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汉武帝的女儿,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卫子夫的长女卫长公主。
很多网络上文章说卫长公主是汉武帝最美的女儿,却结局凄惨死于腰斩。
有些电视剧和小说还喜欢把她和霍去病配对,说汉武帝想把她许配给霍去病,却被霍去病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拒绝了。
史书里还记载,卫子夫有女儿死于巫蛊之祸。
然而在史书里的记载里,汉武帝至少有6个女儿。
光是卫子夫在生下长子刘据之前,就生了3个公主。
然而汉武帝后宫的女人没一个有好结局,汉武帝的儿子基本以悲剧收场。
汉武帝的女儿也不例外。
汉武帝的这6个女儿,一个比一个结局悲惨。
01、卫长公主
卫长公主是卫子夫的第一个女儿。
卫子夫进宫之前,汉武帝已经和皇后陈阿娇大婚多年,却一个孩子都没有。
对于家里有皇位要继承的汉武帝而言,这压力可太大了。
以汉朝的医疗条件,是无法确定汉武帝不能生,还是陈阿娇不能生的。
卫子夫在这种背景下身怀有孕,对于汉武帝而言意义重大。
哪怕卫子夫的第一胎是个女儿,而不是汉武帝梦寐以求的皇子。
汉武帝也对这个女儿疼爱无比。
史书对这个公主的称号是“卫长公主”。
长公主可不是皇帝的大女儿的意思。
在汉朝,长公主是要特地册封的,地位比普通的公主高,通常是皇帝的姐妹才能有此封号。
这也就意味着汉武帝打破常规,封女儿为长公主。
卫长公主的受宠程度可见一斑。
电视剧和小说里喜欢编造一个情节,那就是汉武帝想把卫长公主许配给霍去病。
从身份上看,他们似乎也门当户对。
卫长公主是卫子夫的亲生女儿,而霍去病是卫子夫的亲外甥,汉朝结亲本就喜欢亲上加亲。
卫长公主是汉朝金尊玉贵的公主,霍去病是赫赫有名的少年将军、万户侯。
简直是天生一对。
但在真实的历史上,汉武帝多半没想过要把卫长公主嫁给霍去病。
史书上没有记载为长公主的确切出生年龄,但是有记载卫子夫进宫第二年怀孕之后,卫子夫的弟弟卫青被绑架过。
如果卫子夫肚子里的这个孩子顺利出生,那就是卫长公主,她比霍去病小三岁。
如果卫子夫的这个孩子没有保住,那卫长公主和霍去病的年龄差会更大。
如果光论成亲的话,丈夫和妻子之间差三四岁不算什么。
问题在于西汉有一条规定,女子15岁还不出嫁就要罚款。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汉朝有年龄记载的女子,基本在十四五岁之前就已经成亲了。
汉武帝的女儿自然不会在乎罚款,但是她们不太可能比普通女子出嫁晚太多。
而汉朝还有另一条规定,就是只有列侯才有资格娶公主。
霍去病是18岁封侯的。他有资格娶公主的时候,卫长公主已经15岁了。
应该已经嫁人了。
就算此时卫长公主还没正式成婚,公主成分可不是选定了丈夫立马就下嫁的,肯定要提前一两年甚至好几年时间选婿。
也就是说卫长公主选婿的时候霍去病根本没有娶公主的资格。
汉武帝怎么会想把卫长公主指婚给他呢?
那么卫长公主嫁的是谁呢?
她嫁的,是另一个万户侯,平阳侯曹襄。
曹襄的祖先是汉朝开国名将曹参,获封时的封户是10630户。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史书没有记载曹襄当平阳侯的时候封户是多少,但曹襄的儿子曹宗封户是惊人的23000户。
远高于卫青和霍去病。
而曹襄的母亲,是汉武帝的同母姐姐平阳公主。
也就是说,平阳侯曹襄,基本上是卫长公主的选婿对象里身份最显赫的一个了。
他们在当时人的眼里应该也是金童玉女。
然而这段婚姻并不美满。
曹襄在元鼎三年就因病去世了。
那一年的卫长公主,最多只有25岁。
他们的儿子曹宗继承了平阳侯爵位。
曹宗最终死在巫蛊之祸中。
汉朝的公主二嫁的不少。
可是卫长公主的二嫁对象却一言难尽。
汉武帝是出了名的迷信,一心想要求仙问道长生不老。
卫长公主的第一任丈夫曹襄去世前后,汉武帝正宠信一个名叫栾大的方士,不仅赏赐他六枚将军印,还封他为列侯。
汉武帝是真心相信栾大能帮他长生不老。
就在这个时候卫长公主守寡了。
汉武帝大喜过望,当即把卫长公主嫁给了栾大,以此表现自己的诚心。
根据汉书记载,卫长公主出嫁,光赏赐就十万金。
然而汉武帝很快就发现自己被栾大骗了,怒而将栾大处死。
很多人都说卫长公主也因此被腰斩,但实际上在史书上没有相关记载。
栾大死后卫长公主在史书上就没有任何记载了,只知道她大概率是在巫蛊之祸前。
她这一辈子,第一次出嫁丈夫早逝,二嫁属于被骗婚,自己寿命也不长。
虽然身份显贵,但这样的一生着实让人唏嘘。
02、卫子夫的其他疑似女儿
根据史记记载,卫子夫在生下太子刘据之前,先生了三个公主。
不过汉朝公主留下来的记载实在是太少了。
所以卫子夫唯一能确定的女儿是卫长公主,另外两个女儿究竟是谁依然存疑。
史书明确记载的是,卫子夫有女儿死在了巫蛊之祸当中。
唐代司马贞的《史记索隐》里说,卫子夫的另外两个女儿是诸邑公主和石邑公主。
诸邑公主被明确记载死于巫蛊之祸。
石邑公主没有留下具体记载,多半是早逝了。
唐初颜师古《汉书注》里则说卫子夫的另一个女儿是阳石公主。
阳石公主在巫蛊之祸的前奏中,由于和卫子夫的外甥公孙敬生私通而被处死。
也就是说不管诸邑公主、石邑公主和阳石公主,究竟哪两个才是卫子夫的女儿,她们的结局都不好。
03、鄂邑长公主
要问汉武帝的女儿当中谁最彪悍,答案必然是鄂邑长公主。
鄂邑长公主在汉武帝在位期间默默无闻,没有留下什么记载,连母亲和丈夫是谁都不知道。
可是汉武帝去世之后,幼子刘弗陵登基,就是汉昭帝。
汉昭帝年仅8岁,母亲已被汉武帝杀死,需要有人抚养。
正常情况下,汉昭帝应该交给汉武帝后宫的妃子抚养。
可是汉武帝后宫的妃子没有一个有好结局,不是早逝就是被杀。
已经没人可以抚养汉昭帝了。
以霍光为首的辅政大臣们,只好恭恭敬敬地请汉武帝的女儿鄂邑长公主入宫抚养汉昭帝。
这个在汉武帝年间默默无闻的公主,一下子变得风光无限。
霍光为了讨她欢心,还特地叮嘱她的男宠丁外人要好好服侍公主。
汉昭帝12岁那年,鄂邑长公主开始为他选皇后。
此时汉武帝生前指定的4个托孤大臣,只剩下霍光、上官桀、桑弘羊尚在人世,而上官桀和桑弘羊一直被霍光狠狠压制。
上官桀看到了新的希望:如果能把孙女嫁给皇帝,他岂不是就能和霍光抗衡了?
可是他的孙女年纪实在是太小了,只有6岁,怎么能说服鄂邑长公主立他的孙女为皇后呢?
上官桀想来想去,决定从鄂邑长公主的男宠丁外人下手。
他许诺丁外人,只要给鄂邑长公主吹枕边风,帮自己的孙女成为皇后,他就帮丁外人封侯。
丁外人果然说服了鄂邑长公主,选上官桀6岁的孙女上官氏为汉昭帝的皇后。
可是这却激怒了霍光。
无论上官桀怎么劝说霍光,霍光都不允许丁外人封侯,连普通的升官发财都不答应。
鄂邑长公主心疼自己的男宠,也由此记恨上了霍光,决定和上官桀联手除掉霍光。
他们制定了一个看起来天衣无缝的计划。
鄂邑长公主摆酒席宴请霍光,在宴会上埋伏刀斧手把霍光杀死。
霍光一死,年少的汉昭帝自然只能任鄂邑长公主和辅政大臣上官桀摆布。
他们就可以废黜汉昭帝,迎立汉武帝的另一个儿子燕王刘旦登基。
有了从龙之功,鄂邑长公主的男宠丁外人何愁不能封侯,上官桀哪还能有人能再压他一头。
然而历史上大多数的阴谋诡计,难的并不是计划本身,而是在策划过程中涉及了太多人,保密太难。
他们还没有行动,事情就败露了。
霍光先下手为强,处死了了上官桀和丁外人等人。
鄂邑长公主作为汉武帝的女儿,要保持最基本的体面,于是被逼自尽。
她是汉武帝的女儿当中最有权势的,本可以好好抚养汉昭帝,一生尊荣。
可她却为了一个男宠卷入朝廷斗争,最终悲剧收场。
04、夷安公主
汉武帝还有一个女儿,夷安公主。
夷安公主的生母不祥,大概率不是卫子夫,或者哪个汉武帝有名的宠妃。
但是夷安公主的封地在曾经的齐国,这是汉朝最富庶的地方之一,可见夷安公主还是相当受宠的。
可是夷安公主的婚姻却一言难尽。
根据汉朝的规定,只有列侯才有资格娶公主。
可是汉武帝为夷安公主择婿的时候,却降低了女婿的标准,选了比列侯低一级别的“君”,那就是昭平君。
这不是因为汉武帝不疼女儿,随便找个女婿就把女儿打发了。
而是昭平君的身份实在是太特殊了。
这要从大名鼎鼎的金屋藏娇开始说起。
一说到金屋藏娇,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汉武帝的姑姑馆陶公主问七岁汉武帝刘彻愿不愿意娶陈阿娇。
刘彻天真无邪地回答,如果能够娶到陈阿娇为妻,他要筑一座金屋给陈阿娇居住。
这个回答不仅留下了金屋藏娇这个成语,还让刘彻获得馆陶公主的支持,最终成为皇太子并登基为帝。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馆陶公主和汉武帝的母亲王夫人在商定刘彻娶陈阿娇的同时,还敲定了另一桩联姻。
那就是馆陶公主的儿子陈蟜迎娶王夫人的女儿隆虑公主。
隆虑公主的身份,在史记的不同篇章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说她是汉武帝的姐姐,有的说她是汉武帝的妹妹。
但她和汉武帝同母所生,这一点是没有疑问的。
隆虑公主和陈蟜成婚多年,只在年纪不小了的时候生下一个老来子,也就是昭平君。
陈蟜是隆虑侯,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昭平君本也可以继承隆虑的爵位。
可是馆陶公主去世之后,陈蟜在服丧期间和人私通,被逼自尽,隆虑侯的爵位也被废除。
昭平君的爵位也就到君为止了。
可是他的身份特殊,祖母是汉武帝的姑姑馆陶公主,母亲是汉武帝的同母姐妹隆虑公主。
汉武帝终究是疼惜这个外甥,把自己宠爱的夷安公主嫁给了他。
在汉武帝眼里,这是亲上加亲的好事。
可是对夷安公主而言,这并不是一门好婚事。
因为昭平君从小被隆虑公主宠坏了,品行很坏,任性妄为。
隆虑公主知道自己这个儿子是什么德行,早在病重的时候就拿出全部财产献给了汉武帝,恳请汉武帝将来在犯死罪的时候饶他一命。
即便如此,昭平君最终还是因为酒醉后杀死公主的傅母而被处死。
夷安公主年纪轻轻就守了寡。
汉武帝作为亲舅舅,怎么可能不知道昭平君是什么德性呢,可他依然把夷安公主嫁给了昭平君。
可见在他眼里,女儿的幸福没有亲上加亲来得重要。
这也是夷安公主一生悲剧的根源。
05、写在最后
用现在的话来说,汉武帝颇有点“天煞孤星”的意味。
他后宫的女人不少,可不是早逝就是被处死,甚至惨烈如卫子夫直接帮儿子造他的反,没有一个有好结局。
他一共有6个儿子,也都以悲剧收场,其中4个是因为直接或间接卷入到造反夺嫡事件。
就连他的6个女儿,理论上公主因为不参与朝政,很难受到朝廷斗争的牵连,结局都会比较平淡。
可即便如此,他的6个女儿也没有一个有好结局,和朝廷牵连上的也不少。
更别提汉武帝的大臣们,除了卫青霍去病之外,能善终的真不多。
究其原因,可能是汉武帝的时代是一个风云变幻的年代。
多变意味着风险,意味着他们这些身份尊贵的人很容易被卷入各种争端。
善终的几率自然就低了。
你觉得是不是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