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选择茅台作为赠礼,未必精通品酒之道。那种能分辨酱香层次、回味余韵的专业鉴赏,或许只属于少数品酒师的专长领域。
更多人是在商务宴请、节日家宴或拜见长辈时,选择这份公认的美酒,将对敬意与认可的期待,融于推杯换盏之间。酒或许不必人人都懂,但心意需要恰当表达。
同样,许多人欣赏和收藏艺术品,也未必深谙每个作品背后的历史脉络与美学派别。那种对作者生平、创作背景、风格流变了如指掌的深厚修养,往往需要经年累月的研习。
但这又何妨?大家欣赏着器物的形制与画工的精细,在客厅柜中精心摆放一只瓷瓶,在书房案头添置一件雅器,在闲暇时感受指尖触摸到的釉色与质感,将对文化的向往与美的感悟,融入日常的审美之中。
不必先成为品酒大师或艺术史专家,一份基于真诚与敬意的馈赠,本身就已足够动人。为见识广博、品位出众的前辈挑选礼物,不在于价值连城,而在于那份懂得——懂得美,更懂得如何将美转化为可感知、可共鸣的日常仪式。
一、这只梅瓶拍出千万身价,“器型之王”名不虚传
2025年仲春,香港佳士得亚洲艺术周现场,一件明永乐年间的青花竹石芭蕉图梅瓶,吸引了所有与会者的目光。此瓶造型优雅端庄,青花发色浓翠沉稳,充分展现出明代御窑的卓越工艺水准。在现场多轮紧张的竞拍之后,该梅瓶最终以7812万港元成交,大幅超越预估价格1.5倍,毫无悬念地摘得该场拍卖的“标王”桂冠。
梅瓶的价值,扎根于东方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其雏形可追溯至唐代的“经瓶”,最初为盛酒之用,形态朴实、注重功能。入宋以后,梅瓶逐渐超越实用范畴,现身文人案头,成为士大夫审美趣味与精神追求的物化象征。发展到明代,它已被推崇为“器型之王”,其造型、纹饰与用途进一步系统化、礼仪化,成为标识地位与品味的典型符号。
历史中,梅瓶始终与权力和外交相伴。永乐帝多次将青花梅瓶作为国礼赐予暹罗、琉球等外邦使节,以“器”载道,传递天朝威仪;清代乾隆帝则将梅瓶陈列于养心殿多宝格中,与商周青铜重器并列,成为帝王私藏,体现了梅瓶在宫廷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现存永乐梅瓶屈指可数,据统计全球不足百件,大部分深藏于故宫博物院、大英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等世界级机构,市场流通极罕。由此,一旦现身,便引发顶级藏家激烈争夺。
![]()
(明永乐青花竹石芭蕉图梅瓶)
它不仅是一件瓷器,更是帝国兴衰的见证,是宫廷雅士曾经摩挲的温度、凝视过的风雅。最终拥有它的人,不仅需雄厚资本,更完成了一次文化的加冕,一种跨越时空的身份认同。
二、千万御瓷没成 “老古董”,看千年梅瓶的当代重生
当世人还在惊叹天价梅瓶的市场神话时,另一只梅瓶已悄然走入当代雅士厅堂——梅见推出的天工系列古树青梅酒,以反青花梅瓶为载体,续写千年传奇。
梅见梅瓶瓶型承宋器遗风:腹鼓如蕴乾坤,胫瘦似梅骨虬枝,整体挺拔修长,器韵极佳,实现了实用与审美的统一。其形制更寓意深远——“口小喻谦,小者自隐于市;肩阔喻担当,阔者能负天下重任;肚大喻包容,大者可容万般世事;足空喻踏实,空者能立地站稳而不陷于浮华”,深得传统士大夫精神精髓。
更值得一提的是其所采用的“反青花”技艺。不同于传统青花的白地蓝花,它以深邃青釉为底,运用留白美学突显梅姿风骨,视觉冲击强烈,意境也更显幽深。匠人以手工,精准勾勒古梅枝干的虬劲轮廓与寒梅绽放的清雅姿态,再于轮廓外精心填涂青料。留白处如雪覆寒枝,青釉底似苍茫天地,梅花于是凛冽中傲然绽放,层次分明、气韵生动,堪称一幅立体的水墨寒梅图。
其纹样灵感汲取自南宋吉州窑黑釉剔划花折枝梅花纹,延续“寒梅傲雪”这一象征文人高洁品格的东方核心意象。每一件梅瓶皆由景德镇经验丰富的匠师遵循古法亲手绘制,无一雷同,具备独一无二的收藏价值。
![]()
(梅见酒器 手工反青花梅瓶)
这绝非简单复刻,而是将御瓷风华、士人清供美学与历久弥新的梅魂精神,凝练于可品饮、可陈设、可传承的当代艺术载体之中。拥有一瓶,便是握有一份可流动、可分享的文化资产,也天然具备了作为高端礼赠的稀缺属性与精神厚度。
三、“活文物”盛“活风雅”,体验便是收藏
器为魂载,酒为魂液。梅见古树青梅酒,正是匹配此瓶的“琼浆玉液”。其选材自树龄超百年的古树梅果,这些“活文物”因生长缓慢,果实积累了更丰富的有机酸、更复杂的风味物质,酿出的酒体结构扎实,品饮层次丰富。
酿造工艺更是一场与时间的漫长对话。以三年陈酿纯净单一高粱酒为基,与筛选后的古树梅果一同入四川隆昌陶坛封藏两年。陶坛微孔透气,促使酒液呼吸陈化,赋予其温润醇厚口感与独特的矿物气息。继而转入中国长白山特有的蒙古栎橡木桶中陈化一年,橡木桶为其注入深邃的焦糖香韵、香草气息与优雅的木质芬芳。
前后历时逾六载光阴,终凝练出这一杯百年古树的本真之味:开瓶即可感受到鲜活的古树青梅野韵,夹杂着沉稳的木质陈香;入口,前调是明亮而清新的酸度,瞬间唤醒味蕾;中调展现出口感的丰腴与绵密,梅香层层绽放;尾韵深邃悠长,果香、木香与陈酒香气圆融一体,回味不绝。
![]()
(梅见古树青梅酒)
而梅瓶,作为祈福载体自古有之。明代陶梅瓶肩部常见“天长地久”堆雕文字,象征着美好的寓意。梅见承袭此意,赠酒亦赠祝福,传递“清平长乐”之美意,赋予礼赠行为更深的情感内涵和文化仪式感。
一份礼物的真正价值,从不局限于标价,而在于它是否能够无声地诉说真挚的敬意与深刻的懂得。梅见古树青梅酒,便是这样一份心意——它不必多言,静置桌隅,已是一处风景;轻斟入杯,风雅随之流动。
它承载传统、着眼当代,在杯盏交错间完成心意的传递与文化的共鸣,从而使每一次赠礼,超越物之馈赠,化作一场抵达心灵的文化默契与情感共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