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8月2号,伊拉克毫无预兆地大规模打进科威特,这事儿把全世界都惊到了。
伊拉克打进科威特后,美国第一个站出来回应。才过两天,美国就定了“沙漠盾牌”计划,马上调派兵力往海湾地区聚集,做好了打仗的准备。
1991年1月17日凌晨三点,美国对伊拉克发动了突然军事打击,海湾战争正式打响。这是信息时代里头一场高科技战争,各种高科技武器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26号,伊拉克方面主动提出停火。过了两天到28号,美国对外宣布停止军事行动。
海湾战争展现出来的现代战争特征,对全球各个国家来说,绝对是一次全新的认识。
他俩的命令发了没?
发下来了,这会儿正让几位老帅传来传去看呢!
1987年11月18日那天,邓小平同志开会的时候,和军委常务副主席杨尚昆有过一段对话。后来党中央一致同意,决定安排刘华清和洪学智担任军委副秘书长。
刘华清听说这事儿挺意外的,毕竟那会儿他都71岁了,早就做好退休的打算了。这次调岗的原因,邓小平专门跟刘华清说明了:“调你来,就是要抓现代化建设,抓装备发展。”
看看刘华清将军建国后的工作经历,他帮着聂帅搞过国防科技方面的工作,带着团队筹建过舰艇研究院,还在中科院待过,那真是全军里对科研装备最门儿清的人之一。这次邓小平专门选他来担任务,肯定是打心底里认可他的能力!
11月21号,党中央拍板定了件事:
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杨尚昆还同时兼任了军委秘书长一职;洪学智和刘华清两人则被任命为军委副秘书长。
刘华清在正式上任前,特意去见了邓小平、徐向前、聂荣臻这些老领导,跟他们讨教工作上的事。等把接下来的工作方向弄明白后,刘华清就开启了自己新的人生道路。
刘华清刚到军委上班那会儿,对工作还不太熟。为了把职责履行好,他想着先从调研入手,尽快摸清楚情况。没过多久,他就听了空军、第二炮兵、国防科工委这些单位的工作汇报,还开了几场座谈会,把各方面的意见都收集了起来。
刘华清做了一番调查后发现,咱们部队武器装备失修的情况挺严重,主要问题就是:维修经费不够用,好多装备都没及时修好。
为了改变眼下这情况,落实军委领导的要求,刘华清和洪学智把海军、空军、总参装备部、总后军械部等单位的领导叫到一起,开了个专门讨论会。大家一起仔细分析后,找出了装备坏得厉害的四个主因:
第一个问题是维修资金不够用;第二个问题是日常管理没做好;第三个问题是有些武器装备的编制数量定得太多,结果维修开支就跟着涨了;第四个问题是不少武器装备早就过了使用期限,却没按时淘汰,需要维修的装备数量自然变多了。
问题既然被发现了,那肯定得想办法解决。大家一起商量之后,刘华清把各方意见归拢了一下,提出:针对修理费用缺口大的实际情况,必须下狠手采取“分层次、保重点”的办法!
这话该咋理解呢?简单说就是,当维修经费不够用的时候,要把全军的武器装备分成三个类型:“必须马上修”、“暂时缓修封存”和“直接淘汰报废”。
对于性能比较好、在试用期内修一修还能形成战斗力的重要装备,还有承担应对突发情况和边海空防任务的陆军、海军、空军、二炮等各军种主战部队的装备,必须得修;质量还不错的装备,先别急着修,封存一批;那些性能差、修了也没用的装备,得下狠心淘汰报废。
等商量出结果,刘华清和洪学智就把研究情况整理成书面报告,拿去给杨尚昆汇报,他同意了。后来这办法一实施,咱们部队武器装备没人修的情况就好转了。
往后那些年,刘华清一直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军队实现现代化出了很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