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做小野二郎式匠人,让烤肠走进千家万户。
作者:Top1朋友圈 编辑:鹤翔
出品:零售商业财经 ID:Retail-Finance
在餐饮行业的浪潮中,铁路工程专业出身的张巍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创业之路。从对铁路工作的不适应,到一头扎进餐饮江湖,他用多年实践摸索出行业门道——入门易、做好难,需历经全流程打磨,方能掌握标准化、供应链搭建等核心能力。
首次创业,他打造的“京腔调”等品牌曾拓展至近30家门店,在精细化管理与消费者满意度的权衡中,悟透“管理本质是利益分配”的道理。如今二次创业,他带着“上上鲜·一只鲜肉肠”再出发,以“新鲜”为核心,耗时7个月研发单品类产品,从肠衣供应链到生产工艺,力求用极致品质解决家庭食品安全与信任难题。
从兰州本土品牌到布局全国,从堂食连锁到新零售探索,张巍的创业轨迹不仅折射出餐饮人对品质的坚守,更展现了从“活着”到“做好”的进阶思考。这场与张巍的对话,我们将深入解读他的创业抉择、品牌理念与未来规划,揭示一位餐饮人在行业浪潮中如何以初心与创新破浪前行。
![]()
埋头餐饮
那些年踩过的坑与攒下的招
王拓:我们今天来到兰州,来见一位餐饮行业的老友,“上上鲜一只鲜肉肠”创始人张巍。我们关注到您是学铁路专业的,为什么会选择在餐饮行业创业呢?
张巍:我觉得铁路未来上班太苦了,环境我能感受,但我可能忍受不了孤独和寂寞,也不愿意跟师傅打交道。
王拓:那为什么选择餐饮行业?餐饮行业的门槛高吗?
张巍:它入门的门槛不高,但想要做好的门槛太高。只有亲身把整个流程做一遍,才能对餐饮有初步概念;有了概念后再进阶,才会思考做品牌时如何完成标准化、供应链搭建、城市布局和选址。这个过程是从浅到深的,我直到第六年、第七年才算是真正“入了餐饮的门”。
![]()
图:京腔调门店
王拓:您之前的品牌“京腔调”现在有多少家门店?
张巍:最顶峰时有将近30家,现在不到20家。
王拓:目前直营店的营运状况如何?
张巍:都很稳,是稳中求进的状态。我们之前一直在做精细化管理,比如没顾客时关空调,能用小时工替代全职工就尽量替代。
王拓:为什么会用这些方式控制成本?
张巍:一开始觉得要省钱、精益求精,但后来发现这样像“周扒皮”,克扣员工工资。最后想明白,一定要以消费者的满意度为核心。
王拓:您之前提到“活着”这个关键词,现在已经走出“活着”的阴影了吧?
张巍:是的。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转折点是分配机制——谁的店运营得好,业绩做得高,谁就多分。管理不是管店,而是管人。
王拓:创业,本质上是一场利益分配的游戏。那么在吸引顾客进店方面,你们做了哪些努力?
张巍:核心是解决四个问题:你的客户是谁?如何让客户看懂产品?客户为什么选择你?以及如何留住客户。
王拓:现在“京腔调”有多少个单品?
张巍:大概三四十个。但比起现在的“上上鲜”太多了,上上鲜只有一个单品,一天能卖11.4万;而京腔调卖得最好的店,一天也就1万多。
![]()
图:京腔调门店
王拓:如何看待“菜单越薄,利润越厚”这个事儿?
张巍:这是极致效率和精益求精的过程。产品越少,对品质和口味的把控就要越精准,必须相信自己对食客口味的预判。做好5道菜、8道菜就够了,但前提是对产品高度自信,且对食材有深刻理解。
王拓:如果理想中的快餐店是100分,现在的“京腔调”能打多少分?
张巍:60-70分。之前“京腔调”只有十几个品时我很喜欢,手工肉夹馍一个中午能卖700个。但后来连锁化发展走了捷径,消费者评论说“自从京腔调不手工打磨后就不吃了”。市场需要的是愿意坚持的稀有东西。
![]()
图:京腔调肉夹馍现烤展
王拓:“京腔调”这个品牌名是怎么来的?
张巍:这个名字起砸了。但当时有些朋友说觉得好,我就对这个事妥协了。但现在起名,我一定会选朗朗上口、精准定位的,让消费者一眼知道卖什么、价值观是什么。所以这次“上上鲜”这个名字我觉得不错,“上上鲜,一只鲜肉肠”,大家一听就知道是做新鲜食材的。
王拓:那第一家店开得成功吗?有没有想过放弃?
张巍:不算成功,当时甚至不想开了,因为不挣钱。本来以为一天卖3000以上就好挣钱,结果合伙人一算账,3000块才是保本。
王拓:从第一家店到第十家店用了多长时间?
张巍:至少三年。
王拓:魏家在您之后开店,当时您慌吗?
张巍:慌。它就开在我隔壁,我们的营业额从一天4000多、5000多掉到3000多,少了40%。
王拓:从魏家身上学到了什么?您觉得他是老师还是对手?
张巍:他是老师。我看到他的整个消费体验比我们好很多。
王拓:之前拿到资本的钱是什么体验?最大的进步是什么?
张巍:资本的钱是无情的,当时我们财务制度不健全,很多报表都不懂。但拿到钱后,看待问题的维度变了:之前只看单店,现在要关注整个公司的合理、正规、可信任的运营机制。
王拓:达到资本的预期了吗?
张巍:达到了,甚至超预期。同期投我们的资本还投了很多品牌,(这些品牌)百分之八九十好像是来骗资本钱的,但我们是真心实意、赤诚地做事。
王拓:现在资本已经都退出了?
张巍:对,现在全部是自持资金。
王拓:那资本在投你们项目上赚到钱了吗?
张巍:肯定赚了,不然不会和善退出。2024年我们(正经八板皮皮王“辣子擀面皮、麻辣串串香”)只有一个店,估值千万级拿到融资,之后项目跑得很快,最好的一个月做出了将近30万的业绩,在西北可能是当年开店最快的一匹黑马。皮皮王的模式是加盟,虽然这个项目目前停滞了,但整体是赚了钱的。
![]()
图:皮皮王门店
王拓:之前做加盟模式遇到了什么问题?
张巍:皮皮王在快速发展时朋友、亲戚都想加盟,但做不好时大家会指责我,说“因为信任你才加盟,结果管理跟不上、品质不稳定”。反思后发现,加盟挣钱快但非良性发展,未来不是好选择。
王拓:在兰州市场,一个快餐品类饱和后能有多少家店?
张巍:测算过,真正饱和覆盖的话,5-10家就是好生意了,互相不用“打仗”。
王拓:为什么没有走出兰州向东部发展?
张巍:我预判传统餐饮市场未来没有机会,大家卷堂食、卷外卖,说到底是卷价格,没意义。我预判未来餐饮需要销售渠道和消费场景的多元化创新,“上上鲜”就是基于这两点做的。
![]()
一根鲜肉肠的“野心”
“上上鲜”要玩点不一样的
王拓:做“上上鲜·一只鲜肉肠”的契机是什么?
张巍:源于之前的“京腔调”和“皮皮王”。我开店是为了让更远的人吃到好东西,所以把店做小、产品做精,通过物流快递拓展消费场景,最后想到了烤肠这个品类。
王拓:第一根肠是在哪里研发的?研发花了多久?
张巍:在我们自己的中央厨房研发的。从研发到筹备花了7个月,光研发这根肠就用了三四个月,买肉花了2万多,标准是千万次实验测出来的。所有产品的定品口味都由我决定,我觉得行才行。
![]()
图:上上鲜·一只鲜肉肠门店
王拓:你是一个极致的产品主义者?
张巍:对。
王拓:产品标准化问题怎么解决?目前还存在问题吗?
张巍:这个事做了4个月,但说实话产品还是不稳定。有时水分好,有时不好;有时肉香,有时发柴。主要和生产工艺有关,没有好的硬件,产品达不到预期。
王拓:肠衣和原材料的供应链怎么解决?
张巍:肠衣是最头疼的问题,三个月换了7个厂家。按我们目前的规模,遇到的厂家供应链都不太健全,但我相信未来一定有,因为烤肠老少皆宜,需要稳定、安全、有品质的供应链支撑。
王拓:上上鲜到今年年底的规划是什么?
张巍:计划服务5万个家庭。第一家店开了3个月就服务了近1万个家庭,覆盖81个城市,最好一天营业额11.4万。下半年随着生活馆和专营店开业,有望服务10万到20万个家庭,全年营业额甚至可能突破1亿。
![]()
图:上上鲜·一只鲜肉肠门店
王拓:今年计划在兰州布局多少家店?
张巍:没计划开多少家,但每开一家都要让消费者有完整的品牌触达和体验——吃完会竖大拇指,体验到像胖东来一样的服务。今年会先去郑州、西安开店,不求数量,但求消费者满意、市场认可,形成复购模型。
王拓:我认为上上鲜不仅是一家餐饮店、小吃店,它更像是一家新零售店,对吗?
张巍:之前有人说“把店做小,把生意做大”,我很认同。消费者在店里吃了烤肠,出差时即使当地没店,也能通过电商买到,跨越地域限制。
![]()
图:上上鲜·一只鲜肉肠门店
王拓:那这个产品的想象空间很大。
张巍:对,烤肠不限制地域,乡镇、县城、省会都能流通,现在还和上海汉堡第一品牌“磁石餐厅”共创产品。我敢说,“上上鲜”鲜肉烤肠的模型你在中国其他地方绝对没见过。
王拓:为什么笃定上上鲜是未来10年要坚持的品牌?
张巍:它解决了孩子的食品安全问题、宝妈的信任问题,让家庭采买有品质的东西时愿意信任我们。信任的感觉太棒了,我可以压缩毛利把产品做好。看到消费者说“上上鲜的食材好、口味好、肉真的好”,这种激励让我找到了方向。
![]()
图:上上鲜·一只鲜肉肠
以场景举例,周黑鸭是代表了即食零售的一个品牌,袁记云饺既做堂食又做预制菜,随时可以吃,它代表了即食场景,从理论上来讲,我认为这两个品牌他们能开多少店,上上鲜也能开多少店。
王拓:理论上是这样的。有一个足够强大的后端去支撑,而且门店实行标准化,未来能有更多的精力放在后端和总部。
张巍:对的。一定要在整个消费端口,在我们自己的发展使命价值观上,把“鲜”做到极致。
王拓:做上上鲜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张巍:想成为两种人:一种是像日本寿司之神小野二郎那样的匠人,用一生打磨手艺;另一种是像乔布斯那样死磕产品,追求极致完美。希望“上上鲜”这一根烤肠能走进千家万户,成为烤肠行业里“鲜”的代表。
王拓:上上鲜目前在接触资本吗?
张巍:第一个月就有资方找我们,上个月还有知名投资人接触,但背调后发现他们没投过类似项目。我们需要投过生鲜、烤肠类,且发展价值观高度契合的资方,这样才能长久携手把事做好。
王拓:经历过之前的融资,现在选资方更看重什么?
张巍:资本难免追求“短平快”,但这次想找能一起把事做好的,不仅给钱,更能给资源。
王拓:上上鲜未来的发展规划和布局是什么?
张巍:有三个方向:一是实体门店,包括体验馆、专营店,服务3公里内的消费者;二是线上电商,让消费者想吃时能一键下单,降低决策成本——实体体验是杠杆,没有强体验就没有信任;三是商超渠道,希望产品能进入胖东来、山姆,这些渠道的标准是国际级的,我们有信心达到。
![]()
图:上上鲜·一只鲜肉肠
王拓:能看出来门店是做3公里的生意,电商是做3千里的生意,中央厨房出品向B端供货是大流通的生意,这盘生意的想象空间是比较大的,而你所提及的三个方向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希望接下来能见证品牌的进步与迭代。
![]()
快问快答
王拓:这次创业感觉踩在风口上吗?
张巍:有。
王拓:上上鲜还会找之前的投资机构吗?
张巍:不会,因为他们没投过类似项目。
王拓:“上上鲜”的名字由来是什么?
张巍:用最新鲜的食材做最后一道产品,最新鲜的食材就是“上上鲜”。
王拓:创业这么多年,最担心哪里出问题?
张巍:安全。
王拓:坚持不下去时,是什么给了你希望?
张巍:是自己。
王拓:把所有事务抽离,全心投入上上鲜需要多久?
张巍:12个月,把所有事情交接清楚。
王拓:人工、房租、水电的成本比例多少算合理?
张巍:人工控制在16%以内,房租10%以内,水电能源3%以内。
王拓:创业至今最有成就感的瞬间是什么?
张巍:有一次在地铁通道口,一位从我们店出来的奶奶拉着我的手,用兰州老品牌举例说“一定要像他们一样诚信赢天下,今天用的肉以后都要这么好”,还说“专门看你短视频来的,一定要坚持下去,小伙子,用不了几年你会像他们一样有钱”。那一刻特别有成就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