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名来历】
水车,位于宁海县城东南约5公里处,由上园、下园、港头、金家山和蒲岙等5个自然村组成。水车旧名水东,为古时三门湾海口要塞。因宁海古称“缑城”,故有“缑东水木之依”而得名“水东”。至于后来改名为“水车”,有二种说法。其一是相传明朝建文四年方孝孺因不肯为燕王朱棣起草即位的诏书罹祸,朝廷派官兵追至水东村搜捕捉拿“方党”,村民哄骗说:“此地只有水车,没有水东”(繁体字“东”与“车”相近),从此改称水车。另一种说法是,水东地处水车港,海潮西涨至此,溪水和海水下流上涌,形如车水,因名水车。
在水车下园村的金山脚下有一座镇东塔,是宁海百姓为纪念元代抗倭民族英雄陈性中而建,故又称之为“陈性中纪念塔”。
据《缑城水车陈氏宗谱》记载:先祖陈性中原籍福建莆田,元代后期迁居水车。陈性中性格豪爽,为人正直,每遇荒年,总是慷慨捐款赠粮,拯救村民,深受村民爱戴。
当时沿海一带倭寇猖獗,陈性中目睹倭寇的残暴行径,义愤填膺,就自发召集村民,组织民团,配备武器,设计全歼了倭寇,以智勇胆识闻名于世,被乡人称之为“俊杰驱夷”。至正十年(1350),县吏上奏陈性中抗倭事迹,上嘉其功,授予他的儿子陈师道千户侯一职。清乾隆四十年(1775),修建了镇东塔以彰其功。
![]()
【抢险救灾英雄陈宗祥】
1988年7月30日凌晨,宁海发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水车村因位于洋溪入海口,地势低洼的下园村更是首当其冲。在山洪爆发和海水倒灌的双重作用下,整个村庄一下子陷入了绝境。
风雨裹挟着洪水,如猛兽般从四面八方涌来,瞬间吞没了低矮的房屋,村民们被迫爬上屋顶,眼神中充满了无助与恐惧。
陈宗祥的老屋虽然地势较高,但此时也已没到二楼。望着挤在一起家人和十几个跑到家里避难的邻居,陈宗祥心急如焚。
正当他束手无策之时,一张木排从上游飘游而下。60多岁的陈宗祥不顾年迈体弱,毫不犹豫地跳入汹涌的洪水之中,凭着当船老大时练就的一身好水性,硬是把木排从湍急的洪流中划了回来。他的双手被木排粗糙的边缘磨得鲜血淋漓,但他知道,这张木排是大家逃生的唯一希望。木排终于被牢牢地固定在老屋旁,避难的村民们小心翼翼地从二楼的窗口爬上了木排。
陈宗祥划着木排一趟又一趟地把邻居们送到后山安全地带,最后才把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们接上木排。然后又一次次地返回,搜寻和救助那些仍被困在洪水中的村民。据不完全统计,陈宗祥在这次洪灾中救了36人。他的勇敢与果断,在这场灾难中点亮了一束希望的光芒,也为下园村的村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他被评为宁波市抢险救灾英雄当之无愧,名至实归。
江山代有英雄出。无论是昔日陈性中俊杰驱夷的铁血丹心,还是今日救灾英雄陈宗祥的无畏担当,都印证着一个真理:危难时刻,总有人挺身而出,用责任与勇气守护万家灯火。岁月流转,英雄的精神一脉相承。
- End -
乡土宁海公益平台
@关注我们就是最大的支持@
对话主编请加微信:
□ 撰稿:许懿
□ 排版:天姥老人
□ 审核:水东居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