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退休后帮女儿带外孙,当看到女婿手机里给我的备注,果断回了老家

分享至

“小雯,不是妈不想帮你,是妈真的想家了。”

就在这时,小李回来了。

他说忘了拿文件,进门就看到我们两个人在哭。

“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他问道,语气里有些紧张。

女儿抹着眼泪说:“我妈要回老家,不帮我们带孩子了。”

小李的眼中闪过一丝我所熟悉的轻松,但很快就掩饰住了。

01

六十岁生日刚过,我就正式退休了。

在纺织厂工作了四十年,突然闲下来还真有些不习惯。

每天除了买菜做饭,就是和小区里的老姐妹们聊天打牌,日子过得平静却有些空虚。

直到女儿小雯打来电话,说她怀孕了。

“妈,您要当外婆了!”电话里女儿的声音充满了兴奋。

我握着电话的手都在颤抖,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这些年来,女儿在外地工作,一年也就回来两三次。

虽然每个月都会给我寄生活费,电话也经常打,但我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现在好了,不仅女儿要生孩子,我还能帮着带外孙,想想就觉得生活有了新的意义。

怀孕期间,我隔三差五就给女儿打电话,询问她的身体状况。

有时候还会寄一些老家的特产过去,都是对孕妇身体好的东西。

女婿小李偶尔也会接电话,总是很客气地叫我“妈”,说话也很温和。

我对这个女婿的印象一直不错,知道他对女儿很好,工作也稳定。

十月怀胎,女儿终于生下了一个白白胖胖的男孩。

视频通话里看到小外孙的那一刻,我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那个粉嫩的小家伙,睡得那么安静,小手握成拳头,简直可爱极了。

“妈,您要不要过来帮我带带孩子?”女儿在电话里小心翼翼地问。

“要!当然要!”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女儿说她产假结束后就要上班,小李工作也忙,请保姆又不放心,最好还是家里人带孩子。

我二话不说开始收拾行李,把老家的事情都安排好。

邻居张大妈还劝我:“老王,你一个人在家习惯了,去女儿家能适应吗?”

我摆摆手:“有什么不适应的,去帮女儿带孩子,天经地义的事。”

收拾行李的时候,我特意带了很多老家的特产。

有我自己腌制的咸菜,还有晒的干菜,都是女儿从小爱吃的。

还带了一些给小外孙的小衣服,都是我一针一线缝制的。

虽然现在的年轻人都买现成的,但手工缝制的衣服穿着更舒服。

坐在开往女儿所在城市的火车上,我心情激动得像个孩子。

这是我第一次为了带外孙出远门,想到马上就能每天看到小外孙,我的心都要融化了。

火车站接我的是女婿小李。

他穿着一身西装,看起来很精神,见到我就主动帮忙拎行李。

“妈,路上辛苦了吧?”他的态度很好,让我心里暖暖的。

“不辛苦,不辛苦,能来帮你们带孩子,我高兴着呢。”我笑着说。

从火车站到他们家,开车要一个多小时。

路上小李给我介绍这个城市的情况,说话很客气,让我感觉很受欢迎。

到了家里,女儿小雯抱着孩子在门口等我。

看到我的瞬间,她眼圈就红了:“妈,您来了。”

我赶紧放下行李,小心翼翼地接过外孙。

小家伙比视频里看到的还要可爱,皮肤白嫩嫩的,小嘴巴像个樱桃。

他睁着乌黑的眼睛看着我,好像在认人似的。

我的心都要化了,忍不住轻抚他的小脸蛋。



“小宝贝,我是外婆,以后外婆天天陪你玩。”我轻声说着。

女儿家的房子不大,三室一厅,但装修得很温馨。

他们把次卧收拾出来给我住,房间里有独立的卫生间,很方便。

“妈,您看看还缺什么,我们再去买。”女儿很贴心。

我摆摆手:“什么都不缺,能住就行。”

其实房间确实收拾得很用心,床单被套都是新的,还放了一盆绿植。

晚上女儿做了几个我爱吃的菜,一家人围桌吃饭,气氛很温馨。

小李还主动给我夹菜,说:“妈,您多吃点,这些天辛苦您了。”

我心里特别感动,觉得这个女婿真的很懂事。

饭后我主动收拾碗筷,女儿要帮忙被我拒绝了。

“你刚生完孩子,好好休息,家务活以后就交给我了。”我说。

小李在一旁点头:“妈说得对,小雯你就专心照顾身体。”

那一刻,我觉得这个家庭真的很和谐,我的决定是对的。

晚上躺在床上,我听着隔壁房间传来孩子偶尔的哭声,心里满满的都是幸福。

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有女儿,有外孙,还有一个懂事的女婿。

虽然离开了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老家,但为了能天天看到外孙,一切都值得。

02

在女儿家住了一个星期,我基本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每天早上六点准时起床,先给全家准备早餐。

女儿爱吃粥,小李喜欢面包牛奶,我都记得清清楚楚。

小外孙的作息还不规律,经常半夜哭醒,我就起来帮忙哄。

女儿总是说:“妈,您别起来了,我自己来就行。”

但我怎么能让刚生完孩子的女儿熬夜呢,还是我来比较合适。

渐渐地,小外孙也跟我熟悉了,有时候我一抱他就不哭了。

女儿开玩笑说:“这孩子跟您最亲了,比跟我这个妈还亲。”

我心里美滋滋的,觉得自己真的很有用。

每天上午,我会推着婴儿车带外孙到小区里转转。

小区的绿化很好,有个小花园,经常有其他带孩子的老人在那里聊天。

慢慢地,我也融入了她们的圈子。

“您孙子真可爱,长得跟您女儿小时候一模一样。”邻居李阿姨夸道。

“这是我外孙,不过确实像我女儿。”我纠正道,但心里很开心。

和其他老人聊天,我发现大家都有相似的经历。

都是退休后来帮子女带孩子,离开了熟悉的环境,但为了家庭和睦都选择了适应。

“咱们这把年纪了,还能有用武之地,也算是福气。”王阿姨说。

我深以为然,觉得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下午女儿午休的时候,我就在厨房准备晚饭。

我的厨艺在老家是出了名的,到了女儿家也派上了用场。

小李喜欢吃辣,女儿怕上火不能吃太辣,我就分开做。



有时候还会做一些老家的特色菜,小李吃了都说好。

“妈,您的手艺真好,比饭店做得还香。”他总是这么夸我。

我听了心里很受用,觉得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认可。

晚上一家人吃完饭,我会主动洗碗收拾厨房。

女儿有时候要帮忙,我总是说:“你们年轻人工作一天累了,好好休息就行。”

小李有时候会在客厅看电视或者玩手机,我也不打扰。

毕竟年轻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只要做好自己该做的就行。

周末的时候,我们偶尔会一起出去吃饭或者逛街。

我推着婴儿车,女儿和小李走在两边,看起来就像一个幸福的大家庭。

路上遇到熟人,小李都会主动介绍:“这是我妈妈。”

虽然我知道是客气话,但听了心里还是很温暖。

那段时间,我觉得自己的晚年生活找到了新的意义。

能够帮助女儿,看着外孙一天天长大,这比一个人在老家无所事事要充实多了。

我甚至开始考虑是不是要在这个城市长期住下去,把老家的房子卖掉。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细微的变化开始显现。

最开始,我以为只是生活习惯的不同,没有太在意。

比如我习惯早上开窗通风,觉得新鲜空气对孩子好。

但小李总是皱着眉头说:“妈,外面灰尘太大,还是别开窗了。”

我虽然有些不解,但还是听了他的话。

还有孩子穿衣服的问题,我总觉得要多穿点,免得着凉。

“妈,您给孩子穿太多了,容易出汗反而容易生病。”女儿也开始附和小李的意见。

我心里有些委屈,但想着年轻人接受的育儿观念比较新,也许是我想多了。

做饭的时候,我按照自己的习惯,菜会做得稍微咸一些。

“妈,能不能做得清淡点?我们现在都追求健康饮食。”小李开始提意见。

我赶紧点头答应,第二天就调整了口味。

但心里还是有些不舒服,觉得自己做了几十年的饭,怎么到这里就不合适了。

收拾房间的时候,我喜欢把东西归类摆放,觉得这样整齐。

“妈,您别动我的东西,我有自己的习惯。”小李的语气开始变得不耐烦。

我愣了一下,赶紧道歉:“对不起,我不知道,以后不碰了。”

女儿在一旁打圆场:“妈,小李不是那个意思,就是每个人习惯不一样。”

但我能感觉到,小李看我的眼神和刚开始时不一样了。

以前他会主动和我聊天,现在回家后就直接进房间,很少和我交流。

有时候我想关心一下他的工作,问一句“今天累不累”,他也只是敷衍地“嗯”一声。

女儿夹在中间也很为难,有时候我能看到她偷偷叹气。

我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真的做错了什么。

也许是我太多管闲事了,也许是我的生活习惯确实不合适。

为了维护家庭和谐,我开始更加小心谨慎。

做饭前会问他们想吃什么,收拾房间时避开小李的物品,连说话都变得小心翼翼。

但这种小心翼翼的生活让我感到很累。

以前在老家,我是家里的主人,一切都按照我的意思来。

现在我像个客人一样,时刻要注意不要惹人不高兴。

有时候晚上躺在床上,我会想念老家的日子。

虽然孤单一些,但至少自由自在,不用看任何人的脸色。

但一想到可爱的小外孙,我又觉得这些委屈都不算什么。

孩子还小,离不开我,我不能因为一点小摩擦就放弃。

我开始更加努力地讨好小李,希望能改善我们之间的关系。

每天变着花样给他做好吃的,主动关心他的身体,甚至开始学着使用智能手机,想跟上年轻人的步伐。

但我能感觉到,小李对我的态度并没有因此改善,反而显得更加疏远了。

03

那天晚上,小李和往常一样吃完饭就回房间了。

过了一会儿,他出来说要洗澡,把手机放在客厅的茶几上充电。

我在厨房洗碗,女儿在房间里哄孩子睡觉。

突然,小李的手机响起了微信消息的提示音。

起初我没在意,但手机一直在响,响了七八声。

我担心是什么急事,想叫小李出来看看。

走到客厅,我看到手机屏幕不断亮起,显示着微信消息。

我本来想敲浴室的门,但无意中瞥见了屏幕上的内容。

那一眼,让我的心瞬间跌到了谷底……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