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祭而丰不如养之厚;悔之晚何若谨于前。”直白一点说就是活着不孝死了乱叫,与其在父母仙逝后风光大葬,不如在父母在世时多尽孝道,待父母以诚、以真、以敬,这样就不会因为父母离世而后悔万分了。
民间俗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出自《孟子·离娄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这是儒家对“孝”的深刻理解,既然“不孝有三”而其一为“无后”,那么另外“两孝”指的啥,知道的人并不多,你都做到了吗?
![]()
第一、不孝有三,无后无大
父母含辛茹苦地把子女养大,并没有奢求子女为他们做点什么。但“鸦有反哺义,之羊有跪乳之恩”,这两种畜生尚能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更何况是有情感的人呢?
古人说:“百善孝为先”,一个人无论成就多大、当多大的官、赚多少钱,不孝顺父母一切都是零。
古人为了宣扬孝道曾选取了,二十四个感天动地的孝子故事,编纂出一部《二十四孝 》。从上古时期的虞舜一直到北宋黄庭坚,从第一个故事“孝感动天”再到“弃官寻母”,令人读后无不涕泪横流,并懂得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的道理。
![]()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按照现代人的理解就是,为人子女者最不孝的行为,就是不结婚或婚后未生育子女。这样不仅会导致家族后继无人,而且还会让父母为此而生气,所以“无后”才被孟子列为不孝有三之首。
但这八个字的争议却非常大,因为原文中提到的是虞舜的故事,当年虞舜在未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