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4000只鸭子嘎嘎叫着占满了市监管所门前的广场,韩志成站在鸭群中央,手里紧握着那张6万元的罚款单。
"我卖自己养的鸭子凭什么罚我6万!"他的声音在人群中炸响。
围观的市民议论纷纷,管理所里的工作人员面面相觑。
当执法科长李明辉匆忙赶来,看到眼前这一幕时,脸色瞬间变得极其难看...
01
韩志成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辛辛苦苦养了18年的鸭子,会给他带来6万元的天价罚款。
站在自家养鸭场里,看着眼前这4000多只白花花的鸭子,韩志成的心情五味杂陈。这些鸭子是他和妻子王秀兰18年来的全部心血,从最初的50只小鸭苗,一点点发展到现在的规模。
"志成,你别想那么多了,罚款的事儿咱慢慢想办法。"王秀兰端着一碗热腾腾的小米粥走过来,眼中满是心疼。
韩志成接过碗,却没有喝粥的心思。
他的目光落在那张被他反复看了无数遍的罚款单上,上面清清楚楚写着:"韩志成,因在公路边违规销售畜禽产品,未办理相关许可证件,依据《食品安全法》相关条款,处以罚款60000元。"
"六万块!"韩志成狠狠地拍了一下桌子,"秀兰,咱们辛苦一年才能挣多少钱?这一张纸就要了咱们大半年的收入!"
王秀兰叹了口气,在丈夫身边坐下:"我知道你心里不服气,可是人家执法部门开的单子,咱们普通老百姓能怎么办?"
"凭什么不能怎么办?"韩志成的眼中燃烧着怒火,"我卖的是自己养的鸭子,又不是偷来抢来的,凭什么罚我这么多钱?"
回想起18年前,韩志成还是县里纺织厂的一名工人。厂子效益不好,他被迫下岗,那时候儿子韩小军才刚上小学,一家三口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那时候咱们手里就几千块钱,你还记得吗?"韩志成看着妻子,眼中有些湿润,"为了养活这个家,我借了亲戚朋友的钱,买了50只小鸭苗。"
王秀兰点点头,那段艰难的日子她怎么可能忘记。每天天不亮,夫妻俩就要起床喂鸭子,晚上还要巡查鸭舍,生怕有什么闪失。
"你还记得第一年冬天那场大雪吗?"韩志成的声音有些颤抖,"鸭舍的顶棚被雪压塌了,我们在雪地里抢救鸭子,你的手都冻紫了。"
"我记得,那时候我们什么都不懂,只知道这些鸭子就是我们全家的希望。"王秀兰握住丈夫的手,"可是志成,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的日子不是越来越好了吗?"
确实,从最初的50只鸭子,到现在的4000多只,韩志成的养鸭场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每年光是鸭蛋的收入就有十几万,再加上出售成鸭,一年下来能有二十多万的纯收入。
"咱们家小军能上大学,全靠这些鸭子。"韩志成看着远处正在水塘里游泳的鸭群,"18年了,我从来没有卖过一只病鸭,没有做过一件昧良心的事。现在他们说我违法经营,我不服!"
02
事情要从三天前说起。
那天早上,韩志成像往常一样,装了200只成鸭准备拉到县城的农贸市场去卖。可是到了市场门口,管理员告诉他,里面的摊位都满了,让他明天再来。
"师傅,我这鸭子都是活的,不能在车上放一天啊。"韩志成有些着急,这批鸭子已经养到了最佳出售期,再拖下去就过了最肥美的时候。
管理员爱莫能助地摇摇头:"小韩,不是我不帮你,实在是里面确实没地方了。你看要不就在市场外面找个地方卖?"
韩志成想了想,只能把车开到了距离农贸市场不远的公路边。这里地势平坦,过往的车辆也多,应该能很快把鸭子卖掉。
他在路边支起了一个简易的棚子,把鸭笼整齐地摆放好。没想到生意还真不错,不到两个小时就卖出去了一大半。
"师傅,这鸭子多少钱一斤?"一个骑着电动车的大妈停下来询问。
"大妈,我这都是自己养的土鸭,15块一斤,绝对新鲜。"韩志成热情地介绍着,"您要是买得多,我给您便宜点。"
大妈挑了两只最肥的鸭子,韩志成麻利地宰杀、拔毛、清理内脏,整个过程干净利索。
"小伙子手艺不错,这鸭子看着就新鲜。"大妈满意地付了钱,"下次还有这么好的鸭子记得给我留着。"
正当韩志成收拾东西准备回家时,三辆执法车突然停在了他面前。车上下来了六七个穿制服的人,为首的是一个40多岁的中年男子,胸前挂着执法证。
"你好,我们是市场监管局的执法人员,请出示你的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为首的执法人员语气严肃地说道。
韩志成有些蒙了:"执法人员同志,我就是个养鸭的,卖自己养的鸭子还需要什么证件吗?"
"当然需要!"另一个年轻的执法人员接话道,"现在是法治社会,任何经营活动都必须有合法手续。你在公路边摆摊销售,涉嫌无证经营。"
韩志成急了:"我这不是摆摊,我就是偶尔卖点自己养的鸭子。再说了,我在农贸市场里也卖过,从来没人说要什么证件。"
"农贸市场里有统一管理,但是你在公路边就不一样了。"为首的执法人员拿出一个记录本,"而且我们接到举报,说你长期在这里销售畜禽产品,影响交通秩序。"
"举报?"韩志成更加困惑了,"我今天是第一次在这里卖鸭子,谁举报我?"
执法人员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开始详细检查他的鸭子和宰杀工具。其中一个人拿着摄像设备,把现场的情况全部拍了下来。
"你看,这些鸭子没有检疫证明,宰杀工具也没有消毒,这都是违规的。"年轻的执法人员指着韩志成的工具说道。
韩志成辩解道:"这些鸭子都是我自己养的,从小鸭苗开始就打过疫苗,怎么会有问题?至于工具,我在家里都是用开水烫过的。"
"但是你没有相关的证明文件。"为首的执法人员合上记录本,"根据《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我们现在要对你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韩志成感觉天都要塌了:"处罚?要罚多少钱?"
执法人员在记录本上计算了一下:"根据销售金额和违法情节,罚款60000元。"
"六万?"韩志成差点没站稳,"同志,你们是不是搞错了?我今天总共才卖了不到3000块钱的鸭子,怎么能罚我6万?"
"这是根据法律条文计算出来的,没有错误。"执法人员的语气很坚决,"你如果有异议,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韩志成想要继续争辩,但是对方已经开始填写罚款单。看着那张盖着大红印章的罚款单,韩志成感觉自己的世界都崩塌了。
03
回到家里,韩志成把罚款的事情告诉了王秀兰。妻子听后,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六万块?志成,咱们家现在哪有这么多钱?"王秀兰的声音都在颤抖。
确实,虽然养鸭场的收入不错,但是平时的开支也很大。饲料费、防疫费、人工费,再加上儿子上大学的费用,家里的积蓄并不多。
"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韩志成一屁股坐在沙发上,整个人像被抽干了精神,"我想不明白,我卖自己养的鸭子,怎么就成了违法的事?"
王秀兰在厨房里忙活着晚饭,但是心思明显不在做饭上。锅里的菜都糊了,她还没有察觉。
"妈,什么味道这么难闻?"正在读大三的儿子韩小军从楼上下来,皱着眉头问道。
王秀兰这才反应过来,赶紧关火。看着锅里已经糊得不成样子的菜,她忍不住掉了眼泪。
"妈,你怎么了?"韩小军察觉到了异样。
韩志成叹了口气,把罚款的事情简单地告诉了儿子。韩小军听后,眉头紧紧皱起。
"爸,这事儿肯定有问题。"韩小军是学法律的,对这种事情比较敏感,"你在路边卖自己养的鸭子,最多就是无证经营,怎么可能罚这么多钱?"
"可是人家执法部门开的单子,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韩志成把罚款单递给儿子。
韩小军仔细看了看罚款单,发现上面确实没有明显的程序错误。但是这个罚款金额确实让人怀疑。
"爸,要不咱们去咨询一下律师?"韩小军建议道。
"咨询律师还要花钱,咱们家现在哪有这个闲钱?"王秀兰在一旁说道。
韩志成陷入了沉思。他想起了自己18年来的养鸭历程,想起了那些起早贪黑的日子,想起了为了这些鸭子吃过的苦、受过的累。现在一张罚款单就要夺走他大半年的收入,这让他怎么能接受?
夜深了,王秀兰和儿子都上楼休息了,韩志成一个人坐在客厅里抽烟。平时他很少抽烟,只有在心情特别烦躁的时候才会抽上几根。
他想起了邻居老刘曾经说过的话:"志成啊,现在的世道变了,咱们这些老实人越来越难混了。"
当时韩志成还不以为然,觉得只要踏踏实实做事,不做亏心事,就不会有什么问题。可是现在,他开始理解老刘话里的意思了。
第二天一早,韩志成没有像往常一样去喂鸭子,而是直接开车到了县里,想要找相关部门问个清楚。
他先去了市场监管局,接待他的是一个年轻的女工作人员。
"师傅,你说的这个情况我们需要核实一下。"女工作人员看了看罚款单,"不过从程序上来说,这个罚款单是合规的。"
"可是我就是想不明白,我卖自己养的鸭子,为什么要罚这么多钱?"韩志成急切地问道。
女工作人员解释道:"现在食品安全管理很严格,任何食品经营活动都需要相关许可。你在公路边销售,确实属于违规行为。"
"那为什么农贸市场里就不需要许可证?"韩志成追问道。
"农贸市场有统一的管理,而且是指定的经营场所。"女工作人员回答得很官方。
韩志成感觉自己就像在和一堵墙说话,对方说的每一句话都有道理,但是合起来就是让人无法接受。
从市场监管局出来,韩志成又去了信访办。信访办的工作人员态度倒是很好,详细记录了他的情况,并且承诺会转交给相关部门处理。
"大叔,你这个事情确实值得同情,但是程序上如果没有问题,我们也很难处理。"信访办的工作人员说道。
韩志成问道:"那我该怎么办?难道真的要交这6万块钱?"
"你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者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工作人员建议道。
可是行政复议和法律途径都需要时间,而且还要花费不少的金钱。对于韩志成这样的普通农民来说,这些途径都不太现实。
04
回到家里,韩志成把在县里的遭遇告诉了王秀兰。妻子听后,更加焦虑了。
"志成,要不咱们就认了吧?"王秀兰含着眼泪说道,"咱们斗不过人家,还是保住这个家比较重要。"
"认了?"韩志成的眼中重新燃起了怒火,"秀兰,你知道6万块钱对咱们家意味着什么吗?那是咱们一年多的纯收入!"
王秀兰当然知道6万块钱的分量,但是她更担心的是,如果和执法部门对抗,会不会给家里带来更大的麻烦。
"可是咱们能怎么办?人家有权有势,咱们就是普通老百姓。"王秀兰的声音越来越小。
韩志成站起身来,在屋里来回踱步:"我就想不明白了,我养了18年的鸭子,从来没有出过任何问题。我卖的每一只鸭子都是健康的,凭什么说我违法?"
这时候,邻居老刘过来串门。老刘听说了韩志成被罚款的事情,特意过来安慰他。
"志成,这事儿确实不公平。"老刘坐在沙发上,点起了一根烟,"不过话说回来,现在的执法确实越来越严了。"
"老刘,你说我该怎么办?"韩志成问道。
老刘沉思了一会儿:"要我说,你就去找他们理论。咱们老百姓虽然斗不过他们,但是道理总得讲清楚。"
"可是我去了县里,人家根本不听我的解释。"韩志成苦笑道。
"那你就闹大点,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事儿。"老刘建议道,"现在不是有网络吗?把这事儿发到网上,看看网友们怎么说。"
韩志成摇摇头:"我不会用那些东西,再说了,网上的事情谁知道真假。"
老刘想了想,又说道:"要不你就带着鸭子去他们那里,当面问个清楚。反正你这些鸭子也得处理,与其便宜卖了,不如拿去和他们理论。"
这个建议让韩志成眼前一亮。确实,如果只是自己一个人去,很容易被忽视。但是如果带着几千只鸭子去,肯定会引起注意。
"可是这样做会不会有问题?"王秀兰担心地问道。
"能有什么问题?我又不是去搞破坏,我就是去问个清楚。"韩志成的语气变得坚决起来,"我要让所有人都知道,一个老实的养鸭户是怎么被欺负的!"
老刘拍拍韩志成的肩膀:"志成,我支持你。这事儿确实不能就这么算了。"
当天晚上,韩志成失眠了。他躺在床上,脑子里不停地想着这件事。想起了18年来的辛苦经营,想起了那些被罚款夺走的血汗钱,想起了执法人员冷漠的态度。
午夜时分,韩志成轻手轻脚地起床,来到了鸭舍。
月光下,4000多只鸭子安静地睡着。这些鸭子是他的心血,也是他的希望。看着这些鸭子,韩志成的心情渐渐平静下来。
"小家伙们,明天咱们一起去讨个说法。"韩志成轻声对鸭子们说道,仿佛它们能听懂他的话一样。
05
第二天一早,韩志成就开始准备"鸭子大军"。他雇了村里的三辆货车,又找了几个帮手,准备把所有的鸭子都运到县里去。
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村子。有的村民觉得韩志成疯了,居然要带着鸭子去和执法部门对抗。但是也有不少人支持他,认为这口气确实不能忍。
"志成,你这样做太冒险了。"村长老张专门过来劝他,"万一出了什么事情,你承担得起责任吗?"
"张叔,我知道你是为我好,但是这事儿我忍不了。"韩志成一边指挥着装鸭子,一边说道,"6万块钱啊,那是我一年多的收入!"
老张叹了口气:"可是你这样闹,最后还不是要交罚款?说不定还会惹出更大的麻烦。"
"那我也要闹个明白!"韩志成的态度很坚决,"我要让所有人都知道,现在的执法是怎么回事!"
王秀兰站在一旁,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她既担心丈夫的安危,又心疼那6万块钱的罚款。
"志成,你要是出了什么事,我和小军怎么办?"王秀兰哭着说道。
韩志成走过去,轻轻抱住妻子:"秀兰,我不会有事的。我又没有做违法的事情,我就是去问个清楚。"
村里的几个年轻人也过来帮忙。他们虽然不太理解韩志成的做法,但是都觉得6万块钱的罚款确实太重了。
"韩叔,要不我们陪你一起去?"小李建议道。
"不用,这是我自己的事情,不能连累你们。"韩志成摇摇头。
装鸭子的工作进行得很顺利。4000多只鸭子被分装在十几个大笼子里,整整装了三车。
看着这浩浩荡荡的队伍,韩志成的心情既激动又忐忑。他知道这样做可能会面临很多困难,但是他已经没有退路了。
"走吧!"韩志成大手一挥,三辆货车缓缓启动,向县城方向驶去。
06
从村里到县城有30多公里的路程,平时开车不到一个小时就能到。但是今天不一样,三辆装满鸭子的货车行驶得很慢,生怕颠簸太厉害伤到鸭子。
路上,韩志成坐在第一辆车的副驾驶位置上,心情复杂。
司机老马是村里的老熟人,一边开车一边劝韩志成:"志成,我觉得你这样做有点冲动。万一闹出事情来,对你没有好处。"
"老马,你说如果是你遇到这种事情,你会怎么办?"韩志成反问道。
老马想了想:"我可能会认倒霉,交了罚款就算了。"
"可是我不能认倒霉!"韩志成的语气很坚决,"18年了,我没有做过任何亏心事,凭什么要让我背这个黑锅?"
车队经过县城的主要街道时,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很多行人停下来看热闹,指指点点地议论着。
"这是干什么的?怎么拉了这么多鸭子?"
"看着像是去卖鸭子的,可是怎么这么多?"
"可能是鸭子生病了,要集中处理?"
各种猜测在人群中传播,但是没有人能想到,这些鸭子是去"讨说法"的。
当车队到达市场监管所门前时,已经是上午10点多了。韩志成下车一看,监管所门前的广场还挺宽阔,足够容纳这4000多只鸭子。
"就在这里!"韩志成指挥着司机们,"把鸭子都放出来!"
很快,4000多只白花花的鸭子占满了整个广场。它们刚刚被放出笼子,显得有些兴奋,嘎嘎叫个不停。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好奇地看着这个奇特的场面。一个养鸭户带着几千只鸭子出现在政府部门门前,这种事情确实很少见。
"这是怎么回事?"
"这么多鸭子,是要干什么?"
"看起来像是来闹事的?"
人群中议论纷纷,韩志成站在鸭群中央,紧紧握着那张6万元的罚款单。
这时候,监管所里的工作人员也注意到了外面的动静。几个工作人员走出来查看情况,看到这满广场的鸭子,都愣住了。
"你们这是干什么?"一个年轻的工作人员问道。
"我要见你们的领导!"韩志成大声说道,"我要问问,我卖自己养的鸭子,为什么要罚我6万块钱!"
工作人员面面相觑,显然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
"你先等一下,我去找领导。"工作人员匆忙跑回了办公楼。
韩志成环顾四周,看着越来越多的围观群众,心里既紧张又兴奋。他知道,这件事情已经无法收场了,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
07
大约过了十分钟,从办公楼里走出来几个人,为首的正是那天执法的李明辉。李明辉看到广场上密密麻麻的鸭子和围观的人群,脸色变得非常难看。
"韩志成,你这是在干什么?"李明辉走到韩志成面前,语气严厉地问道。
韩志成举起手中的罚款单:"李科长,我就是想问问,我卖自己养的鸭子,凭什么罚我6万块钱?"
"我们的执法程序完全合规,没有任何问题。"李明辉的回答很官方,"你如果有异议,可以通过正常渠道申请复议。"
"正常渠道?"韩志成冷笑道,"我去了你们监管局,人家说程序没问题。我去了信访办,人家说让我走法律途径。法律途径要花钱要等时间,我一个农民哪有那个条件?"
围观的群众听到这里,开始窃窃私语。有人开始同情韩志成的遭遇。
"6万块钱确实太多了,这不是要人命吗?"
"就是啊,一个农民能有多少收入?"
"看起来这个人也不像是坏人,就是卖点自己养的鸭子。"
李明辉听到群众的议论,脸色更加难看。他厉声说道:"韩志成,你现在立即把这些鸭子带走,否则我们要采取强制措施了!"
"强制措施?"韩志成不但没有退缩,反而更加激动,"李科长,我倒要问问,我带着自己的鸭子站在这里,违反了哪条法律?"
"你这是聚众闹事,影响正常的办公秩序!"李明辉指着满广场的鸭子说道。
韩志成环顾四周,大声说道:"各位乡亲,大家来评评理!我韩志成养了18年的鸭子,从来没有卖过一只病鸭,没有做过一件昧良心的事。现在就因为在路边卖了几只鸭子,就要罚我6万块钱!这合理吗?"
"不合理!"人群中有人大声回应。
"6万块钱太多了,简直是抢钱!"
"执法部门也不能这样欺负老百姓啊!"
群众的声音越来越大,李明辉感到压力倍增。他没想到韩志成会用这种方式来对抗,而且还得到了这么多人的支持。
"韩志成,你不要煽动群众情绪!"李明辉的声音有些颤抖,"这件事情我们可以私下解决。"
"私下解决?"韩志成冷笑道,"那天执法的时候怎么不私下解决?现在怕了?"
这时候,又有几辆执法车赶到了现场。从车上下来了更多的执法人员,还有几个穿警服的人。
看到这个阵势,围观的群众有些紧张,但是没有人离开。大家都想看看这件事情会如何收场。
韩志成看到警察来了,心里有些忐忑,但是表面上依然很坚决:"我没有做违法的事情,我就是要一个说法!"
气氛越来越紧张,韩志成和李明辉的对峙进入了白热化阶段。4000只鸭子在广场上嘎嘎叫着,围观的群众越来越多,现场的情况完全失控了。
"韩志成,你最后一次机会,立即带着你的鸭子离开!"李明辉的声音变得更加严厉,"否则后果自负!"
韩志成紧紧握着那张罚款单,眼中燃烧着愤怒的火焰:"我就是要问个明白!我一个老实的农民,卖自己养的鸭子,凭什么罚我6万块钱?李明辉,你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
"解释?我已经解释过了,这是依法执法!"李明辉的脸涨得通红。
就在这时,韩志成突然想起了什么,声音变得更加激动:"李明辉,我倒要问问你,18年前在南河边,是不是有个叫李小辉的人差点淹死?"
这句话就像一颗重磅炸弹,李明辉听后脸色瞬间变得惨白,身体不受控制地后退了两步。他的眼中闪过一丝惊恐,嘴唇开始颤抖。
"你...你怎么知道..."李明辉的声音几乎听不见。
围观的群众敏锐地察觉到了气氛的变化,所有的声音都消失了,广场上除了鸭子的叫声,就是死一般的寂静。
韩志成死死盯着李明辉,声音变得更加坚决:"所以,你现在还要坚持说这6万块钱的罚款是合理的吗?"
李明辉的手开始发抖,额头上冒出了冷汗。他想要说什么,但是嘴巴张了张,却发不出声音。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李明辉的手机突然响起了刺耳的铃声。
他颤抖着接起电话,电话里传来的声音让他脸色变得更加苍白。
"什么?现在?我知道了...知道了..."
啪地一声,手机从李明辉的手中滑落,重重地摔在了地上,屏幕瞬间碎裂。
李明辉整个人都愣在那里,仿佛遭受了晴天霹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