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做梦都想得到一本武林秘籍。
长大了才发现,即使把它毫无保留地摆在你面前,看得懂却学不会。
不信?咱们随便挑个《易筋经》中招式,倒拽九牛尾,谁敢说关窍都明白了?
![]()
一、 易筋经12式
市面上,最常见的“易筋经12式”,其实只是《易筋经》中一个章节。
在来章氏辑本中,注明了“此功昉自释门”,有意点明易筋经是佛家的传承。
在古本中,倒拽九牛尾是这样的——
![]()
图片一目了然,咱们先从简单的问题开始,是前手拽牛尾,还是后手拽牛尾?
二、 丢失的转关
易筋经第五式(右式)倒拽九牛尾口诀:
两腿后伸前屈,小腹运气空松;用力在于两膀,观拳须注双瞳。
![]()
口诀重点突出,但是,没有动作变化。
大河在写《古法八段锦心法》的时候,讲到转关的重要性。
许多优秀的医学武学秘籍,正是因为没有图片也没有录像,所以把重要的转关丢失了。
![]()
三、 前手和后手
民国时,有了相机,太极拳杨澄甫的动作,就最大程度的保留了下来。
这种定格的图片,虽然没有转关的变化,但是也能形象地展现出动作精华。
那么,回到倒拽九牛尾这个动作,前手曲后手伸、腿部前弓后箭,好像是前手往后拽。
![]()
易筋经非遗传承人,严慰冰老先生,就做到了最大程度的符合原著。
四、 易筋经打擂
严老动作很标准,但是大家发现,前弓后箭,总感觉劲没发透,憋在身上难受。
这可是倒拽九牛尾,九头牛!你怎么也要费点力吧。
![]()
能最大程度体现出“倒拽”的动作,我们来看拔河的运动员,身体前腿箭,后腿弓,这才是符合人体生理的动作。
于是,国体版易筋经,就做了很多改进,有前手向后拽的动作,加入腰部旋转,带动手臂。
![]()
此时腿部的动作,就从前弓后箭,转变为前箭后弓。
五、 峨眉易筋经
有人会撇撇嘴,就这?我都把衣服脱了,你就给我看这个?
别急,高手登场……
![]()
峨眉派宗师周潜川,把易筋经升华到中医的层次。
周先生的练法,重点从前面的一只手拽,变成了后拉前拽,并且两手从掌转勾,变为擒拿手。
本式擒拿手之手型,为峨嵋派一脉所传,被周先生运用到了易筋经中。
![]()
六、 倪师易筋经
易筋经倒拽九牛尾,按照古本的图片来比较,严老师的动作最像,国体版的动作最有力,周先生的动作,融入了经络、武功,最有内涵。
还有更狂野的——
![]()
倪海厦老师是中医名家,他的武炼易筋经夺人双目。
前后甩动手臂,想象两手中,各有一根绳子,绳子的另一头,绑着牛的尾巴,一上一下地拽。
七、 理清法方明
网上还有一些版本,嘴上说的头头是道,手上的动作绵软轻浮,就不拿上台面了。
![]()
好了,到现在,易筋经的倒拽九牛尾,从前手拽牛,发展到前拽后拉,再进化到两手各拽九头牛。
都是有门有派的传承,都是宗师级别的人物,你觉得哪家易筋经最符合原著?哪家能练出功夫?
理清法明,理不清则法不明,各位南来北往的大侠,鸠摩智当年怎么速成的?谁能说个明白?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