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这段话,非常富有哲理,有人认定是泰戈尔说的,有人却持反对意见,在文学探究上虽是悬疑公案,但它的影响力却不可小觑:
有一个夜晚,我烧毁了所有的记忆,从此我的梦就透明了;有一个早晨,我扔掉了所有的昨天,从此我的脚步就轻盈了。如果你感到委屈,证明你还有底线。如果你感到迷茫,证明你还有追求。如果你感到痛苦,证明你还有力气。如果你感到绝望,证明你还有希望。
记忆与昨天,是不太可能被彻底遗忘的,试问有谁真正烧毁了记忆、扔掉了昨天?
如果,我没有翻捡起儿时的这个小作文,我也还依稀记得小时候“破坏庄稼”这么回事。
这个小作文,仍是写在我捡来的处方笺的背面。
▲我写在处方笺背面的小作文《这件事教育了我》
处方笺的正面,是传统的潦草天书,也不知是治什么病的。背面的小作文,涉及了小孩子都容易犯的一个通病——得意忘形搞破坏。
文字内容大致如下:
这件事教育了我
这件难忘的事,是在三年一期的一个星期天发生的。
这天,我和村里的几个小朋友一起去山坡上放牛。我们把牛赶在山脚下,让他们往山上吃(草),大家就开心的(地)玩了起来。
正玩得带劲,忽然牛不见了,大家就分头去找。
我顺着一条小而蜿蜒的路向上攀,一直攀到山顶。我向四下一望,呀,好高啊!
半山腰上,他们正往上爬。我又顺着路一直向前走,正走着,左边传来了小牛犊的叫声。于是我又向左边跑去。
咦,怎么只有一头牛?我心里发了问,又向前走了几步,看见了大家的牛,我高兴的(地)喊起来:“大家的牛都在,大家的牛都在!”
他们闻声赶来,(牛群)果然都在。
我兴奋的(得)忘记了一切,抓起一块石头,向山下滚去……
“咚,啪,咚,啪”,石头一直向下滚。
这时我才惊醒,山下还有庄稼,可来不及抓住石头。石头就像长眼睛似的,偏偏滚进了田里。
我赶快向山下溜去,去把石头搬出来。我把石头全捡出来了,正准备上田。忽然,从田埂那边冒出了一个人,这丘田正是他家的。
我心里又(有)些慌了,可那人已站在我身旁,说:“你在田里干什么?”我没有作声。那人看见了我扔在沟边的石头,说:“我早已知道了,你不是故意滚的。”
我惭愧地低下了头。接着,他又说了农民是怎样的辛苦,我为什么要糟踏(蹋)庄稼……
说得我满脸通红,听了他的一席话,我又惭愧又感动。
打这以后,我再也不把石头砸到别(人家的)田里去了。
▲石头滚落的地方,就在对面中间叫“堂湾”的山脚下
文中最后说“打这以后,我再也不把石头砸到别(人家的)田里去了。”
确实如此,这之后,我几乎跟大人一样,非常地爱惜庄稼、爱惜粮食,多年后教育自己的子女也是如此。
我参加禅修、偏向素食后,更加如此。
朱子家训说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值得天下人一再共勉。
谚云:小孩盼过年,大人盼插田。大人插的田,怎容小孩随意糟蹋?
可是,这种农耕意识好似正逐渐淡化,有再大兴之时吗?
每当望着稻田,不管什么季节的稻田,我很容易想起著名的《插秧偈》,这首诗以插秧为喻,说明“退步”实为前行的深刻哲理——
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插秧偈》
且说数年前,我们工作室制作出品了一档专注警示教育的原创系列公益动画栏目《闻者足戒》,初衷乃循“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古训,以诫今人“千金难买早知道,引以为戒很重要!”
我为这档栏目写了一首主题歌曲《戒为良药》,当时还有不少人认为是电影《我不是药神》的主题曲。
▲《戒为良药》曲谱
▲《戒为良药》动画MV
我的这个小作文和我写的这首歌,是否也算是跨越时空的一点因果互现呢?
【关于作者】
千丘生,本名田宏辉(曾用名田红辉),湘西籍土家族。身耕都市,心念乡野,主营一个文化策划工作室,兼营一颗真实写作的心。
人生故事交流及商务合作,欢迎来撩!
谢谢您的看见与赞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