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军仪仗队为他抬棺,数十万群众自发前来送行,这一天,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名誉四海的杰出科学家钱老,因肺部感染在京逝世,享年98岁。他的离世,不仅令科学界黯然失色,更让全国人民为之痛惜。
![]()
2009年深秋,北京的天空飘着鹅毛大雪,仿佛天地都为之哀悼。钱学森,这个名字对于很多人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我们都知道他是“两弹一星”功勋获得者,没有他,中国或许无法在短时间内成功研制出原子弹。陌生的是,他背后的故事与付出,却鲜为人知。
![]()
钱学森出生于1910年,那是一个风云变幻的年代。父亲对他寄予厚望,期待他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钱学森从小就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和求知欲,18岁时成功考入国立交通大学攻读铁道专业。可大学还没毕业就被战争的硝烟打断,日本的侵略让他深切体会到国家的脆弱。也正是那时,钱学森意识到科研才是国家强大的关键。要想国家发展强大,就必须走科研道路。
于是20岁的钱学森毅然放弃了原本的铁道梦想,转而选择了航空专业。他深知,只有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拯救国家于水火之中。1934年,钱学森凭借出色的才华和努力,获得清华大学公费留学的名额,顺利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专业深造。在那里,他遇到了力学大师冯·卡门,并成为他的得意门生。
![]()
在冯·卡门的指导下,钱学森在航空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他先后荣获航空硕士、博士学位,并留校担任大学教授。在此期间,他还跟同学一起研究空气动力学,和火箭导弹等前沿科技,参与美国军方的机密实验,成为航天领域的佼佼者。
尽管钱学森在美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他从未忘记自己的初心。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时,他激动得泪流满面。钱学森知道,是时候回国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了。然而这条回国之路却是历经种种艰辛。
当钱学森表露出回国的意愿时,美国方面却如临大敌。他们认为如果此刻放钱学森回国,就如同给中国送去一大助力。于是,他们以各种借口扣留钱学森,甚至对其进行迫害。在那段黑暗的日子里,钱学森身心备受摧残,体重暴瘦三十多斤,甚至一度失声,但他从未放弃回国的信念。
幸运的是,在冯·卡门和妻子的帮助下,钱学森最终得以保释出狱。经过多方努力,1955年他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面对百废待兴的新中国,钱学森没有丝毫怨言,立刻投入到科研工作中。
![]()
回国后的钱学森带领团队,在航天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60年,他带领团队扎根甘肃酒泉进行了为期数十天的科研试验。同年11月我国首个短程导弹试验发射完成,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这些里程碑式的事件都铭刻着钱老的名字,和他为中国科技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
除了科研成就外,钱学森还以高尚的品格和爱国情怀,感染着身边的人。他生活简朴、待人谦逊有礼、工作认真负责,始终坚守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
2009年10月,钱老因肺部感染静静地离开了我们,享年98岁。在钱老的追悼会上,党和国家领导人全部到场,向他的遗体三鞠躬,并对其家属表示慰问。与此同时,北京大大小小的街道两侧,也围满了前来送行的人群。他们冒着风雪,饱含深情地向这位时代伟人表达哀悼之情。
钱学森的一生,是对科学事业的无限热爱与不懈追求的一生,也是对祖国人民的无私奉献的一生。他的离世,让我们失去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和时代楷模,但他的精神和贡献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