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vivo在东莞长安——这个梦想开始的地方,办了一场挺不一样的发布会。不只发产品,更像是一场“科技与人文”的生日派对。适逢三十周年,vivo不仅带来了首款MR设备vivo Vision探索版,还升级了影像战略,揭晓了影像大赛结果,信息量不小。
![]()
一句话总结:vivo不再只是一家手机公司。
胡柏山在现场说,“vivo走出了一条以科技为基、人文为魂的热爱之路”。你品,你细品——这条路,一走三十年。从步步高电话机起步,到功能机、智能机,再到今天的MR头显和影像生态,vivo始终围绕“人”做文章。
最重磅的,当然是vivo Vision探索版。
![]()
它不是跟风之作,而是“四年磨一剑”的系统创新。最直观的是——轻。只有398克,比同类产品轻了近一半,戴起来没那么压脸。vivo甚至研究了人呼气的压强,确保每个支撑点不超过6.628kPa,是真的把“舒适”当硬指标在做。
交互上也花了大功夫:眼动追踪精准到1.5°,手势识别支持26个自由度。你不再需要戳屏幕,而是“看一眼、动下手”,就能控制虚拟界面,更符合人的直觉。
![]()
显示方面,双目8K分辨率、P3广色域,还做了双眼一致性校准——这些都是为了不让你“晕镜片”。加上骁龙XR2+芯片的算力支撑,它不再只是个观影巨幕或者游戏头盔,而是一个指向“数字生活入口”的终端。
生态,是关键一步。
vivo这次没只讲硬件。从影音、游戏到办公,他们正在拉拢内容伙伴,试图让MR“有用”而不只是“好玩”。8月22日起,全国13个城市开放体验——很明显,vivo想让大家先“上头”,再说购买。
影像战略方面,vivo也升级了。
![]()
不再局限于夜景、人像、长焦、视频这四大赛道,而是走向“场景融合”。比如跟蔡司继续深化合作、推进影像可溯源与验证、甚至跨界医疗做便携裂隙灯……vivo的野心,是让影像能力溢出手机,进入更广的生态。
大赛获奖作品也同样体现人文关怀。年度最佳《太空战舰》充满想象力,组委会特别推荐奖《生命的源泉》则真实记录甘肃民勤种树防沙的坚韧女性——科技,最终服务的还是人。
三十周年,是一个句点,更是起点。
![]()
vivo明确提出“奔赴百年”的目标。而从手机到MR,从影像技术到影像文化,这条“本心之路”正越走越宽。如果说过去vivo是“埋头种因”,那么现在,它正在为下一个科技十年——悄悄布局。
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