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团结报)
转自:团结报
□ 王志高
近年来,“异宠”从冷门走向大众,成了年轻人的“新宠”。社交平台上,“养守宫的快乐”“蜜袋鼯日常”等视频播放量破亿;宠物市场里,鹦鹉、蜥蜴、蜘蛛等“另类”宠物占据越来越大的摊位;《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更显示,我国“异宠”饲养者已超1700万,市场规模逼近百亿。
可“异宠”真的能“说养就养”吗?国家安全部近日发布安全提示,针对当前“异宠”饲养热潮中的潜在风险发出警示——从交易到饲养,从救治到弃养,“异宠”链条暗藏生态安全、生物安全隐患,需全民警惕。
事实上,“异宠”的“异”,本质是与本土生态系统的“陌生”。“异宠”多为外来物种,在原生地或许有天敌制约,但进入我国后,往往因缺乏自然制衡而疯狂扩张。更危险的是,多数“异宠”爱好者缺乏专业知识,既不清楚所养物种是否属于“外来入侵物种”,也不了解其可能携带的病原体,更遑论妥善处理弃养问题。当“一时兴起”的爱好变成“不管不顾”的放任,“个人兴趣”就可能演变为“生态灾难”。比如去年河南某地抽干湖水围捕“水中怪鱼”鳄雀鳝,正是典型的“异宠弃养”案例。
目前,我国已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等法律,明确禁止擅自引进、释放或丢弃外来物种,并对违法行为划出“刑事红线”——情节严重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但法律落地需各环节“严丝合缝”:市场监管部门要严打非法交易,清理社交平台“私宠交易”暗角;宠物商家应主动公示物种来源、检疫证明,拒绝“野路子”货源;消费者更要明白,“养异宠”不是简单的“买和养”,而是需终身负责。
“养异宠”要从“追赶潮流”转为“理性选择”,每个爱好者都应成为生态安全“守护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