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楞严经》有云:“因地不真,果招纡曲。”种下什么因,便得什么果,此乃天地间颠扑不破的铁律。世间债务,或可以金钱偿,或可以性命抵,唯有一种债,牵连魂魄,纠缠因果,任你王侯将相,英雄好汉,一旦欠下,便入无间轮回,求出无期!这,便是“情债”!为何山盟海誓的背弃,会比杀人放火的罪业,更难消除?为何一颗真心的辜负,竟要用三生三世的苦楚来偿还?一位洞悉轮回奥秘的游方高僧,曾对着一位权倾朝野的宰相,一语道破了这其中令人毛骨悚然的“天机”。此事,还要从大明嘉靖年间,内阁首辅魏从德的一场怪病说起……
![]()
第一章:位极人臣身心异,夜夜梦回断桥边
大明嘉靖三十年,京城。
若论当时朝堂之上,谁最是春风得意,无人能出当朝首辅魏从德之右。他出身寒门,凭着过人的才智和滴水不漏的手腕,二十年间,从一个穷秀才,一步步爬上了权力的巅峰,真正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魏府门前,车水马龙,前来拜谒送礼的官员,能从街头排到巷尾。
魏从德年过半百,身居高位,娶的是当朝太师的千金,儿子也已在翰林院崭露头角,可谓是世人眼中完美无缺的“人生赢家”。
然而,无人知晓,这位权倾天下的魏大人,每当夜深人静,褪去那一身蟒袍玉带之后,便会被一种无形的痛苦,折磨得生不如死。他得了一种怪病。既不是头疼脑热,也非筋骨之伤,而是“心病”。
每至午夜,他必会从同一个噩梦中惊醒。梦里,他永远置身于一座江南的断桥之上,四周是化不开的浓雾,脚下是深不见底的寒潭。而在那断桥的另一头,总站着一个身穿白衣的女子,看不清面容,只能听到她那如泣如诉的悲鸣,一声声地问他:“若愚,为何负我?若愚,为何负我?”
“若愚”,是他未及第前的表字,已经有三十年,无人再叫过了。
这个梦,如同跗骨之蛆,纠缠了他整整十年。他请遍了京城名医,吃了无数安神定魂的汤药,皆无半点用处。近年来,病情更是加重,他开始白日里也时常恍惚,总觉得耳边有女子的哭声,身上也莫名地感到一阵阵阴冷。位高权重带给他的快感,早已被这无休止的折磨,消磨得一干二净。
第二章:金山寺里遇高僧,一言断出来世因
这年秋天,魏从德以“体察民情”为由,告假南下,实则是听闻镇江金山寺有位得道高僧,法号“了尘”,据说有洞悉前世今生的神通。魏从德虽半信半疑,但已是病急乱投医,只求能寻得一丝解脱。
在金山寺一间简陋的禅房内,魏从德见到了了尘禅师。那是一位枯瘦如柴的老僧,年岁不详,一双眼睛却亮得惊人,仿佛藏着星辰大海。
未等魏从德开口,了尘禅师便缓缓说道:「魏大人,你此番前来,不为求官,不为求财,只为求一个‘心安’。可惜,你欠下的债,非是阳间的金银,而是阴司的‘情债’。此债不还,你莫说今生,便是转世三生,也难得安宁啊!」
魏从德闻言,如遭五雷轰顶,当场愣住!他从未向任何人提及自己的怪病,这老和尚是如何知晓的?
他“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都变了调:「大师!您是神人!求您救我!我……我究竟欠了谁的债?」
了尘禅师长叹一声,眼神中充满了悲悯:「痴儿,你当真忘了吗?三十年前,钱塘江畔,那个为你洗手作羹汤,为你典当了所有首饰,助你上京赶考的女子——柳青烟。你可还记得?」
“柳青烟”三个字,如同一道惊雷,在魏从德的脑海中炸响。那张被他刻意尘封了三十年的、温柔而决绝的脸,瞬间变得清晰无比。
第三章:一念之差负真心,三尺白绫断孽缘
三十年前,他还叫魏若愚,是一个屡试不第的穷秀才。在杭州,他遇见了江南第一绣娘柳青烟。青烟姑娘不嫌他贫穷,毅然与家人决裂,以身相许。她靠着一双巧手,日夜刺绣,供他读书。赴京赶考前,她更是当掉了母亲留给她唯一的遗物——一支凤头金钗,为他凑足盘缠。
临行前,魏若愚指天为誓,此生若得功名,必以八抬大轿,凤冠霞帔,迎她进门,永不相负。
然而,他中了。不仅中了进士,还因才华出众,被当朝太师看中,欲将独女许配给他。一边,是遥远江南的糟糠之妻;一边,是能让他平步青云的通天阶梯。魏若愚只挣扎了一夜,便做出了选择。
他托人带回一封信和一百两银子,信中言辞冰冷,只说自己“奉旨成婚,身不由己”,让她另寻良配。
他以为,一百两银子,足以偿还她所有的付出。他不知道的是,在收到信的那个夜晚,柳青烟遣散了所有伙计,穿上了她亲手为自己绣制的嫁衣,在他们曾许下山盟海誓的断桥边,自缢身亡。
了尘禅师看着面如死灰的魏从德,缓缓说道:「你以为你给的是银两,断的是尘缘。你错了!你断送的,是一个女子对这人世间所有的信赖与希望!她为你,付出了青春、名节、乃至性命。这笔债,早已超出了凡俗的范畴。」
「我且问你,」禅师的声音变得严厉起来,「金银财帛之债,尚可还。可一颗被你亲手碾碎的真心,你拿什么来还?一条为你而死的性命,你拿什么来抵?这便是‘情债’为何最难还的第一个原因:它交易的,不是物品,而是‘心’与‘命’!」
第四章:阴阳相隔债难偿,魂魄纠缠入轮回
「这……这……」魏从德早已是汗流浃背,语无伦次,「可……可她已死,我已是阳间之人,如何能还?」
「这便是‘情债’最可怕的第二个原因!」了尘禅师的目光变得深邃无比,仿佛看到了常人看不到的世界,「寻常债主,人死债消。可‘情债’的债主,死后,其怨念不散,会化为一股强大的‘业力’,如同一根无形的绳索,将你的魂魄与她的魂魄,死死地绑在一起!」
「你之所以夜夜梦回断桥,便是因为你的‘识神’,每晚都会被她那股强大的怨力,强行拉到她自尽之处,一遍遍地接受她的质问!她无法入轮回,你也别想得安宁。你们二人,便会在这无尽的痛苦中,生生世世地纠缠下去!」
「待你阳寿尽时,这股业力,会牵引着你的来世,让你必定会再遇见她的转世。可那时,你们的角色,或许就要颠倒过来了。」禅师看着魏从德,一字一句地说道,「或许,来世的你,会爱她爱到疯魔,她却会对你弃之如敝履,让你也尝尽那锥心之痛!如此反复,一世又一世,直到你们之间这笔债,被消磨干净为止。这,便是所谓的‘三生三世都还不清’!」
魏从德听得浑身冰冷,如坠九幽地狱。他这才明白,自己所谓的荣华富贵,不过是镜花水月,真正的审判,早已在三十年前,就已经开始了。
「大师!救我!」他抱着了尘禅师的腿,嚎啕大哭,「我不想再受这折磨了!我不想下地狱!求您指条明路!」
第五章:三世还情渡厄法,非有大舍不能为
了尘禅师长叹一声,扶起他:「痴儿,解铃还须系铃人。此债,是你亲手欠下,也必须由你亲手来还。佛门虽有慈悲,却也动不了因果。贫僧这里,倒有一套祖师传下的法门,或可助你开始‘偿还’此债。只是……此法,名为**‘三世还情渡厄心法’**,代价极大,非有大舍弃、大忏悔之心,绝不能为。」
魏从德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连声道:「我愿意!无论什么代价,我都愿意!」
「好。」禅师点点头,神情变得无比肃穆,「要行此法,必先‘舍’。你因‘功名’而负她,便要先舍弃你的‘功名’。你需辞去所有官职,散尽所有不义之财,恢复你‘魏若愚’的身份。这是让你向天地,向她那不散的冤魂,表明你的忏悔之心。这是第一步,也是最难的一步。」
魏从德的心,狠狠地抽搐了一下。散尽家财,辞去官职?那他这半生的经营,岂不都化为乌有?
看着他脸上的犹豫,了尘禅师冷哼一声:「怎么?舍不得吗?你可知,她为你舍弃的,是她的一生!与她相比,你这点坛坛罐罐,又算得了什么?」
魏从德羞愧难当,咬牙道:「我舍!我全都舍!」
「这第二步,」禅师的语气稍缓,「名为‘寻’。柳青烟魂魄不散,其一缕执念,必已转世为人。但因怨气太重,她这一世,必是命苦之人,或生于贫寒,或身有残疾。贫僧可为你卜算一卦,算出她转世的大致方位,但能否找到,全看你的诚心。」
「而这最关键的第三步,便是‘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