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团结报)
转自:团结报
□ 袁恒雷
近日,由庞贝创作的长篇小说《乌江引》,以隐秘战线的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以下简称中革军委)二局中的译电“三杰”为核心人物,通过倒叙、补叙等讲述手法,全面还原长征历程中二局“三杰”的成长印记与重要贡献,带领读者重温那段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再现长征精神的英雄书写。
文中的“三杰”分别为:局长曾勉(本名曾希圣),破译科科长曹大冶(本名曹祥仁),副科长邹生(本名邹毕兆)。中革军委二局正是以他们为核心创建与发展起来。在苏区与长征中,他们同国民党情报部门进行全方位的密码战,从而快速、精准地为指挥部提供情报,为长征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深知自己肩上的重担,为了快速破译密码,经常是夜以继日,吃饭、走路也都沉浸在密码猜想中,他们时刻铭记:“我们多流一滴汗,前方少流一滴血。”三位破译英雄可谓各怀绝技,但他们的性格又有很大不同:“曾局长和曹大冶都是耿直脾气,但又不尽相同。曾局长领导全局,火暴脾气虽是有,有时是一团烈火,但更多是沉稳老练;曹科长则时而有些野性子冲动。曹大冶性格开朗,邹生则是内向安静,说话也是轻声细语时多,很少见他发火。”他们迥异的性格,也带来了处事风格的不同。比如,当他们破译敌军密码时,每破一密,邹生就在他的黑皮本上记一笔。而曾局长会猛地一拳砸在桌子上,大喊一声“破!”这不仅让“三杰”的人物形象更加饱满,而且各有特点。同时,他们的共同特点也是明显的,那就是都有股永不服输的劲头,哪怕外面炮声隆隆,杀声震天,他们依然能够屏气凝神地投入情报战,沉潜到密码破译中。所以,他们才能够做到不漏关键情报,因为“多一份情报,就多一份胜利的希望”。小说除了讲述三位英杰的故事外,还讲述了一批二局其他战斗英雄的成长故事。
《乌江引》讲述一批鲜为人知的情报战线英雄,他们默默战斗在长征队伍中。《乌江引》打捞了沉潜于历史深处的往事,将诸如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遵义会议、两河口会议等重要会议,娄山关战役、土城战役、强渡金沙江、四渡赤水河、飞夺泸定桥等重大战役,爬夹金山、过松潘草地等有关红军长征的重大事件,呈现在读者眼中。
总体说来,《乌江引》是对长征题材的全新文本探索实践。作者将视角触及鲜为人知的情报英雄,在行文中,将长征的来龙去脉点面式地有机呈现,是较为新颖的创作尝试。特别是该书以“速写”“侧影”对照式的结构,既有当年的战斗笔记,又有今日的钩沉探索,虚构与非虚构交替运用,历史材料与适度想象有机结合,大大增强了文本的表现力。
《乌江引》是对长征精神的再次致敬,是对情报战线上诸位英雄的殷切缅怀。我们深知,有太多无名战士为了革命理想前仆后继,为了胜利舍生忘死,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奉献出自己的生命。恰如庞贝在本书卷末为这些英雄题赠的诗歌所言:“时间的深处,有一种静默。那是水中的星光,是风中的密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