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指示精神,推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与家庭保护融合发力,促进家庭教育指导常态化、长效化,“为孩子父母学校”搭建家庭教育小课堂,推出“为孩子法治剧场”系列普法教育片,聚焦法律和社会热点问题,以微视频等形式,为社会提供家庭教育有声“教材”。
今天带来第五部剧《向隔空猥亵坚决说“不”》,一起来看剧吧!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在享受学习生活便捷之际,亦不得不面对网络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隔空猥亵就是在网络环境下猥亵犯罪的新形式。犯罪分子可能利用网络虚拟性,以诱骗、威胁等方式对未成年人实施侵害。对此,我们必须提高警惕,坚决抵制,守护孩子纯净的天空。
猥亵儿童罪,是指行为人出于满足性刺激的目的,以淫秽手段实施猥亵不满14周岁儿童的行为。隔空猥亵作为新型网络性侵行为,虽无物理接触,但也会对未成年人造成严重身心伤害,依法应予以严惩。
为孩子 · 法官说
识别与防范隔空猥亵,是保护未成年人远离网络性侵害的关键。以下从行为特征、常见手段、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解析,并为大家提供行动指南。
一、什么是隔空猥亵?
隔空猥亵是指犯罪者通过网络社交平台,以诱骗、威胁等手段,要求未成年人发送隐私照片、视频或进行裸聊等,对未成年人实施侵害的行为。
二、常见表现形式有哪些?
通过网络兜售稀缺游戏卡片、玩偶,要求未成年人购买时提供隐私照片或视频等内容;利用情感或恋爱关系骗取未成年人信任,索要隐私照片或视频等内容;以告知父母未成年人恋爱情况为威胁,强迫其发送隐私内容;利用已获取的隐私照片或视频,进一步威胁未成年人提供更多隐私内容。
三、实施隔空猥亵需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隔空猥亵可能构成猥亵儿童罪、强制猥亵侮辱罪、传播淫秽物品罪等,依法可判处有期徒刑、拘留等刑罚,并可能禁止进入特定场所、扣押作案工具等。
四、防范隔空猥亵,我们应当怎样做?
1.未成年人需提高法律意识,勇敢说“不”。应增强防范意识,文明上网,远离不良信息。遭遇侵害时,要勇敢拒绝,保留证据并及时报警。
2.家庭需加强监护,筑牢家庭防线。家长应提高警惕,加强亲子沟通。普及性教育,增强孩子防范意识。关注孩子异常表现,及时干预。
3.学校需加强教育,构建安全校园。应开展法治教育,普及法律知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建立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隔空猥亵绝不是“虚拟的游戏”,而是真实的犯罪。勇敢对隔空猥亵说“不”,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发力,方能守护每一份纯真,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健康成长。
法条 · 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三十七条 【强制猥亵、侮辱罪】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他人或者侮辱妇女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聚众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犯前款罪的,或者有其他恶劣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猥亵儿童罪】猥亵儿童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一)猥亵儿童多人或者多次的;
(二)聚众猥亵儿童的,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猥亵儿童,情节恶劣的;
(三)造成儿童伤害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四)猥亵手段恶劣或者有其他恶劣情节的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强奸、猥亵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九条 胁迫、诱骗未成年人通过网络视频聊天或者发送视频、照片等方式,暴露身体隐私部位或者实施淫秽行为,符合刑法第二百三十七条规定的,以强制猥亵罪或者猥亵儿童罪定罪处罚。
胁迫、诱骗未成年人通过网络直播方式实施前款行为,同时符合刑法第二百三十七条、第三百六十五条的规定,构成强制猥亵罪、猥亵儿童罪、组织淫秽表演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五十二条 猥亵他人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猥亵精神病人、智力残疾人、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在公共场所故意裸露身体隐私部位的,处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恶劣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供稿 | 未成年人与家事案件综合审判庭
文字 | 王夏迎 郝正扬
责任编辑 | 阮韦涵
编辑 | 金文斌 谢钱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