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湖州日报)
转自:湖州日报
![]()
![]()
![]()
![]()
文/图 记者 徐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初秋清晨,海拔800多米的安吉县上墅乡董岭村云雾缭绕,阳光穿透云层,点亮了游客服务中心屋顶——一条红鳞白翼的“巨龙”俯身探首,气势凌云。这条“应龙”来自《山海经》,如今成了这个小村庄的新“图腾”。
“走,带你们去看看更多‘神兽’。”一身运动装、头戴遮阳帽的乡村CEO胡敏迎上前来,笑着邀记者乘上观光车,驶向高山之巅的“大荒之境”。
沿途生机勃勃:“七尾狐”咖啡馆外,店长正帮游客与七尾狐雕塑合影;青创团队正为新项目“南牧田”赶工忙碌;驻村00后大学生展示着新设计的《山海经》文创产品……
仅仅2年,胡敏和他带来的上古奇书,为这个老牌避暑山村按下了蜕变的加速键。在“大荒之境”景区的雾隐山房,山风送爽,胡敏讲述着他和董岭的“山海奇缘”。
1 村民闲谈,“唠”出灵感
“董岭,算是我相识20年的老朋友。”胡敏的乡村情结,源于父亲胡新江——20年前,曾参与过浙北大峡谷景区的策划和运营。儿时跟随父亲奔走的经历,在胡敏心中悄然埋下了一颗种子。
2012年,从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胡敏在北京做了5年“码农”,辞职后沿“陆上丝绸之路”远行。回望故乡时,他选择了返乡创业,创办了一家乡村文旅公司。
2019年,董岭村老书记王文贤邀请胡家父子“把脉”。彼时,村里133户农户中有90户经营农家乐,避暑旺季,日接待三四千人,表面繁荣却暗藏隐忧。“外人笑称董岭客群是‘3个8’,年纪80岁、晚8点睡、人均消费80元。说白了,就是发展模式跟不上时代了。”村干部万里坦言。
那次闲聊,胡敏虽没能马上拿出方案,却敏锐地捕捉到董岭的独特气质——幽深山路,云雾轻笼,俨然一处待开发的“山海秘境”。
2023年6月,新上任的村党支部书记王高峰再次邀请胡敏“上山看看”。王高峰在商场驰骋多年,虽年届50,干事却雷厉风行。
面对村里的急盼,胡敏却异常冷静:“我知道你们急,但得先找到文化的‘魂’。”他婉拒了立即签约,带领团队叩开一户户村民家门,倾听那些山野奇闻、代代相传的神怪故事。村民的随口一“唠”,都被他记在了本子上。
3个月后,胡敏交了一份让所有人都意外的方案——以《山海经》为魂,打造“山海秘境村”。这本上古奇书记载了550座山系、300余条河流与数百神异生灵,与董岭气质奇妙契合。胡敏先和王高峰“通气”,对方激动地一拍大腿。原来,这位书记内心也住着个“老顽童”。
同年9月8日,董岭村村民代表大会上,一本200多页的《董岭村主题村汇报方案》在大家手中传阅。胡敏先做了介绍。5分钟、10分钟、20分钟……会场里除了翻动书页的声音,竟没有一人发言。
“心里一直在打鼓。”胡敏回忆那时的场景时说。
沉默间,一名旁听多时的五六十岁的游客推门而入:“我在门外听了半天,觉得这个创意太有意思了。你们看我算不算个‘老妖精’?”
满堂大笑。
“这笑声一出,我就知道,这事成了!”胡敏笑道。
2 闯关克难,“秘境”终现
如今漫步董岭,恍如进入奇幻世界:游客服务中心的“应龙”蓄势待发,“大荒之境”景区的山海巨人静静伫立,“七尾狐”依偎咖啡馆,涂山秘境、妖妖岭大道引人探幽……从构思跃入现实,历时近2年,胡敏形容“像坐过山车,又像是一路闯关”。
去年3月,项目一期开工。为盯进度,胡敏每天要爬半小时山路往返偏远工地,1个月后,山海经广场、风狸快车、“七尾狐”咖啡馆等项目如期竣工。
“五一”假期期间,“妖精奇妙夜”璀璨开启。妖趣市集人头攒动,火焰鸟凌空飞舞……短短3天,活动吸引了游客近2万人次。
喧闹过后,胡敏和王高峰清醒认识到:“节庆引流终非长久之计,长远发展还需靠核心吸引力。”
于是,“大荒之境”景区的构想应运而生。“《山海经》中有一篇《大荒东经》,是对南方疆域的神话地理描述。我们嵌入各种神怪的展示以及业态体验,吸引更多年轻客群。”胡敏解释道。
但大项目需要大投入,董岭村集体财力有限,胡敏变身“招商专员”,四处奔走寻求合作。一家文旅企业承诺投资1000万元,但到了年底,对方资金链出了问题,取消了投资。
“知道消息那一刻,我的心凉了半截。”眼看绝佳创意可能搁浅,胡敏心有不甘。经历1个月的深思,他与父亲进行了一次坦诚的对话。父亲鼓励他:“既然你这么看好,就值得放手一搏!”
今年3月,王高峰接到胡敏的电话,听筒那端传来坚定的声音:“我自己掏钱来投!”这一决定瞬间点燃全村的信心。村集体迅速跟进入股,还发动村民参与众筹。多方资金支持下,“大荒之境”项目建设加速推进。
“我们的资金有限,必须用在刀刃上。”胡敏说,他们调整策略,转而打造了一批“小而精”的微项目和微景点,每个都巧妙地对应着一个《山海经》中的经典IP形象。
上月,“大荒之境”景区正式对外营业。乘坐观光车穿行景区,一路光怪陆离——10米高的木巨人双腿跪地;老墙面上绘有巨鲲遨游;暮光森林中,藏着一个个“树精灵”……
与此同时,胡敏还将玛尼堆、风马旗、藏风旅拍、酥油茶等浓郁的藏地风情元素融入景区,打造出别具一格的“江南小西藏”,为游客带来丰富多元的沉浸体验。
“我们已经打卡了,你们下次一定要来董岭玩呀!”下山途中,偶遇游客正通过视频向朋友推介董岭,胡敏脸上露出会心的笑容。
“开业仅1个多月,景区已接待游客近3万人次。”王高峰告诉记者,这火爆的人气让村里又有了新的烦恼——每逢周末,蜂拥而至的游客常常挤爆上山道路。“咱们的基础设施建设,真得抓紧升级了!”他笑着说。
3 携手同心,招手“未来”
如今,胡敏的“招商专员”身份未变,不过和之前“求人来投资”不一样,现在被投资者追着跑。
与记者下山后,他就赶去接待了一名来自本地的投资商,这已是对方本月第三次造访董岭了。他带来的朋友在董岭玩一圈后,也萌生了投资的意愿,他们觉得董岭的设计新奇,未来可期。
文化破局、业态焕新之后,董岭的下一站指向哪里?胡敏的答案清晰而坚定——聚集更多志同道合的合伙人,让董岭变得更潮、更好玩。
在董岭村市集一间不大的工作室里,00后大学毕业生张宇洋正埋头专注创作。今年2月,胡敏走进高校推介董岭,学艺术创作、把《山海经》作为毕业课题研究对象的张宇洋和他一拍即合,毫不犹豫地背起双肩包就来到了董岭。
“我们为他提供了1年免租支持,邀请他设计董岭专属的《山海经》文创系列。”胡敏说。
95后的“七尾狐”咖啡馆主理人小郑驻村已近1年,对这里更喜欢了。“如今‘大荒之境’正式运营,我们家‘七尾狐’小白的朋友也越来越多了。”他笑着说,这座咖啡馆在董岭找到了它的“精神图腾”。
有人只身前来,也有人结伴而至。37岁的周渊与两位伙伴,在胡敏的促成下,今年联手投资了“南牧田”项目。“这个月就开始试营业,我们会融入餐饮、露营,还有一个以青山为幕的绝佳打卡点,云雾天格外出片!”周渊信心十足。
更可喜的变化在悄然发生。随着“大荒之境”景区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游客,村里已经集聚了10家民宿,这也让传统农家乐业主感到了转型的迫切。“目前已有10多家‘农家乐’由00后、90后接手打理,正在积极向民宿业态升级。”王高峰告诉记者。
夜色渐深,村委会办公室里依旧灯火通明,王高峰再次翻阅那本《董岭村主题村汇报方案》,“目前只完成了不到10%,路还长着呢……”话语间有期许,也有紧迫。
“不急!”胡敏目光灼灼,声音有力,“只要我们携手同心,一定能打造出一个生机勃勃的‘新董岭’!”
成长日记
1.2023年6月 带领团队来村里调研
父亲以前运营过浙北大峡谷景区,如今我来运营董岭,这份缘分太珍贵了。正因如此,我要沉下心来,找到董岭村最大的特色来发展。
2.2023年9月 完成董岭村整体策划方案
这份策划书是董岭村和《山海经》的一次碰撞!它既是我们3个月调研的成果,也有董岭村未来的一幅画卷。
3.2024年5月1日 “七尾狐”咖啡馆、山海经广场等项目完工,“妖精奇妙夜”举办
太热闹了!董岭村来了这么多人,看来我们对董岭的规划是可行的。不过,活动之后,我们还需要更大的载体来实现“山海秘境村”的梦想。
4.2024年10月 上山道路沿线美化工程完工,为“大荒之境”景区打下基础
这条道路是在多方支持下完成的,更增添了我们打造景区的信心!
5.2025年7月2日 “大荒之境”景区对外营业
董岭村有自己的景区了!希望更多的游客能来游玩,也希望董岭能汇聚更多的创意与实干。
成长观察
董岭村的“山海经”奇迹
——从文化赋能看乡村振兴新范式
牟文建(浙江省新时代乡村研究院院长,乡立方集团联合创始人、首席战略官)
我曾多次深入安吉县董岭村调研,目睹了这个高山村庄的华丽蜕变。乡村CEO胡敏带领的这场乡村运营实践,不仅是一场创意实践,更是一次对乡村振兴本质的深刻探索——它精准诠释了“从找魂到找人,从找钱到找路”的闭环路径,为新时代乡村发展树立了鲜活样板。
一、找魂:文化为根,激活沉睡的绿水青山。董岭村的困境曾是许多乡村的缩影——自然资源优越,却因模式单一而骑虎难下。胡敏的智慧在于摒弃了简单复制“农家乐”的套路,转而从乡土文脉中“找魂”。他捕捉到村民口述的神怪传说与《山海经》的契合点,将“云雾秘境”转化为“山海秘境村”IP。这一“无中生有”的文化赋魂,绝非空中楼阁——它根植于本地生态,以550座山系、300余条河流的典籍元素为蓝本,让绿水青山真正化为金山银山。今天,山海经广场、木巨人雕塑等微景点,不仅吸引年轻游客,更让村民重拾文化自信。这证明,乡村振兴的“魂”不在远方,而在脚下土壤的历史与想象中。
二、找人:青春为翼,构建多元合伙生态。乡村凋敝的核心是人才流失,胡敏却以“找人”破局。他主动出击:赴高校宣讲,吸引张宇洋等大学生驻村设计文创;孵化“七尾狐”咖啡馆;牵线80后投资者打造“南牧田”露营项目。这一“由老转新”的合伙人队伍,正是乡村活力的源泉。正如我所见,如今董岭的农家乐业主主动升级,现代风民宿与藏式旅拍并存——胡敏以IP为纽带,将外来创意与本土经验融合,形成了“政府+运营者+村民+青年创客”的共治生态。这种“找人”策略,不仅解决了人才断层,更孵化了可持续的创新基因。
三、找钱与找路:创新为刃,破解融资与路径困局。资金短缺常是乡村项目的“拦路虎”,胡敏的突围展现了浙商的务实韧性。当投资商撤资,他果断自掏腰包,以“微项目”撬动大景区:风狸快车等小而精的业态,成本可控却体验感十足;“大荒之境”景区开业1个多月吸客近3万人次。这背后是“刀刃上花钱”的智慧——胡敏亲力设计采购,结合藏地元素打造“江南小西藏”,实现多元化变现。在路径上,他坚持“由点到面”,从2024年5月“妖精奇妙夜”试水,到2025年7月景区开业,以数据验证模式,再逐步扩展研学、旅拍等业态。这种渐进式“找路”,规避了冒进风险,为同类乡村提供了可复制的融资模板和发展节奏。
董岭的变迁,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注脚。胡敏以沉下来的匠心,将神话IP转化为经济动能。董岭模式的核心启示有三:其一,文化是差异化竞争的“武器”;其二,青年人才是激活乡村的关键变量;其三,“微创新+数据驱动”的路径比“大干快上”更可持续。当前,基础设施瓶颈提示我们,未来需强化数字化运营与生态承载力平衡。乡村振兴非一日之功,唯以文化铸魂、以青春赋能、以韧性开路,方能在山海之间书写不朽传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