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5月,沈阳的收到了国务院外专局发来的文件,文件里要求他们按普通外籍专家的接待标准,去招待接下来要到的两位特殊客人。
辽宁的领导们知道这位特殊客人的身份后,专门开了个会,商量到底咋接待。讨论了一阵儿,最后定下来要用隆重点的规格迎接,还特意租了辆林肯车,另外还打算让警车在前面开道。
外专局知道这事后,专门打了好几通电话,反复说访客特别交代,这次接待得悄悄进行。没办法,就把警车撤了,但还是把林肯车留了下来。
5月9号那天,沈阳飘着毛毛细雨。一列从北京始发的特快列车慢悠悠开进沈阳南站,接待的人早就在站台上等着了。火车停稳后,车厢里走出一对夫妻,看着像咱们中国人,可中文说得磕磕巴巴的。老头转头跟身边的老伴说:“五十年了,总算回到这儿了!”
这两口子到底是谁呀?咋就让辽宁的地方政府这么当回事儿了呢?
这位老人叫张闾琳,是张学良目前唯一还在世的儿子,另一位老妇人是他的妻子。
九十年代那会儿,张学良心里一直惦记着回故乡,可因为这事儿那事儿的,最后都没成,这心愿只能落到儿子身上了。
张学良总共有四个儿子,其中和原配妻子于凤至生了三个,分别是长子张闾珣、次子张闾玗、三子张闾琪,不过这三个孩子都没活到自然终老。
张作霖最宝贝的孙子张闾珣,1917年出生那会儿,张作霖正一门心思扑在军阀混战上,张家上下日子过得提心吊胆。特别是皇姑屯事件、九一八事变这些事后,这孩子性子变得特别敏感。后来张学良被限制了自由,那会儿张闾珣正在英国伦敦留学,急得他整天担心父亲安危。1941年伦敦大轰炸那阵儿,他亲眼看着轰炸场面,神经实在扛不住,精神出了问题,只能送精神病院治。
可那会儿刚好是二战最吃紧的时候,于凤至人在美国,根本没法亲自照顾生病的儿子。后来多亏宋子文帮忙,张闾珣才绕了不少路到了美国,于凤至细心看护着,孩子的病情这才慢慢稳住。
可于凤至一直放心不下孩子他爸,心里头憋屈得慌,儿子的病就一直没见好。她想着,要是儿子能再见到他爹,说不定病情能有点起色。
1975年8月,由宋子文和宋美龄搭手,张闾珣到了台湾,终于和分开几十年没见的父亲见上面了。
那会儿张学良虽然上了年纪,还是自己带着儿子跑医院看病、做检查,有空还带他去看画展、挑水果。可病魔没打算轻易放过张闾珣,1981年9月19日,他正跟人聊天呢,猛地就晕过去倒地上了,虽说赶紧送医院抢救,最后还是没救回来。
老父亲送走孩子这事儿把张学良心疼坏了,他亲自去给儿子挑了块墓地。哪怕自己伤心到不行,还特意跟身边人说,先别把这消息告诉于凤至,就怕她承受不住打击。
和性格敏感的大哥张闾珣比起来,张学良二儿子张闾玗性子更活泼,属于标准的富家浪荡子。要是张学良没失势,他估计也会变成那种风流混世的主儿。
张学良被软禁那段时间,于凤至先费了不少心思把几个孩子都安顿好,打算接着回国陪着张学良。可还没等她回到国内,儿子张闾玗就给她捎信过来,说要她拿点钱出来,给他买辆车。
那时候于凤至心里乱得跟团毛线似的,张学良被关着,是死是活都没个准信儿,可这节骨眼上,儿子倒琢磨着要买辆轿车享清福。
张学良家孩子的学费一直是赵一荻按月给寄的,每个月准时寄,一次都没断过。要知道那时候张学良正被关着受监视,能做到这样真挺不容易。可张闾玗倒好,非说每个月得给50磅才行,不然手头根本不够花。
这种情况让赵一荻挺犯难的,不过因为自己身份特殊,就只在给张学良写信的时候提了一嘴。
于凤至和张学良在溪口被软禁那会儿,家里日子过得最艰难,哪哪都得花钱打点关系。可张闾玗压根没考虑这些,照样过着铺张浪费的生活,还欠了一大笔债。最后还是于凤至找宋子文帮忙,才把这笔债还清了。
1942年,张闾玗去了美国念书,后来成了家还有了孩子。原本想着成婚后他能稳当点,谁承想他烟瘾大得很,几乎没断过烟。后来得了肺病,1986年就去世了。
于凤至和张学良有三个儿子,三个孩子里最不让他们操心的就是小儿子张闾琪。这孩子为人实在又机灵,张学良打心底里最疼他。
可到了1929年,张闾琪得了肺结核,哪怕张学良四处找有名的大夫来治,最后还是没把他的病救回来。
1929年7月刚开头,张学良去北平面见蒋介石。于凤至原本打算跟他一块儿去,可那时候儿子张闾琪病得挺重,她就留在沈阳没走。
张学良刚离开没多久,他儿子张闾琪就生了重病没了。秘书知道这事后,想着少帅那会儿身体也不太好,就没急着告诉他,一直等到张学良去北戴河休养时,才把这个坏消息说给他听。
张学良提起那三个早走的儿子,心里特别难受。他跟人聊起时说过:“我和我太太一共生了三个儿子,结果都走得比我早。这几个孩子跟着我没捞着啥好,尽是跟着遭罪了。特别是老大和老二,要不是因为我,说不定不会走得那么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