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某大型保温管制造企业废气治理项目
项目背景
该企业位于华东地区,专业生产各类聚氨酯保温管材,年产量达50万米。在生产过程中,聚氨酯发泡环节产生大量有机废气,严重影响了周边环境,多次被周边居民投诉。当地环保部门要求企业在3个月内完成废气治理设施改造,确保排放达标。
废气成分及来源
废气主要来源于聚氨酯原料混合、发泡和熟化三个工序:
混合工序:M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聚醚多元醇等原料挥发
发泡工序:发泡剂(如环戊烷、HCFC-141b等)挥发
熟化工序:未完全反应的异氰酸酯单体和小分子胺类物质释放
主要污染物成分及浓度范围:
非甲烷总烃(NMHC):200-500mg/m³
苯系物:30-80mg/m³
异氰酸酯类:10-30mg/m³
颗粒物:50-150mg/m³
废气总风量约为30,000m³/h,温度在40-60℃之间波动。
处理工艺流程
针对废气特性,设计"预处理+活性炭吸附浓缩+催化燃烧"组合工艺:
预处理系统
旋风除尘器:去除大颗粒物
喷淋塔:采用专用吸收液(含胺类化合物)去除异氰酸酯
除雾器:确保后续设备不受水汽影响
活性炭吸附浓缩系统
采用双罐设计,交替吸附/脱附
蜂窝状活性炭,比表面积≥700m²/g
吸附效率≥90%,浓缩倍数8-10倍
催化燃烧系统(RCO)
贵金属催化剂,起燃温度220-250℃
热回收效率≥75%
燃烧室停留时间≥0.5s
自动控制系统
PLC全自动控制
关键参数在线监测(温度、压力、浓度等)
异常情况自动报警并切换至安全模式
最终效果
系统运行3个月后,经第三方检测机构连续72小时监测,结果如下:
非甲烷总烃排放浓度:≤15mg/m³(设计值≤30mg/m³)
苯系物排放浓度:≤2mg/m³(设计值≤5mg/m³)
异氰酸酯类排放浓度:未检出(设计值≤0.5mg/m³)
颗粒物排放浓度:≤8mg/m³(设计值≤15mg/m³)
所有指标均优于《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和当地特别排放限值要求。系统运行能耗约为45kW·h,年运行费用约32万元,较传统工艺节约20%以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