,也通过人文社小红书账号等媒体策划线上“路透”活动;书展中期,一方面与大量媒体保持联动,另一方面开展“读者打卡”等活动,让读者成为“自来水”,延续热度;在书展后期,做好流量转化,把前期通过线上和线下吸引来的读者转化成品牌用户,并促成消费转化。
多元品类齐发力,情绪价值与IP赋能成爆款密码
从销售数据来看,上海书展上的爆款文创涵盖徽章、布袋、冰箱贴、主题礼盒等多个品类,这些产品的共同特质在于精准捕捉了读者的情感需求与IP认同感。
人教社的“人教文创”主打“回忆杀”,将读者记忆中的经典课本元素以创意形式重现,化身为兼具精美品质与亲民价格的文创礼品。本届书展上,“人教文创”现场展售百余种产品,总销售额10余万元。特别是鲁迅Q版限量手办,一经发售引发了购买热潮。
爆款单品还包括“跟着课本去旅行”系列课本冰箱贴、经典课本包挂、“课本中的鲁迅”TREE MAN手提包。其中,课本冰箱贴细致还原了与各地景点相关联的课文“内页”,勾起学生时代的回忆,激发“去看看”的情感共鸣;TREE MAN手提包则凭借潮玩设计与时尚感赢得年轻群体青睐。
书展过程中,鲁迅Q版限量手办、“不干了”系列(背包、徽章、鼠标垫等)、经典课本包挂等众多爆品经历3次补货仍然全部售出。
人教文创·鲁迅Q版限量手办(图片来源/“人教文创”小红书账号)
人教文创·“跟着课本去旅行”系列课本冰箱贴、经典课本包挂、“课本中的鲁迅”TREE MAN手提包(图片来源/“人教文创”小红书账号)
人教文创·“干不了”系列徽章(图片来源/“人教文创”小红书账号)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简称“二十一世纪社”)的“大中华寻宝记”系列文创则是“吧唧(徽章)热”的典型代表。其本届书展销售TOP5产品均来自该系列,包括山海有灵徽章、神兽幻想派对徽章、神兽世界珍藏卡牌、顶呱呱公仔(24cm)及神兽星芒天团徽章,其中徽章类产品大放异彩。
据该社阅读推广事业部胡玉婷介绍,“吧唧”的走红得益于“谷子”热潮的带动——2025年年初,“谷子”成为“Z世代”群体关注的热点,二十一世纪社与版权方京鼎动漫顺势而为,在《宁夏寻宝记》新书上市前,将“吧唧”植入新书,随书赠送100万个神兽盲袋徽章作为“六一”儿童节礼物;同时发起“晒书晒吧唧”有奖活动,在小红书、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传播,配合开发多款系列“谷子”产品,实现预售一周发货近3000盒、码洋近20万元的成绩。
“吧唧”的玩法也极具刺激性,普通款、小隐藏款、大隐藏款的设置,以及盲盒盲袋的购买形式,大大增加了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的娱乐性,使得“吧唧”成为市场上炙手可热的文创产品类型。
2025上海书展 二十一世纪社展位(二十一世纪社供图)
大中华寻宝记神兽幻想派对徽章系列(二十一世纪社供图)
中信出版集团(简称“中信”)的“作家态度”杜邦纸袋凭借材质创新与文化内涵成为“常青树”,连续多年在上海书展上热销。
这款纸袋采用近年流行的杜邦纸材质,轻便且具有“纸”的特性,与图书属性天然契合。为做出差异化,中信精选了黑塞与托尔斯泰的金句——中信图书发行集团新媒体总监孙雨薇表示,黑塞“向内探索自我”的精神呼应当下人的情绪需求,而托尔斯泰的轻松和有梗则满足了外向表达的消费偏好。据她透露,本次书展带去的近100个文创产品到8月17日下午基本售罄,读者热情远超预期。
中信部分文创产品(图片来源“中信出版”微信公众号)
为文创产品赋予更多情绪价值的还有广西师大社的“黑塞复古刺绣工装包”“卡夫卡‘慢活’系列棒球帽”以及“卡夫卡签名刺绣托特包”,它们不仅好看又好用,更关键的是带着“故事”和“温度”。
广西师大社市场部总经理陈子锋说:“黑塞、卡夫卡的作品陪伴很多人成长,这种情感联系自然而然延伸到了这些产品上——背一个黑塞的布包,戴一顶印着卡夫卡‘慢活’的帽子,对读者来说,就像和自己喜欢的作家有了一种更亲切的日常联结。”而且,广西师大社将这些文创产品设计得既文艺又实用。“工装包和托特包容量大、轻便好搭,棒球帽贴合现代休闲风格,‘慢活’两个字还悄悄呼应了当下很多人渴望慢下来、认真生活的心理。它们不只是周边,更是一种态度和生活方式的选择。”
“阅·见”系列·黑塞复古刺绣工装包(广西师大社供图)
“阅·见”系列·卡夫卡“慢活”系列棒球帽(广西师大社供图)
“阅·见”系列·卡夫卡签名刺绣托特包(广西师大社供图)
全周期营销联动,线上线下融合激活消费潜力
从营销路径来看,本届上海书展的文创销售,离不开出版机构的全周期精细化运营,以及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
“七海制造局”与“人文之宝”均将“线下场景营造”作为核心策略。“七海制造局”通过“限定款+限量售”制造稀缺性,每天的补货与售罄动态形成持续话题;“人文之宝”以赠品降低消费门槛,并打造打卡点,增强读者参与感。
二十一世纪社则注重“体验式营销”。上海书展期间,“大中华寻宝记”徽章系列创意工坊・上海站活动以“中华神兽”为主题,在书展现场及浦东图书馆少儿分馆举办了3场活动,吸引超200个亲子家庭参与。活动中,小读者在编辑指导下进行创作,既强化了对IP的认知,又带动了现场销售。胡玉婷表示,未来计划将IP产品拓展至潮玩店等更多实体渠道,突破书店场景限制。
“大中华寻宝记”徽章系列创意工坊·上海站(图片来源/“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微信公众号)
磨铁则凭借新品首发策略引爆文创市场。磨铁品牌总监闫硕透露,上海书展期间,线上线下累计售出超5000件文创产品,单日销量稳居磨铁展位单品TOP5。“书展开幕首日,我们就有单品宣告售罄,经过紧急补货后,新到货的产品甚至在12小时内再次被抢购一空。”
“‘文字的颜色 COLOR LIKE WORDS’系列”是磨铁在本届上海书展推出的文创新品——同时也是爆品,该系列包含6套多巴胺色系防泼水帆布袋、配套包挂及主题袜子,色彩明快且主题鲜明。每套产品对应一种青年态度,如“必须旅行、必须到自由里去”的自在、“拒绝世俗婚姻、渴望掌握人生”的锋芒等。闫硕认为,这种强烈的情感共鸣和高度辨识度的主题精准击中年轻读者。同时,磨铁创新性地采用“帆布袋+包挂+袜子”的套组形态,大大提升了产品的趣味性和日常穿搭的可玩性,让情绪表达更立体、更生活化。
磨铁“文字的颜色 COLOR LIKE WORDS系列”文创(图片来源/“XIRON磨铁”小红书账号)
如果说线下书展使得文创产品被用户所见所感,直接促成了销售转化和品牌辨识度的提高,那么线上新媒体平台的“种草”就是文创产品营销的重要支点。比如“人教文创”,采取“线下线上联动”策略,书展前通过小红书官方账号预热引流,现场推出商品折扣,同时设计“发布朋友圈或小红书领取文创礼品”的互动活动,提升人气与品牌曝光。
广西师大社也采取了线上线下联动的综合营销策略,核心思路是“线下体验驱动,线上内容发酵”。陈子锋介绍说,线下多次断货、多次补货,保证每天来到展位的读者都有新品可看、有期待感,拉动了持续客流。线上同步进行多平台、多形式的内容传播,这种矩阵式宣传既照顾到了不同平台用户的阅读习惯,也实现了传播范围与深度的互补。“整个过程中,线上线下始终紧密配合:线下体验为线上提供了真实的内容素材和用户口碑,而线上宣传又扩大了书展的影响力和销售半径,形成了互相促进的闭环。”
上海书展期间,广西师大社的文创产品线上线下合计销售额超45万元,其中书展现场销售额达18.6万元,通过自营平台实现的线上销售额达27.1万元。
2025上海书展广西师大社展位(广西师大社供图)
从“附属品”到“流量入口”,文创成出版业新引擎
因为文创产品销售过于火热,社交媒体上甚至有“上海书展变成了上海文创展”的戏谑之语。闫硕认为,这种现象清晰地表明,优质的文创产品已不是图书的附属品,更成为吸引人流、驱动消费的“流量引擎”,为书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胡玉婷也表示,读者群体对图书类IP衍生文创产品的接纳度正逐年攀升。如今的读者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关注图书内容,对于那些能够增添情绪附加值的文创产品,同样表现出了极高的喜爱度。
从“七海制造局”的146万元到到各出版机构爆款文创产品的持续热销,成功的“出版文创”往往具备三大特质:一是精准的用户定位,如针对“Z世代”的“谷子”、面向青年群体的情绪表达产品。二是深度的IP挖掘,从文学经典、课本记忆到原创角色,IP赋能让文创产品超越实用价值。三是场景化的营销设计和能够承接线下流量的自营渠道,线下可通过限定款、互动活动、社交传播等方式,让文创成为读者参与书展的“仪式感”载体;线上则通过新媒体平台做好“种草”预热和晒单“二次传播”,并完善自营渠道建设,让销售和用户都沉淀进私域。
当然,在这三大特质之前,需要注意的是“出版文创”的前缀“出版”所蕴含的内涵。陈子锋说,广西师大社希望做的是“有根的文创”——从书里长出来,能拿到手里用,还能持续传递人文精神。“书展期间,读者在现场的驻足、试背和购买,也让我们更确信:好的内容IP通过恰当的载体,是可以走进日常、引发共鸣的。”
随着读者对“情绪附加值”需求的日益提升,“出版文创”的边界正不断拓展——从文具到潮玩,从实用品到收藏级,从线下展销到全渠道运营。正如闫硕所言,优质文创已成为“吸引人流、驱动消费的新动能”。未来,如何在IP创新、品类拓展与渠道整合上持续突破,将是出版业挖掘文创潜力的关键命题。
2024年全国出版从业人员收入调查开启!
去年你挣了多少钱?
欢迎扫码参与不记名问卷调查!
分享、在看与点赞,商务君至少要拥有一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