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永信师弟释永旭的坠落:涉黑被捕,供出背后势力也难挽结局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你们少林寺的人,都是这么不要脸的吗?"

村民王五生捂着流血的脸,愤怒地瞪着眼前这个身穿灰色僧袍的光头男人。

"老子就是少林寺出来的,你能怎么样?"释永旭一脚踢翻水桶,冰冷的井水四溅,"以后这水库就是我的!"

围观的十几名村民噤若寒蝉,没人敢上前。这里是河南偃师大口镇,2006年的夏天,闷热得让人喘不过气。

"你不是想要这块地吗?跪下,给我磕三个头!"

王五生的妻子发出一声惊叫,但很快被身边的邻居捂住嘴巴。所有人都知道,在这个地方,没人敢惹眼前这个"活佛"。

王五生在妻子惊恐的目光中缓缓跪下,膝盖重重砸在石头上。

释永旭狞笑着点燃一支烟,望向远处的牛心山。夕阳西下,山顶上他亲手重建的洪江寺金光闪闪。眼中闪过一丝他自己都没察觉的不安——这种不安,在三年后将彻底摧毁他的帝国。



01

1985年的冬天,嵩山少林寺山门前跪着两个衣衫褴褛的少年。

16岁的刘应成(释永旭)从河南邓州一路乞讨而来,双脚已经磨出血泡。他身边跪着的,是同样贫苦出身的刘应城(释永信)。两人在山门前整整跪了一夜,直到第二天清晨,少林寺方丈释行正才缓缓走出。

"阿弥陀佛,两位施主为何跪在山门?"

"师父,我们想出家。"刘应成抬起头,眼中满含泪水,"家里太穷了,经常被人欺负,我们想在佛门找一条活路。"

释行正看着这两个少年,眼中闪过一丝怜悯:"既然佛缘已到,那就随我进寺吧。"

就这样,两个苦命的孩子成了师兄弟,都是永字辈弟子。刘应成法号释永旭,刘应城法号释永信。

初入寺院的日子清苦而安宁。释永旭天性聪颖,很快就掌握了各种佛门礼仪。更重要的是,他发现了自己的经商天赋。

9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嵩山。少林寺开始接待越来越多的游客,香火钱日渐丰厚。释永旭敏锐地察觉到商机,主动请缨接手寺院的法物流通处。

"师兄,这活没人愿意干,脏累不说,还容易得罪人。"释永信劝他。

"正因为没人干,所以才有机会啊。"释永旭笑着拍拍师兄的肩膀。

事实证明,释永旭的判断是对的。在他的经营下,原本只是卖些香烛纸钱的小摊位,很快发展成规模庞大的法物流通处。



佛珠、护身符、开光饰品,应有尽有。到了90年代中期,法物流通处每天的收入都超过万元。

释永旭的两个哥哥王云龙、王云雷也陆续从老家赶来,专门负责货物运输。一家人在少林寺过得风生水起。

但好景不长。

1996年的一个深夜,释永信敲开了释永旭禅房的门。

"师弟,我们需要谈谈。"释永信的表情严肃。

"什么事这么急?"释永旭放下手中的账本。

"法物流通处的事。"释永信在蒲团上坐下,"寺管会开会决定了,要收回法物流通处的经营权。"

释永旭的脸色瞬间变了:"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从下个月开始,法物流通处由寺院直接管理。你可以继续在那里工作,但不再享有经营权。"

"不可能!"释永旭猛地站起来,"这是我一手建起来的!没有我,法物流通处就是个破摊子!"

"师弟,你冷静点。"释永信的语气依然平和,"寺院需要更规范的管理,这是大势所趋。"

"规范?"释永旭冷笑,"你是想要那些钱吧?"

两人的争吵越来越激烈。最终,释永旭愤然摔门而出:"总有一天你会后悔的!"

临走前,他神秘地拍了拍怀中的录音笔:"好聚好散,但有些话我都记着呢。"

释永信看着师弟离去的背影,心中涌起一股不详的预感。但他没想到,这句话会在二十多年后成为压垮自己的最后一根稻草。

02

离开少林寺后,释永旭并没有还俗。他知道,在这个时代,僧人的身份是最好的保护伞。

2003年,释永旭带着从少林寺积累的财富和人脉,以及那些"保险",来到了河南偃师市大口镇。这里远离县城,民风淳朴,正适合他重新开始。



经过实地考察,释永旭选中了牛心山上的一座破旧奶奶庙。山不高,但位置绝佳,既能俯瞰整个大口镇,又足够偏僻,适合他的"事业"发展。

改造奶奶庭的资金来源一直是个谜。村民们只知道,这个从少林寺来的和尚突然就有了数百万现金,不仅重建了寺庙,还修了上山的石板路。

"师父,您这钱是从哪来的啊?"当地包工头袁明山曾经试探性地问过。

释永旭只是淡淡一笑:"佛祖保佑,善男信女的供养。"

但袁明山心里清楚,这绝不是什么供养那么简单。一个刚到偃师的外地和尚,哪来这么多信众?

不过袁明山很聪明,他知道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更重要的是,他看出了释永旭身上的野心和手段。这样的人,值得投靠。

袁明山在当地有一定影响力,他的加入为释永旭打开了局面。

很快,袁寨村的袁纪军、袁占京、袁银保、袁文锋、袁林通等人也相继投靠。加上释永旭的两个哥哥王云龙、王云雷,一个以释永旭为核心的利益集团初步形成。

重建后的寺庙被命名为"洪江寺",释永旭自立为住持。但他的野心远不止于此。

2004年,释永旭成立了嵩山少林禅武学校,自称"少林武僧总教头"。虽然少林寺方面从未承认过这个头衔,但在偃师当地,很多人还是信以为真。

学校招收了数百名学员,既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武术爱好者,也有不少当地的问题青年。这些学员在接受武术训练的同时,也成了释永旭可以随时调动的"武装力量"。

凭借着"少林寺高僧"的身份和手下的势力,释永旭在偃师的地位迅速上升。2007年,他当选为偃师市佛教协会副会长。2010年,又升任会长。2012年,更是当选为偃师市政协委员。

表面上看,释永旭已经是偃师宗教界的头面人物,社会地位显赫。但知情人都明白,他真正的权力来源并不是这些头衔。

每当有人质疑他的权威时,释永旭总是意味深长地说:"我手里有东西。"

这句话的威力是巨大的。不仅当地官员对他客客气气,就连一些不明就里的外地干部,在听到这句话后也会变得小心谨慎。

到底是什么"东西"让释永旭如此有恃无恐?这个秘密,直到2019年才被彻底揭开。

03

有了权力和地位,释永旭的行事风格也越来越霸道。

2006年的那个夏天,就发生了开头的那一幕。王五生是大口镇山张村的村民,受镇政府委托管理村里的水库。这本来是个没有工资的苦差事,唯一的好处就是可以在水库里养鱼,收成全归自己。



王五生兢兢业业地管了好几年水库,每年靠卖鱼能有几千元收入,勉强补贴家用。但释永旭承包牛心山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那天下午,释永旭带着几个手下突然出现在水库边。

"老王,以后这水库你别管了。"释永旭点燃一支烟,语气平淡。

"为什么?"王五生不解,"这是镇政府安排的,我又没做错什么。"

"山上的水是我的,流到水库里也是我的。"释永旭指了指牛心山,"我承包了整座山,水库自然也归我管。"

"这不合理!水库是集体财产,你怎么能说占就占?"王五生据理力争。

释永旭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老子跟你讲道理,你还蹬鼻子上脸了?"

接下来就是开头的那一幕。王五生被逼下跪,从此再也不敢接近水库。失去了这块重要收入来源,王五生一家的生活更加困难。

但这只是释永旭暴行的冰山一角。

2008年,大口镇几个村的村委会换届选举,释永旭直接干预选举过程。他带着武校的学生,开着几辆车堵住选举会场的大门。

"今天谁不投袁明山,就是跟我过不去!"释永旭站在车顶上大声喊话。

当时在场的村民焦纪安回忆:"他们砸了五个选举点中的三个,选票都被撕烂了。我们根本没法正常选举。"

为了确保袁明山当选村主任,释永旭的人还挨家挨户上门威胁拉票。

"袁明山是我们的人,你们必须投他一票。"手下们对村民说,"谁要是投别人,后果自负。"

在这种恐怖氛围下,袁明山顺利当选。从此,袁寨村实际上成了释永旭势力范围内的一块"飞地"。

更过分的是对水资源的控制。释永旭承包牛心山后,竟然限制山下村民的灌溉用水。一百多亩农田因为缺水而减产,村民们敢怒不敢言。

"他说这山上的水都是他的,不让我们随便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民说,"可我们祖祖辈辈都是用这水浇地的,凭什么说断就断?"

除了经济控制,释永旭还经常使用暴力手段。多名村民遭到他手下的殴打,有的甚至被砍伤,但没人敢报警。

"在大口镇,没人敢惹释永旭。"当地一位村干部说,"连镇政府都要给他三分面子。"

释永旭成了大口镇真正的"土皇帝"。他的话就是法律,他的意志就是一切。在这种高压统治下,当地民众过着战战兢兢的日子。

但释永旭没有意识到,他的每一次暴行都在为自己挖掘坟墓。正义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2019年5月11日晚11点,专案组会议室内。

扬声器里传出熟悉的声音,刑警队长的脸瞬间煞白如纸。他猛地冲向录音机,手指剧烈颤抖着按下暂停键。

"妈的!关门!马上关门!"队长嘶吼着,"所有人,立刻签保密协议!"

室内八名警察面面相觑,几人已经瘫坐在椅子上。一名老刑警喃喃自语:"完了...这要是传出去,不止释永旭要死,我们所有人都得..."

队长一把抓住话筒,声音沙哑:"立即上报省厅!这案子我们办不了了!"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