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中恒是吸毒艺人,您到底是装不知情,还是在公然对抗中国法律?”
2025年8月13日北京世纪剧院的《宝岛一村》观众交流会上,这句毫无铺垫的“贴脸质问”,像一颗惊雷炸响在精心营造的艺术氛围里。
![]()
面对观众毫不留情的追问,导演赖声川瞬间变了脸色,扔下一句“没什么好谈的”便快步离场,途中还多次回头用手指向观众席,那充满不耐与抵触的肢体动作,被现场观众拍下后迅速传遍网络。
随后,微博话题“赖声川被观众当面质问”冲上微博热搜前排,现场视频也被多家官方媒体转发,一场关于“艺术是否该为劣迹艺人开绿灯”的舆论风暴,就此成为了网络的热议。
一场“贴脸开大”:撕开17年合作的遮羞布
观众的“贴脸质问”,并非无的放矢,而是精准戳中了赖声川团队长期回避的核心问题——与涉毒艺人屈中恒长达17年的绑定合作。
![]()
早在2006年,屈中恒就因吸食大麻被台湾警方查获,起初他还试图否认,直到证据确凿才被迫公开道歉。按照大陆《演出行业演艺人员从业自律管理办法》,涉毒艺人本应“终身不得参与演出”,中宣部《关于开展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也明确将涉毒艺人列为“禁止复出”范畴。可就在屈中恒涉毒事件曝光两年后,赖声川却将《宝岛一村》中“老赵”这一灵魂角色交给了他,自此开启了两人长达17年的合作生涯。
17年间,屈中恒不仅主演《宝岛一村》超过400场,从台湾演到大陆,从剧场演到巡演,更成了赖声川旗下的“御用演员”——《爱朦胧,人朦胧》《曾经如是》等赖声川的重要作品里,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为了让屈中恒顺利登上大陆舞台,赖声川团队还刻意用“改过自新”“给艺人一次机会”的说辞模糊焦点,来规避本应有的严格审查。
![]()
傲慢的“兜底”:从回避到纵容的步步错
面对“贴脸开大”的质问,赖声川的傲慢不止于当场离场。事件发酵后,他既未公开回应争议,也未暂停屈中恒的演出安排,反而继续让屈中恒参与《宝岛一村》成都站的演出。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据说成都站演出结束后,赖声川团队还特意举办了一场火锅宴“庆祝巡演顺利”,照片里众人谈笑风生的场景,与网友口中“缉毒警察平均牺牲年龄仅41岁”的事实形成残酷对比,彻底刺痛了公众的情感底线。
![]()
事实上,这不是赖声川第一次因“底线问题”引发争议,却每次都以“傲慢回避”收场。2023年,他执导的《曾经如是》因虚构“玉树地震灾民移民美国”的情节,还出现“美国是所有中国人需要投奔的地方”的台词,被质疑扭曲国家形象,面对舆论批评,他始终保持沉默;其团队核心成员杨采薇公开发表“台独”言论,他同样选择视而不见;就连《暗恋桃花源》中那句广为流传的经典台词,后来也被曝实为演员金士杰原创,而非他口中的“个人创作”。一次次的争议叠加,早已让公众对他“艺术纯粹性”的信任逐渐瓦解,而此次“任用涉毒演员”被当面揭穿,不过是压垮信任的最后一根稻草。
赖声川的傲慢与回避,终究没能躲过市场的“反噬”。事件发酵10天后,第一个“代价”便来了——原定于8月29-30日在无锡大剧院上演的《宝岛一村》突然宣布取消,官方仅以“档期调整”为由含糊回应,但结合此前的涉毒争议,观众一眼就看穿了“真实原因”,不少观众直言“早该这样,用涉毒演员本就不合理”。紧接着,北京场的“换角风波”更让这场“代价”变得直观。8月22日北京场开演前几小时,购票观众突然收到短信通知:“原定由屈中恒饰演的‘老赵’,将更换为杨智斌”。
![]()
从北京世纪剧院的“贴脸质问”,到无锡演出取消、北京临时换角,赖声川用一连串的教训证明:艺术从来不是“法外之地”,观众也不会为“傲慢与纵容”买单。当他选择为涉毒艺人“兜底”,选择用回避对抗质疑时,就注定要承担如今的代价。只是不知道,观众们能不能等来傲慢的赖声川的一句道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