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徐婷婷 王振雅 石梦竹 周学津)从赣南老区到中原腹地,从抢救心跳骤停患者到帕金森病的远程控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如今,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星罗棋布,“家门口看大病”从愿景变为常态。这场以“大病不出省”为目标的医疗资源均衡化革命,正从一个个医院和医生的坚守中照进现实。
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国家队”专家的诊治
一个月前,河南省郑州市的马明鹏(化名)出现无明显诱因的胸痛。这天起床后,他又隐隐感到胸部不适,决定去医院看看。家人们听到医生说的“属于冠心病中风险最高的‘三支病变’,严重威胁生命安全”后都慌了。
家人本打算让他到北京就医,但了解到,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知名冠心病介入专家尹栋教授等“国家队专家”长期在郑州坐诊,便决定转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尹栋团队接诊后,详细评估后决定为马明鹏实施心脏介入手术。不到1小时,就顺利完成手术,处理了所有严重病变血管。
没过多久,马明鹏就出院了,他的感慨道出了众多患者的心声:“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国家队专家’的诊治,这让我免去了长途奔波的辛苦!”。尹栋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作为全国首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在“国家队专家”的支持下,本院医生也进行了多项复杂心脏疾病手术。
这样的案例在“十四五”期间已成常态。南方医院赣州医院肝胆胰外科团队在患者心跳骤停的绝境中,仅用2.5小时完成普外科最复杂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将医学教科书中的“不可能”变为现实。
“以前去北京看病都挂不上号,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找北京专家!”河北保定市刘素(化名)是一位肿瘤患者,她本想到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治疗,但体弱的身体根本经不起一趟趟往返……如今,随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落地保定,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距离刘素家仅有步行10分钟的路程,北京名医来此常驻,像刘素一样的患者再不用跑了。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华中分中心党委书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院长郭智萍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在家门口就能治好病,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就是要减少患者跨区域就医、减轻患者负担的民生举措。
优质资源下沉,大医院的医生开启“双城”通勤生活
实现家门口就能看好病的背后,是双城医者数万公里奔波的汗水,更是无数患者重获健康时眼里的光。
为了周一保定医院心血管科的病房查房、病历讨论及专家门诊等工作不受影响,在每周日晚,广安门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石洁就出门,乘坐高铁到保定,风雨无阻。从2022年7月起,广安门医院派出首批驻点专家到保定,第三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原保定市第一中医院)试运行。三年间,像石洁主任一样,广安门医院120多位医生开启了北京、保定“双城生活”。
每周一上午,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院长陈世波在北京参加由总院主要领导主持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专题例会”,汇报重要工作。会议结束就立即返回保定,参加当日下午医院职能部门工作协调例会。周二上午8点,他都会准时到门诊给患者看病,有时为了照顾没挂上号、外省来的患者,他毫不犹疑地给加号,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北京专家资源不再遥不可及。三年来,他在北京是知名专家,在保定是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者。往返北京保定数百次,行程万余公里,只为兑现一个承诺“让优质医疗资源在保定扎根”。
查阅学科文献、通过手机app查看病人情况、沟通疑难复杂病例……这是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外科副主任医师、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肿瘤外科副主任常晓峰在高铁上最常做的事。每周一清晨7点11分,北京西站经停的G485次列车,载着他开启每周至少四天的京保“双城”通勤生活。
![]()
2024年6月,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外科副主任医师、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肿瘤外科副主任常晓峰查房。受访者供图
2018年,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外科在保定设立病区,常晓峰成为首位常驻保定的病区副主任,那年他才32岁。初创时的保定病区,仅有4位医生,能处理的常规手术有限。为提升当地团队对儿童肿瘤的诊疗水平,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外科为保定病区编制了儿童常见肿瘤诊疗手册。京、保两地的医生也会通过线上MDT(多学科诊疗)的方式就疑难病例进行交流。
在常晓峰看来,在保定发展相关儿童医疗业务,确实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有“十四五”规划明确要建设国家医学中心的国家战略的有力支持,而北京儿童医院托管保定市儿童医院,也让我们有机会在保定建立病区,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机遇。
远程救治,技术攻坚书写救治奇迹
7月18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与南方医院赣州医院(赣州市人民医院)合作,顺利完成利用远程5G技术控制机器人及神经电生理辅助脑深部电极置入术(DBS)治疗帕金森病,填补了赣州医院神经外科远程程控机器人手术的技术空白。
![]()
7月18日,南方医院赣州医院手术现场。江西省卫健委供图
患者是一名老年女性,诊断为原发性帕金森病5年,服药效果逐渐下降,服药后剂峰异动明显、症状加重,生活不能自理,伴有精神症状,病情复杂,经诊断后具备施行手术指征。
![]()
远在千里之外的广东,由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远程操控手术机器人。江西省卫健委供图
远在千里之外的广东,由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龙浩主任医师通过5G技术指导、远程操控手术机器人。整个手术过程顺利,术中机器人运行良好。术后次日,该患者症状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可以下床活动。
江西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共建国家区域性医疗中心以来,对于疑难病例的诊断与手术治疗,充分利用高科技,借助强大“外援”,拉近了时空距离,实现了同质化医疗,降低患者就医成本。
未来发展,需要继续引平台、引人才、引技术、引管理
有人担忧,这样的模式是否能持续?这些都考验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每一个人。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党委书记、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党委书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总院长郑哲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要促进国家医学中心和对应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同质化”发展需要积极落实“四引战略”,做好引平台、引人才、引技术、引管理。要引进国家级平台的医疗资源,促进医院内学科建设集群发展,提升疑难危重症救治能力,让国家级‘大平台’成为医院的‘强基础’。同时,打造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加强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坚持‘输血’与‘造血’。要在第一时间引入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
江西省卫健委相关负责人指出, 面对未来的新任务,还将从四个方面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健全配套政策保障体系,严格履行运营管理责任,构建差异化区域辐射格局。统筹考虑建设方向、人口分布和地理位置等因素,按照全域覆盖、各有侧重、统筹兼顾的原则,按照优势学科分别牵头组建医联体和专科联盟,扩大中心影响力和辐射范围。
“越来越多患者在当地看病了”,广安门医院派驻保定医院担任副院长的马继征说,随着门诊服务量的大幅增长,现有的裕华路老院区渐渐无法满足患者就医需求,这也促使位于保定国际医疗基地的新院区建设要“快马加鞭”。
“医院也要搬到崭新、宽敞的新院区了!”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外科副主任医师、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肿瘤外科副主任常晓峰说,新的病房,新的环境,也是新的挑战。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这份答卷,不仅镌刻着“人民至上”的执政温度,更昭示着中国式现代化医疗体系的澎湃动能——让每一个生命的危急时刻,都能在家门口找到守护的曙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