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象数据里藏着温柔的答案——都江堰,原是成都的“清凉一隅”。这凉意,来自适合的海拔,密集的河网,树织的浓荫……凝结着大自然对这方土地的深深偏爱。
![]()
摄影/折耳兔
近日,记者在对都江堰市气象局的采访中,更窥得深意:李冰“珍水万世”的治水思想,竟与这片土地的“夏无酷暑”有着看似无关、实则密切的关联。
人类活动对气候有哪些影响
虽然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非常复杂,但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不容忽视。都江堰市气象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主要包括温室气体排放、城市化、土地利用变化、污染物排放等方面。温室气体,比如二氧化碳、甲烷等,来自化石燃料燃烧、工业生产,这些会导致全球变暖,进而影响极端天气的形成。
![]()
摄影/韦洪涛
城市作为人口与产业集中区,通过“热岛效应”“雨岛效应”,会改变局部天气。
![]()
摄影/折耳兔
土地利用变化,比如人类过度砍伐森林、开垦湿地、扩张农田等,会直接改变了区域能量与水分循环,加剧温室效应。
污染物排放,比如工业废气、汽车尾气中的气溶胶(如硫酸盐、黑碳)进入大气后,会干扰云的形成与降水过程。
“珍水万世”从古而来
“珍水万世”四字从何而来?在伏龙观陈列的李冰石像,两袖和衣襟上浅刻有38字隶书题记。其中,右袖“尹龙长陈壹造三神石人珍水万世焉”说明了造像人和目的。尤其有意义的是,文字用“珍水万世”而非“镇水万世”,体现了李冰和后世治水者顺应自然、珍水爱水的生态观。著名学者谭继和在《活的长城 活的蜀魂》中写道:“这是汉代蜀人记录下来的对李冰治水核心文化精神的解读,应该说是李冰留给人类最该珍视、最可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
![]()
谭继和先生不吝赞美地概括道:“李冰‘珍水万世’的治水思想,绝不只是水利科技史上的贡献,更应该是对蜀水文明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对以治水兴农为特征的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甚至是对世界文明发展历史的重要贡献,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永续生存和发展需要的重要贡献。”
再来说低碳生活与“珍水万世”
近年来,大家可感可及的是,天气越来越热了。我们能做些什么?减少碳排放,保护地球环境,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作出贡献。简单来讲,低碳生活的核心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通过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优化资源利用,缓解全球变暖与极端天气。具体可以通过节约用电、使用可再生能源、优先选择绿色出行、调整饮食结构、拒绝过度消费、积极参与社区绿化、支持低碳政策等方式来减少对天气的影响。
![]()
摄影/折耳兔
都江堰市气象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珍水万世”思想的核心是倡导对水资源的敬畏与永续利用,通过“气候-水资源-能源”的良性循环,这一思想与低碳生活深度契合。气候稳定是“珍水”的前提,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直接威胁水资源安全,而低碳生活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能缓解气候变暖,从源头守护水资源的稳定性,为“万世”存续奠定基础。
![]()
摄影/九万里
节水本身就是“低碳”,水资源的开发运输、处理需要消耗大量能源,践行“珍水”(减少用水量、循环利用水资源),本质是减少能源消耗,进而降低碳排放。因此,保护水资源生态,既是“珍水”的实践,也是低碳的重要路径。
![]()
摄影/邓青
谭继和先生说,李冰“珍水万世”的理念与践行的遗训,是活的长城、活的蜀魂。那么,我们可以认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都江堰,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更包含治水先贤的千年智慧,更需要当代都江堰人的用心呵护和赓续传承。
本文转自都江堰发布
水灵妹在此表示感谢
【听说 都在看】
赞一下再走呀~比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