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名来历】
深甽,原名深峻,取 “水深山峻” 之意,后曾用名深隽。因主溪名甽水(“甽” 指田边水道),且境内有大里溪、南溪、长洋溪三条溪流,最终定名深甽,坐落于凫溪上游。
其行政区划历经更迭:宋代属新宁乡,明代归宁海六都,清代设深甽庄,下辖七村;解放前夕为三省乡,1949 年设深甽区,1958年设深甽公社,1983 年改乡,1985 年撤乡建镇,1992 年合并双湖、大蔡、大里、马岙四乡后形成今域。现镇域面积 174.6 平方千米,户籍人口 3.3 万,辖 1 个居委会、20 个行政村。
作为世界史学巨匠胡三省的故里,“三省” 二字渊源深厚。当年拟建宁海正学中学时,初定 “三省中学”,因 “省” 为多音字(易误读 “xǐng” 为 “shěng”),遂改 “正学”—— 既避读音争议,亦呼应宁海另一位先贤方孝孺(号正学)。无独有偶,今跃龙街道与桃源街道分界的时代大道,初规划名 “三省路”,亦因相同顾虑遭否决,两处更名皆藏着对胡三省的纪念与文字的审慎。
![]()
【世界史学巨匠】
胡三省(1230-1302),深甽中胡村人,谱名满孙,因慕《论语》“吾日三省吾身” 句改名三省,字景参,又字身之,居处涧旁多古梅,自号梅涧。他与文天祥、陆秀夫同登南宋宝祐四年(1256)进士第,历任吉州泰和尉、庆元府慈溪尉、扬州江都丞等职,官至朝奉郎,仕途因刚直屡遭坎坷。
受父亲胡钥影响,胡三省自幼立志注解《资治通鉴》。元军南侵时,他历经战乱,已撰的 97 卷书稿两度散佚,仍于颠沛中重购善本,隐居山村重注,前后耗时 30 年,至元二十三年(1286)终成《资治通鉴音注》294 卷,另著《通鉴释文辩误》12 卷。其注疏详考典章制度、地名沿革,校正原著谬误,字数与《通鉴》相当,被后世誉为 “《通鉴》功臣”。
注文中,他既展现严谨考据精神,更暗藏家国情怀 —— 宋亡后以 “我宋” 称故国,遇亡国史事必发悲叹,陈垣赞其 “借注抒愤,寄寓民族气节”。作为南宋浙东史学的代表,他承吕祖谦、王应麟之学,重经史互证与经世致用,为明清浙东史学奠定根基。这位 “天台宿儒” 以毕生心力注解历史,让《通鉴》的智慧与民族的记忆一同流传。(审核/孔林根)
- End -
乡土宁海公益平台
@关注我们就是最大的支持@
对话主编请加微信:
□ 撰稿:水东居士
□ 排版:天姥老人
□ 审核:孔林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