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常见的黑白花奶牛于1980年引进,然而中国人喝牛奶的历史,却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朝。
上千年的牛奶发展,在中国形成了特有的“牛奶文化”。早在汉朝时,当时懂得享受生活的贵族们就知道陕西一带的牛奶味道最好,其次则是河南与山西。
近现代,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养殖户们为了保证奶牛出奶的效率和质量,充分将科学与养殖相结合。
探访一些大型养殖场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很多奶牛身上被挖了个洞,据工作人员介绍,他们还要经常用手去掏,这是为什么?奶牛不会感觉到痛吗?
一、关于牛胃
牛属“反刍”动物,所谓“反刍”在中国民间又被称为“倒嚼”,顾名思义,是指将未消化的食物从胃里返回嘴中再次咀嚼。
所以,我们平常看到牛一直在嚼着东西,小时候还会感到很好奇,牛一天到晚到底在吃什么?
当然不会是口香糖,而是胃里的食物。那么,你知道牛是如何做到的吗?
一般来说,哺乳动物的胃部只能有一间房(也就是胃腔),而牛却有四间房,分别是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
牛的瘤胃(胃腔)比例最大,作用也最大,因为它主管储存,牛吞食的所有食物都会放入瘤胃中进行降解。
注意,这里是“降解”。牛的瘤胃并不具备消化腺,无法产生胃液,只能由体内的微生物菌进行消化。
经过瘤胃的初步浸泡软化后,食物会通过“逆呕”再次回到牛口中,进行再次咀嚼。
通过混入唾液再吞咽进入瘤胃 ,也可以由瘤胃陆续进入网胃,再由网胃返回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