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创作声明:本故事纯属虚构,情节、人物均为艺术加工。文中涉及的任何职场应对方式与技术操作仅为剧情需要,不构成现实建议,请读者切勿模仿,理性看待。
“李默,你到底是什么意思?”
电话那头,老板张总的声音沙哑得像被砂纸磨过,透着一股子压抑不住的火气和……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全公司就你一个人没拿到年终奖,你不来找我问个明白,反倒给我玩消失,关机了整整一夜?你知不知道……”
话没说完,就被李默平静地打断了:“张总,我想知道,现在是您需要我,还是我需要那个年终奖?”
01
腊月里的风,刮在人脸上像小刀子,但吹不散“鼎信科技”办公楼里的那股热乎气。
快过年了,人心都有些躁动,这份躁动里,七分是回家的期盼,三分是对年终奖的惦念。
李默的工位在技术部最里面的角落,靠着窗户。
他面前摆着两台显示器,屏幕上滚动的代码像一条条黑色的瀑布,外头的喧嚣似乎都与他无关。
他正专注地优化着一段底层算法,键盘被他敲得噼啪作响,富有节奏。
他是公司的核心数据架构师,说白了,公司所有业务数据怎么存、怎么跑、怎么保证安全,都压在他的肩膀上。
这份活儿,平日里风平浪静,看不出什么功劳,可一旦出了岔子,那就是天大的窟窿。
下午两点刚过,办公室里突然安静了一瞬,紧接着,像是被投进一颗石子的池塘,一圈圈的涟漪荡漾开来。
“收到了吗?”
“收到了!比去年多了不少!”
“看看你的,哎呀,赵总监他们销售部今年肯定拿大头了!”
同事们交头接耳,脸上是藏不住的喜悦。
大家都在刷新着手机银行的客户端,一条条入账短信的提示音,成了办公室里最动听的交响乐。
李默也停下了手中的活儿,拿起桌上的手机,点开了那个熟悉的银行图标。
他心里没什么波澜,按照他今年的工作量和解决的几个重大隐患,奖金应该不会难看。
他输入密码,登录进去,余额页面加载出来。
数字还是那个数字,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李默皱了皱眉,退出去,又重新登录了一遍。
结果还是一样。
他看了一眼旁边的同事小王,小王正咧着嘴美滋滋地看手机,注意到李默的目光,他悄悄比了个“六”的手势,意思是拿了六个月的工资。
“默哥,你的呢?肯定比我多得多吧!”小王凑过来小声问。
李默摇了摇头,没说话。
他想,可能是财务分批次发放,再等等。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技术部除了他之外的所有人都收到了奖金,连刚入职半年的实习生都有一份薄薄的“新人鼓励奖”。
办公室里的气氛从公开的喜悦,渐渐转为了一些微妙的同情和猜测,投向李默角落的目光也变得复杂起来。
李默再也坐不住了。
他站起身,端着自己那个印着代码图案的旧水杯,朝茶水间走去。
路过人事部半开的门,他听见人事王姐正和财务的人聊天。
“……都发完了,账平了,今年总算没出岔子。”
李默的心沉了一下。
他推门走了进去。
“王姐。”
人事王姐看到他,脸上的笑容稍微收敛了一下,扶了扶眼镜,说:“小李啊,有事吗?”
“王姐,我想问一下年终奖的事,我是不是被漏掉了?”李默的语气很平静,听不出什么情绪。
王姐清了清嗓子,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文件翻了翻,然后抬起头,用一种公事公办的口吻说:“哦,李默是吧。这个事儿呢,是公司高层的决定。老板认为,今年公司的利润增长,主要功劳来自于销售部门的市场突破。你们技术部门属于后勤支持岗位,能够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维持现状,本身就是你们的职责,也算是完成了工作。所以呢……公司希望你能理解,把更多的激励资源,投入到一线冲锋的同事身上。”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像是解释,又像是通知。
李默看着她,忽然觉得有些可笑。
他呕心沥血搭建的数据系统,是公司所有业务的“心脏”,销售部签回来的每一份合同,财务部计算的每一笔流水,都跑在这颗“心脏”之上。
他为了防止数据泄露,设计了复杂的加密算法;为了保证系统全天候不宕机,他手机从不敢关机,半夜被叫起来处理问题是家常便饭。
这些,在老板眼里,就仅仅是“维持现状”?
他没有争辩,只是点了点头,说:“我明白了。”
说完,他转身走出了人事部。
身后,王姐似乎松了口气的表情,他不用回头也能想象得到。
下午四点,公司召开年终总结大会。
老板张总站在台上,意气风发。
他穿着一身笔挺的西装,梳着油亮的头发,拿着话筒,声音洪亮。
“……在这里,我要特别表彰我们的销售团队!他们是公司的尖刀,是我们的英雄!今年,我们拿下了好几个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大客户,市场份额扩大了百分之三十!我宣布,销售部的年终奖,全部翻倍!”
台下,销售部那片区域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销售总监赵总满面红光地站起来,向大家挥手致意,像个得胜归来的将军。
张总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接着说:“当然,我也要感谢其他部门的同事,比如行政、人事、还有我们的技术部。你们是公司平稳运行的基石,没有你们的默默付出,就没有前线将士的安心作战。你们的功劳,公司也记在心里。希望大家来年再接再厉,继续做好你们的本职工作,为公司的发展保驾护航!”
这番话听起来冠冕堂皇,但李默听出了话里的潜台词。
“保驾护航”、“本职工作”,这些词汇,把他和他的团队,牢牢地钉在了“成本中心”和“辅助部门”的柱子上。
他看着台上那个口若悬河的老板,第一次觉得如此陌生。
张总也是技术出身,公司初创时,他们还曾为了一个技术方案彻夜争论。
可现在,他的眼里似乎只剩下市场、利润和那条不断上扬的业绩曲线了。
李默没等到会议结束就提前离场了。
他回到自己的角落,周围的同事都用一种欲言又止的眼神看着他,想安慰,又不知从何说起。
他什么也没说,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城市的霓虹一盏盏亮起,像一张巨大而疏离的网。
02
夜色像墨汁一样,将整座城市浸染。
办公室里的人走得差不多了,只剩下零星几个还在加班的同事。
李默的直属上司,技术总监陈工,端着个保温杯,慢慢悠悠地踱到他身边。
陈工是个年近五十的老技术人,头发已经有些花白,性格温和,或者说,有些软弱。
他在公司里人缘不错,但没什么威信,尤其是在强势的张总面前。
他拍了拍李默的肩膀,叹了口气,压低声音说:“小李,今天这事儿……委屈你了。”
李默抬起头,看着这位一直很照顾自己的老领导,没说话。
“下午开会前,我去找过张总,”陈工的声音更低了,“我跟他说,你今年的贡献最大,系统几次大升级都是你扛下来的,前阵子那个‘勒索病毒’的漏洞,也是你第一时间发现并修复的,不然损失不可估量。我说,不给你发奖金,技术部兄弟们的心就散了。”
“张总怎么说?”李默平静地问。
陈工的脸上露出一丝无奈和尴尬,他喝了口杯子里的热茶,才接着说:“张总说……他说他知道你的能力。但他觉得,技术人员,尤其是像你这样性格稳的,受点委屈不会闹。他还说,这是他的‘管理艺术’,要敲打一下技术部花钱太厉害的毛病,把资源用在刀刃上。他还让我转告你,别往心里去,等过了年,他会私下里找个项目,给你包个大红包,算是补偿……”
听到“管理艺术”和“私下补偿”这几个字,李默心里最后一点温度也消失了。
原来,他的沉默和稳重,在老板眼里,不是优点,而是可以被随意拿捏的弱点。
他的价值,可以被当成一种平衡部门关系的筹码,用完了再私下给点甜头安抚一下。
这已经不是钱的问题了,这是一种人格上的不尊重,是对他专业精神的极大侮辱。
他忽然觉得,再待下去,没有任何意义了。
认知上的鸿沟,比太平洋还宽,不是靠争吵或者一两个红包就能填平的。
“陈工,”李默站起身,看着他,“谢谢你。我知道你尽力了。”
他的眼神很平静,平静得让陈工心里有些发毛。
“小李,你……你别想不开啊。工作嘛,哪有不受气的。忍一忍就过去了。”陈工还在劝。
李默摇了摇头,脸上甚至露出了一丝微笑,他说:“我没想不开,我想得很开。”
说完,他坐回椅子上,打开了一个新的文档。
陈工看他开始打字,以为他是在继续工作,又叹了口气,拍拍他的肩膀走开了。
李默的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着。
他写的不是代码,而是一封辞职信。
信写得很简单,没有抱怨,没有指责,只是陈述了个人原因,感谢了公司的培养。
写完辞职信,他并没有立刻发送。
他打开了公司的项目管理系统,开始整理交接文档。
他负责的“数据生命周期安全管理系统”,是他耗费了近三年心血,从无到有搭建起来的。
这个系统像一个精密的钟表,内部的齿轮如何啮合,发条的力道如何控制,应急的开关藏在哪里,只有他一个人了如指掌。
他尽可能地把系统的架构图、模块功能、数据库表结构都写了出来。
但他心里清楚,这就像是交出了一本武功秘籍的目录,而真正的内功心法,那些他独创的加密逻辑、验证算法、灾备预案,是无法通过几页文档就传递给另一个人的。
这需要长时间的理解和实践,需要对系统有深入骨髓的认知。
他写了整整两个小时,直到文档的页数超过了五十页。
他知道,这已经是他的极限了。
做完这一切,他开始收拾自己的东西。
桌上的东西不多,一个用了好几年的水杯,一本翻得卷了边的专业书,还有一盆小小的绿萝,是刚来公司时一个离职的同事送给他的,养了好几年,绿得发亮。
他把书放进背包,把水杯里的水倒掉。
那盆绿萝,他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留在了窗台上。
他站起身,最后看了一眼这个他奋斗了数千个日夜的角落。
然后,他弯下腰,将电脑主机后面的电源线拔掉,又将连接内网的网线轻轻拔下。
做完这个动作,他才直起身子。
他走到自己的电脑前,进行了一系列操作,将所有个人的浏览记录、文件缓存和使用痕迹彻底清除。
这不是出于怨恨,而是一个技术人员最后的严谨和体面。
他不想留下任何属于自己的私人印记。
办公室里已经空无一人,只有服务器机房传来低沉的嗡嗡声,像这栋大楼沉睡的呼吸。
李默背上包,没有和任何人告别,悄无声息地走出了鼎信科技的大门。
冬夜的冷风吹在脸上,他却觉得一阵轻松。
他走到地铁站,在拥挤的人潮中找到了一个座位。
他拿出手机,看了一眼屏幕上那个熟悉的公司标志,那是他亲手设计的。
他滑动屏幕,找到了飞行模式的图标,长按下去。
做完这个,他似乎还觉得不够。
他直接关掉了工作用的那部手机,然后又拿出了自己的私人手机,同样选择了关机。
两块冰冷的金属板静静地躺在他的手心。
世界,终于清静了。
他不是为了睡觉,也不是为了逃避,他只是想用这种最彻底的方式,完成一次与这家公司的“硬重启”。
从这一刻起,鼎信科技的一切,都与他无关了。
他需要绝对的安静,来规划自己的下一站。
03
第二天,李默一觉睡到了自然醒。
冬日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在木地板上投下了一道亮晃晃的光斑。
他已经很久没有睡得这么沉了。
没有午夜的告警电话,没有凌晨需要紧急修复的程序错误,整个世界都安安静静的。
他起床后,没有像往常一样先打开电脑看行业新闻,而是不紧不慢地走进厨房,给自己煎了两个鸡蛋,烤了两片面包,冲了一杯热牛奶。
他坐在餐桌前,慢慢地吃着早餐。
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和自由。
吃完早餐,他甚至还有闲心给家里的几盆花浇了浇水,修剪了一下枯黄的叶子。
他的人生,似乎在昨天那个关机的瞬间,被按下了暂停键,而今天,他要亲手按下播放键,但播放的,将是全新的内容。
他打开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开始整理简历,浏览招聘网站。
以他的履历和技术能力,找一份新工作并不难。
他甚至收到了好几个猎头的主动联系,邀请他考虑一些大公司的核心岗位。
时间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
李默觉得,是时候面对现实了。
他从抽屉里拿出了那两部已经“沉睡”了十几个小时的手机。
他先打开了自己的私人手机。
屏幕亮起,信号恢复的瞬间,微信、短信的提示音就像开了闸的洪水,叮叮咚咚响个不停。
大多是朋友和家人的,问他昨天怎么关机了。
他没有急着回复,而是拿起了那部黑色的工作手机,长按开机键。
熟悉的开机动画过后,屏幕亮起。
下一秒,李默的瞳孔猛地收缩了。
手机像是握着一块滚烫的烙铁,嗡嗡的震动从掌心一直传到手臂,震得他半边身子都有些发麻。
屏幕顶端的通知栏,像瀑布一样疯狂地向下滚动着未接来电和短信的提示,数量之多,让手机的处理系统都出现了片刻的卡顿。
他的目光,被锁定在了通话记录的第一个名字上。
“张总(67个未接来电)”
67个!
这个数字像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了李默的心上。
从昨晚深夜,到今天上午,几乎每隔几分钟就有一个。
这已经不是愤怒或者质问的频率了,这是一种近乎癫狂的绝望。
李默的大脑飞速运转。
张总为什么会这样找他?
因为他没领年终奖就辞职?
不,这不可能。
一个员工的离职,哪怕是核心员工,也绝不至于让一个大老板失态到这种地步。
他的手指继续向下滑动,在张总下面,是技术总监陈工的28个未接来电,人事王姐的15个,还有几个其他部门负责人的电话。
然后,他的目光停留在了一条短信上,这条短信让他浑身的血液都几乎凝固了。
发信人是技术总监陈工,发送时间是一个小时前,内容是用一种近乎崩溃的语气写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