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香港历史学家,全国政协委员、岭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刘智鹏最近颇为忙碌。一方面他在不同的活动中,做了很多关于香港抗战的讲座;另一方面他还利用业余时间,调研香港抗战的相关遗迹,推动香港抗战文物径的恢复工程。
![]()
△香港沙头角抗战纪念馆外观。
刘智鹏表示,抗战时期,香港民众除了提供物质上的支援外,更有直接参军参战投身游击队行列的。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以下简称港九大队)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也是香港沦陷期间唯一一支成建制、由始至终坚持抵抗的抗日武装力量,这支主要由香港市民组成的队伍成为香港抗战的中流砥柱。港九大队及其影响下香港民众抗击日军的史迹和遗址,也成为香港珍贵的历史记忆。
“目前,沙头角抗战纪念馆已经成为香港展示港九大队历史的国民教育基地,有助于公众了解香港在日占时期的抗战历史。此外,还有一些抗战纪念碑、大屿山文物径等相关遗迹也在恢复建设中。”刘智鹏说,沙头角抗战纪念馆前身是罗家大屋,抗战时期,罗家11位成员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港抗日斗争,罗家被誉为“香港抗日一家人”。
“1941年12月8日,日军越过深圳河进攻香港,英军抵抗了18天后投降。同期,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派出武工队挺进香港。12月10日凌晨,罗汝澄带领武工队进驻沙头角,罗家大屋也成为武工队在香港的首个落脚点。”刘智鹏娓娓道来那段史实。他说,如果你认为港九大队是属于老兵的回忆,那就错了。事实刚好相反,当时参与游击队的香港人,许多正值风华正茂,有的甚至未成年就加入了独立大队担任“小鬼通讯员”,承担传递情报、通讯联络等重要任务。
“在那些年轻人当中,更不乏来自香港名校的学生,例如英华女校、圣保禄学校、皇仁书院等。当年,他们放下书包,走入山林,为国捐躯。这群年轻人之中,没有哪一位天生是英雄,只因时势逼人、信念驱动,于是团结一致地以血肉之躯抗战前线、保卫国家,展现出坚毅不屈的家国情操。”刘智鹏认为,历史教育的意义,在于从过去汲取经验与智慧,指引未来。缺乏历史教育的社会,青年人会容易迷失,不知自己从何而来,又将往哪而去。
这样让刘智鹏联想到前几年香港发生的非法暴力事件中,部分年轻人受到蛊惑、迷失身份的行为,“时刻提醒着我们历史教育的重要性。”
香港从未脱离中国历史的主轴,即使是1840年以后也没有改变。这是刘智鹏始终强调的。“例如五四运动的精神价值对香港青年的影响,以及抗日战争中的积极支援和参与等,香港始终与国家发展紧紧相连。香港年轻人更可以通过这些历史事件清楚理解香港在国家发展中担当的角色,从中找到身份的归属与价值。”刘智鹏深有感触地说,正是因此,年轻人有必要认识抗战历史,这不仅是对先烈的尊重,更要了解今日安稳的生活来之不易以及前人付出的努力和贡献。
多年从事青年教育工作让刘智鹏认识到,要让历史教育对年轻人来说不沉闷乏味,最重要的不在于“教”,而是“感”。“当年轻人了解到与自己年龄相近的抗日小队员,在风雨中守护香港的不同故事,就能够真切体会何谓‘以天下为己任’。80多年前的抗战历史,正因为时间久远,我们更应把握机会将历史‘活化’,让它成为激励青年的精神资源,产生共鸣。”刘智鹏如是说。
记者:刘圆圆
文字编辑:刘圆圆
新媒体编辑:莫愁
审核:周佳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