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步西河源,顺流而下,总是有些奇幻的故事。故事,还得从鸟来村说起。鸟来的彝语就是阿勒,如今以阿勒为称。就是鸟都喜欢来的地方,故事就在禄丰五台山下的西河源源流淌的时空交织中慢慢走来。自古以来这里就山繁水富,鸟来兽往,是块天然宝地。然而自从人们逐水而居,就打破了这里的天籁,静谧的滥觞也就被揭开了。阿勒所辖众多个村落,其中有两个村以户命名,分别在西河两岸,西河东的村叫毕家户,西河西的村叫王家户。
禄丰中村乡五台山地区山高林密,生物资源丰富,水源充沛,野果繁多。《禄丰县志》记载:“禄丰中村乡地下水量丰富,无详细勘察资料,乡境容纳过境水量是元江水系的支流——西河,贯穿全境。”然而,作为五台山下的村落阿勒的母亲河西河却长期被官绅贼人占领,西河流经阿勒辖区内的王家户境内河段当然也在占领的范围之内。在民间流传:“禄丰五台山,贼有三千三”的民谣。为此,居住在这里的老百姓敢怒而不敢言。据传:建兴三年,诸葛亮南征途经黑井、广通,得知五台山是易守难攻的兵家要地,整个五台山地区长期被官绅贼人占领,他们在此祸患百姓。于是诸葛亮便施计派兵前往征服。当时的禄丰坝子一片洪荒,人烟稀少,早秋无粮可食,兵困马乏。诸葛亮的先遣兵马就与当地的彝族毕摩毕增仁进五台山采摘野板栗来做粮食充饥,当诸葛亮吃着又甜、又面、又香的炒板栗时,乐得握起了锅铲在锅里翻炒着板栗感叹。通过几天的休整,诸葛亮便派蜀军重兵征服了五台山,把五台山地区交由当地彝族毕摩毕增仁镇守以后,才离开阿勒,离开禄丰,最终才得以顺利平滇。
史料记载,蜀军把五台山地区交给毕增仁治理以后,在毕增仁治下的五台山地区,才得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万民皆大欢喜。正所谓吃水不忘挖井人,历史的足迹在五台山地区大踏步向前,这里的一山一水、一井一河便有了神奇的来历。民间便流传了毕家户村中的那口老井和毕摩毕增仁助人为乐与官绅贼人斗智斗勇,最后取得胜利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和村中那口井有关:“相传毕家户村的人吃水要到西河里取,上坡下坎的,很是累人。要是大旱之年,西河水枯石现,河水少之又少,就算是能上坡下坎到西河里取到很少水,活下来,已经是老天爷的恩惠了。天灾三分尚可活命,人祸七分却要人亡。在这大旱之年,官绅贼人相互勾结,做起了拦河卖水的勾当,百姓为了一口水活命,耗尽了钱财也不足惜。可是,钱财耗尽之后又能怎样呢?今天喝了明天渴,水依然被控制在这些恶人的手里。眼看百姓就只能等死了。这个具有神力,又心存善念的毕增仁怎能袖手旁观。古话说民不与官斗,毕增仁只能自己想法子来解救百姓于水火了。毕增仁每天到山里背柴,腐柴就不背回家,而是背到村后山坡上堆放,让腐柴上长出菌子,柴堆下就冒出了清泉,一口偌大的水井成了毕家户的生命之泉。从此这个村便有了水,全村的人再也不需要下西河取水,大旱之年也就不用担心了。可是西河对面王家户的百姓也要来这里取水的话,水就不够了,仍然有一部分要到西河里去取。心存善念的毕增仁怎能看着百姓们再受官绅贼人欺负。于是决定搬家到西河对面的王家户,为王家户造水。他吩咐媳妇在院子里把井挖好,说去去就回。于是背上家里的大花篮子出门去了,不过几个时辰只见他背着一大篮子湿柴回来,往媳妇挖好的井倒下去,柴不见了,只见水从那井里直冒出来。因为毕增仁的存在,从此断了官绅贼人的财路,拦河卖水的买卖也做不成了。”
蜀军把五台山地区交由力大无比、善良耿直的毕增仁管理,是这一方黎民之幸,百姓之福。可是被蜀军征服剩下的官绅贼人的余孽仍然贼性不改,还想卷土重来,准备重新占领失去的五台山地区。于是就派了两个差官来拿毕增仁,不成。官绅贼人不服气,动用各种势力和毕增仁斗,斗了好几回,正义最终取得了胜利,毕增仁赢了,西河两岸的百姓赢了,从此再也没有这样的人来找过他。再也没有人来为难这里的百姓,不管是水涝年,还是干旱岁,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毕增仁造的井水和西河那一湾清流都掌握在了百姓的手中。从此他们夫妻俩又过着闲适的生活,继续为人们做好事,为人们排忧解难。
毕增仁的事迹不仅仅是这些,流传至今的关于他的好人好事,还有很多很多……
如今,走在这片淳厚朴素的土地上,已经不可能见到这位毕增仁,我们也不知道他在何处,但他的传奇故事仍然通过人们口耳相传。每当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时候,这西河水依旧潺潺地流淌,岸边的鸟来村依旧充满神奇,毕增仁的身影似乎又依稀可见。我们寻觅着他的传奇故事而来,又顺着他的传奇故事找寻而去,我们似乎发现了点什么。
我没有驻足,而是在西河岸边漫步,聆听西河流水的潺潺之声,好像又听出了毕增仁事迹的旋律,我顺着他的旋律走去……
作者:唐新朝(作者系云南省作协会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