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出风口发出细微的嗡鸣,我盯着电脑屏幕上闪烁的光标,第七次核对那份《关于城西工业园招商引资项目推进会议纪要》。作为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撰写会议纪要是我的日常工作,但今天这份文件,却让我后背渗出冷汗。
三个小时前的会议场景还历历在目。王副市长拍着桌子强调:“这个项目必须严格按照环保标准执行!” 可散会后,招商局李局长却把我拉到角落,塞给我一张便签:“小周,纪要里关于环保条款,措辞能不能再模糊些?” 便签上 “事成之后必有重谢” 几个字,在掌心硌得生疼。
此刻文档里,“确保项目符合国家环保要求” 这句话,被我改成了 “积极推进项目绿色发展”。刚按下保存键,手机就弹出李局长的消息:“周主任效率真高!晚上八点,一品轩包厢,给您接风。” 我望着窗外暮色中的城市天际线,想起上个月在城西考察时,那些被污染的河流和愁眉苦脸的村民。
第二天晨会上,当我把打印好的纪要分发给各位领导时,环保局张局长突然皱眉:“周主任,昨天会议明明强调了要建立环保黑名单制度,怎么纪要里没体现?” 我的心猛地一沉,余光瞥见李局长正慢悠悠地端起茶杯,嘴角挂着意味深长的笑。
“可能是我记录疏漏。” 我硬着头皮解释,“会后我马上补充。” 散会后,张局长拦住我:“小周,城西项目污染问题严重,你要是...” 他的话被突然响起的电话打断,看着他匆匆离去的背影,我攥着纪要的手指微微发抖。<
深夜加班时,档案室的王大姐抱着一摞文件经过:“小周,还记得去年那个烂尾的城东项目吗?当时的纪要...” 她突然噤声,左右张望后压低声音,“有些文件,不该消失的。” 我心头一震,想起上周整理档案时,确实发现城东项目的部分会议记录不翼而飞。
![]()
随着项目推进,蹊跷事越来越多。本应公开招标的配套工程,突然转为单一来源采购;环评报告里的数据,和我实地调研的结果大相径庭。更让我不安的是,每次我试图修改纪要中的措辞,李局长总能第一时间得知。
转机出现在暴雨夜。我在整理旧文件时,意外发现一份三年前的会议纪要草稿,里面关于城东项目的描述,和现在的官方版本截然不同。正当我仔细研读时,办公室的灯突然熄灭,黑暗中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第二天,我带着草稿找到张局长。他翻看文件时,手明显在颤抖:“小周,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城东项目的腐败案,可能根本没彻查干净!” 窗外乌云密布,雷声滚滚,他突然抓住我的胳膊:“这份纪要,你还有备份吗?”
当晚,我接到匿名威胁电话:“年轻人,别多管闲事。” 可当我望向办公桌上城西项目的纪要,那些被篡改的措辞仿佛化作孩子们绝望的眼神 —— 他们就住在工业园附近,每天呼吸着刺鼻的空气。
在市纪委介入调查的前一天,我将完整的会议记录和相关证据,悄悄放在了纪委书记的信箱。阳光透过信箱缝隙,照亮了 “实事求是” 四个烫金大字。那一刻,我终于明白,一份会议纪要承载的,不仅是会议内容,更是一名公职人员的良心与担当。
三个月后,城西项目被叫停,多名官员落马。新的会议纪要里,“环保优先” 四个字写得格外醒目。我站在曾经被污染的河流旁,看着清澈的河水潺潺流动,远处传来孩子们的欢笑声。而那份记录着真相的旧纪要,永远封存在了纪委的档案室里,成为了一面照见人心的镜子。
后来,我接手了新的工作,但每次撰写会议纪要,都会想起那段惊心动魄的日子。那些被隐藏、被篡改的文字背后,是权力与良知的较量,更是一名公务员对初心的坚守。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真相或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