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一个阴沉的周六,我站在上海人民公园的角落里,手里攥着一张自己亲手写的征婚卡,像参加一场无声的拍卖。还没站稳,一个穿着藏青色夹克的大叔凑上来,扫了一眼我的信息,掏出手机按了几下:“女,28,硕士,沪籍,有房,不抽烟不酗酒……综合评估,彩礼建议38万起。”他语气平静得像在谈一笔二手房交易。那一刻,我的胃猛地一沉——我不是来相亲的,我是来被估价的。
我从小被教育要独立、要优秀,结果这些“优点”在这里全被换算成了明码标价的筹码。学历是加分项,户口是硬通货,房子写不写加名直接决定谈判地位。更离谱的是,有人拿iPad现场演示“婚恋匹配系统”:输入身高、收入、房产、父母健康状况,三秒后跳出一句:“情感适配值71.6%,建议增加10万彩礼提升成交概率。”我差点笑出声,又差点哭出来。爱情什么时候变成了带小数点的风险投资?我旁边一位母亲模样的人还在嘀咕:“现在女孩要求太高,我们家儿子本科、有车,怎么就没人看得上?”可当我问她儿子会不会做饭、有没有情绪管理能力时,她一脸困惑:“这也要算条件?”
那天回家,我翻出过去两年的聊天记录——那些深夜互道晚安的温柔,一起挤地铁看展的狼狈,还有他因为我感冒送错药却跑遍三条街找姜茶的傻气……这些回忆,在相亲角的体系里,连0.1分都评不上。我突然明白,我们一边抱怨“没人在乎真心”,一边又在每一次选择中优先看房看车看存款。我也不例外。曾经删掉一个我喜欢的男生,只因为他老家在三四线城市。现在想想,我早就在不知不觉中,成了这场交易的共谋者。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明明渴望纯粹的爱,却在现实面前一次次低头?你是否也曾在心里默默给某个人打分,又因为某项“硬指标”不够而放弃心动?如果你也曾被条件绑架,或者依然相信那种“不计得失的喜欢”,我想请你,在评论区留下一句话。不用长篇大论,就一句真心话。也许我们改变不了整个系统,但至少,我们可以在这里,为心动留一条活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