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他是中国铁路第一任董事长,基层线路工出身,为铁路发展贡献巨大

0
分享至

陆东福1955年11月28日出生在江苏丹阳,这地方靠近长江,交通不算发达,但他从小就接触到铁路相关的活计。1973年11月,刚满18岁,他就进了上海铁路局,当起了线路工。

那时候,铁路工作苦累,主要是维护轨道,确保列车安全运行。他从学徒开始,一步步干到工长,负责小队的日常任务。工作几年后,因为表现好,他被选去中央团校学宣传,之后转到团委干宣传部长和书记。

从1981年起,他陆续在上海铁路局的团委和政治部任职,管宣传、纪检这些事。1990年代,他当过纪委副书记、工程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济师,还管过轨道交通项目。像明珠线工程,他就负责指挥和总经理工作。

那段时期,上海的铁路和地铁建设正热火朝天,他参与其中,推动了局里的发展。2000年11月,他升到上海铁路局局长,这在全国铁路系统里是个大位置,管着大片区域的运营和建设。在他手里,上海局的业绩上去了,成为全国前列的单位。



2003年7月,他调到铁道部当副部长,一直干到2013年3月。那十年,铁道部在推动全国铁路网扩展,他参与决策,处理规划和监管的事。铁道部改制后,他转到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同时当国家铁路局局长,这是新机构的头一任。

国家铁路局主要管铁路监督和标准制定,他在那儿干了三年多,确保铁路安全和规范运行。2016年9月,他先当中国铁路总公司党组书记,10月就升总经理。这公司是央企,级别正部级,负责全国铁路的运营管理。他上任后,铁路系统面临不少挑战,比如高铁建设速度和债务问题,但他调整策略,继续推进关键项目。

2018年12月,中国铁路总公司改成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他成了第一任董事长。这公司注册资本上万亿,职工两百多万,是个庞大体系。作为董事长,他管战略方向,重点是高铁建设和技术创新。

之前有些项目放缓,他上台后恢复了不少线路的建设,还提高了标准。比如,一些新线原本设计简化,他要求升级,确保速度和安全达标。这让中国高铁网更密实,里程从两万多公里增长到四万多公里,覆盖了更多城市和乡村。铁路不光是运人,还拉动经济,他推动货运改革,增加中欧班列的数量,让货物运输更高效。

在技术上,他重视自主化。复兴号动车组就是在他任上推出的,2017年投用,这列车时速350公里,全是国产技术,标志着中国铁路从跟跑到领跑。之前依赖进口部件多,他组织团队攻关,实现了核心部件自产。

这不光省钱,还提升了国际竞争力,现在复兴号出口到国外,成了中国制造的代表。铁路装备出口增长快,他参与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帮其他国家建高铁。



他特别注重一线职工。铁路工人条件苦,尤其在高原和偏远地方。他当领导后,提高了工资水平,改善了宿舍和食堂设施。数据显示,一线员工收入年年涨,幸福指数上去了。

这不是空谈,他每年去工地调研好几次,包括川藏铁路那样的难点工程。那条线海拔高,施工难,他去检查进度和安全,确保资源到位。职工们干活更有劲头,铁路系统的凝聚力强了。



铁路发展到今天,离不开他的推动。从2008年京津高铁开通,到现在高铁网四通八达,他参与了整个过程。铁道部时期,他就管规划,后来在总公司和集团,继续深化改革。改制后,公司变成企业化运作,他调整管理模式,引入市场机制,提高效率。

债务问题是个老难题,他通过融资和优化运营,控制住了风险,让铁路可持续发展。国际上,中国高铁成了金字招牌,速度快、安全好,事故率低,这和他强调的技术和标准有关。

他退休后,铁路还在往前走。2022年7月22日,67岁的他卸任董事长,由别人接手。公司继续扩展网络,2023年高铁里程超4.5万公里,客运量恢复到疫情前水平。货运也创新高,中欧班列开行上万列,连接欧洲多国。

技术上,智能高铁在试点,复兴号升级版投用,时速更高。职工福利没停步,培训和保障加强了。他的经历启发很多人,从基层干起,靠学习和实干上位,这在铁路系统是榜样。



中国铁路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一,高铁里程占全球七成,这背后是几代人的努力。他作为第一任董事长,贡献大,从线路工到顶层,经历了全过程。铁路不光是交通工具,还拉动就业和经济,惠及亿万人。像西部开发,高铁通了,旅游和物流就活了。

东部城市群,铁路网密,出行方便。这样的变化,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受益。未来,铁路还会向智能化和绿色方向走,他奠定的基础,会继续发挥作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女同事欠我两万不还,说要钱没有要人随便,我迫不得已去了她家

女同事欠我两万不还,说要钱没有要人随便,我迫不得已去了她家

小莫哥哥野钓日记
2024-03-14 19:01:10
被剪刀差剪掉的一生:1.8亿农村老人为何只能靠百元养老金度日?

被剪刀差剪掉的一生:1.8亿农村老人为何只能靠百元养老金度日?

霹雳炮
2025-11-02 20:52:08
忠告全天下子女:再孝顺,也不要为年过70的老父老母;做这4件事

忠告全天下子女:再孝顺,也不要为年过70的老父老母;做这4件事

文雅笔墨
2025-11-10 08:33:17
斯基拉:尤里奇将很快被解雇,预计未来几小时内宣布

斯基拉:尤里奇将很快被解雇,预计未来几小时内宣布

懂球帝
2025-11-10 15:15:08
11月开始,四大“降价潮”要来了?普通人终于能省点钱?

11月开始,四大“降价潮”要来了?普通人终于能省点钱?

猫叔东山再起
2025-11-10 09:10:03
王晶揭刘嘉玲被绑架内幕:在大厦门口拖走,下一个目标就是李美凤

王晶揭刘嘉玲被绑架内幕:在大厦门口拖走,下一个目标就是李美凤

暖心萌阿菇凉
2025-09-30 22:08:31
刚开播就骂声一片,央八力挺却差评如潮,一级演员被指戏混子

刚开播就骂声一片,央八力挺却差评如潮,一级演员被指戏混子

白面书誏
2025-11-10 12:26:54
有人记得这位上海美女主持人吗,身材保养的很好,50多岁魅力无限

有人记得这位上海美女主持人吗,身材保养的很好,50多岁魅力无限

可乐谈情感
2025-11-10 14:51:47
事发上海早高峰!老人被撞多处骨折,肇事者逃逸,他拿出关键证据

事发上海早高峰!老人被撞多处骨折,肇事者逃逸,他拿出关键证据

环球网资讯
2025-11-10 15:31:06
人民日报怒批,一拳就被KO的武学大师马保国,当下口碑再迎反转

人民日报怒批,一拳就被KO的武学大师马保国,当下口碑再迎反转

带你逛体坛
2025-11-05 15:53:49
中央公布重要文件,2026年养老金有望继续增长,哪几类人更受益?

中央公布重要文件,2026年养老金有望继续增长,哪几类人更受益?

一只番茄鱼
2025-11-10 15:24:15
一位常年和老虎打交道的护林员告诉我:90%的人都不知道

一位常年和老虎打交道的护林员告诉我:90%的人都不知道

忠于法纪
2025-10-29 09:24:43
男子10万娶二婚女子,晚上亲密时发狂 自言自语,女方母亲隐瞒

男子10万娶二婚女子,晚上亲密时发狂 自言自语,女方母亲隐瞒

风起见你
2025-11-10 13:54:30
他100多位情妇,曾9女同床,包养费达上亿元,但下场无比凄凉

他100多位情妇,曾9女同床,包养费达上亿元,但下场无比凄凉

boss外传
2025-10-20 00:00:03
祖雄兵曾琦合传

祖雄兵曾琦合传

王晓爱体彩
2025-11-10 01:16:12
李湘回湖南娘家!父母住大别墅,客厅堆满鲜花,她却不敢露全脸

李湘回湖南娘家!父母住大别墅,客厅堆满鲜花,她却不敢露全脸

生性洒脱
2025-11-10 11:44:22
商务部:暂停对韩华海洋株式会社5家美国相关子公司实施反制措施一年

商务部:暂停对韩华海洋株式会社5家美国相关子公司实施反制措施一年

界面新闻
2025-11-10 13:04:32
央视透露003型二号舰也在量产,一信号让西方胆寒

央视透露003型二号舰也在量产,一信号让西方胆寒

世家宝
2025-11-10 15:12:13
当年追刘德华追到家破人亡,如今她47岁独居未婚,王晶说得真对

当年追刘德华追到家破人亡,如今她47岁独居未婚,王晶说得真对

手工制作阿歼
2025-11-09 12:56:40
伊朗将启动货币改革 删除面值末四个零

伊朗将启动货币改革 删除面值末四个零

新华社
2025-11-09 23:51:08
2025-11-10 16:51:00
芳芳历史烩 incentive-icons
芳芳历史烩
人人心藏历史敬畏, 感激岁月馈赠
5896文章数 164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幼儿园园长被指贪污1079万:承包幼儿园 没有非法占有

头条要闻

幼儿园园长被指贪污1079万:承包幼儿园 没有非法占有

体育要闻

战绩崩盘!东契奇交易余震撕裂独行侠

娱乐要闻

郝蕾风波升级?

财经要闻

俄罗斯大幅加税 中国汽车出口骤降58%

科技要闻

荷兰“玩脱”后,大众本田终于拿到芯片了

汽车要闻

智能又务实 奇瑞瑞虎9X不只有性价比

态度原创

家居
本地
亲子
艺术
教育

家居要闻

现代自由 功能美学居所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亲子要闻

一岁多的宝宝默默给妈妈剥了一颗完美的葡萄

艺术要闻

“隶书之冠”刘炳森:楷书艺术之美惊艳四座

教育要闻

山东省青岛第二卫生学校组织学生会干部开展红色研学与能力培训活动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