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抗美援朝最悲情兵团司令:首战失利后一直没翻盘,刘伯承很心痛(14)

0
分享至

点击链接看系列前篇:

(13)

入朝作战,光环比较亮眼的是一批兵团司令。如13兵团邓华、9兵团宋时轮、3兵团陈赓和王近山(代)、19兵团杨得志和韩先楚、20兵团郑维山(代)、杨勇和杨成武等。

至于到朝鲜只露了个脸的王建安、许世友,就不用多说了。

几位直接指挥作战的兵团司令,不同程度都在美军面前吃过亏,这个不丢人,毕竟那是世界前二的强大敌人,敌我军队体系性差距太大了。但因我军战略战术调整的非常快且富有针对性,绝大多数兵团司令都找回了场子,都有过代表性的战绩,包括宋时轮,虽有长津湖之惨烈伤亡,但在第五次战役中打得还算可以,部队遭美军追击而仍整齐有度,华川阻击战含金量非常高。

像郑维山这种无师自通手搓战术理论的怪才,从19兵团参谋长升任20兵团代司令后,更是全程优势,对美军基本没吃过亏。


只有一位,开局失利后,一直没有太好的机会翻盘,可谓入朝作战诸兵团之最悲情者。

他就是王近山。

一、180师失利责任几何

对比其他几位兵团司令,王近山的悲情有那么一丝丝的运气不好的成分。王近山被分到中线作战,这样的方向一般来说承受的压力都比较大,敌军不仅当面部署兵力较强,且调动兵力、左右援救也都相对两翼更方便。设若王近山指挥西线兵团打临津江,而让杨得志19兵团在中线作战,会不会是另外一番景象呢?历史不容假设,就不再多展开了。

人常说,运气好是实力的体现。反过来说似乎也成立,运气不好,可能也是实力不济的一定体现。


但至少进朝鲜之时,无论刘伯承还是彭总,都不会觉得3兵团比其他野战军部队差。

1951年4月王近山率3兵团入朝,三个军是12军、15军、60军。

12军在二野是战斗力顶流。15军是秦基伟9纵,长期跟着陈赓混的,战斗力不算特别强但深受旅长影响,属于那种非常会打仗非常会适应各种情况的部队。60军原是晋冀鲁豫8纵,王新亭带出来的部队、太岳军区部队组建起来的。入朝前进行了调整,原来的178师调出,改辖179师、180师、181师。179师是老8纵的“临汾旅”,180师是老8纵24旅,181师是老13纵37旅,也就是皮旅。一个军有两个硬茬子,而且是经徐帅之手指点过的,战斗力也不差。

这3个军的实力,比13兵团38、39、40军自然比不过,与9兵团20、26、27军也比不过,但比19兵团的63(老3纵)、64(老4纵)、65军(老8纵),应当略有过之。

180师被打散的基本事实,论者已说过很多,不再陈述基本事实。就看看王近山作为兵团指挥员,在此中责任有多少。

首先是过于托大。3兵团在第五次战役进攻中,主力序列出现很大变动,12军就近转给东线9兵团指挥,39军(欠一个师)划给3兵团。3兵团的第一主力划走,力量大削。而王近山不肯把39军直接等量代换为12军,仍让自家部队顶在前面。

对60军的使用更是令人瞠目。60军179和181师都被兵团直接指挥作为机动力量,军长韦杰手里只能指挥一个180师。而60军在全军北撤之际,担负的是整体阻击掩护任务。

二、迷之信任

其次是粗疏。

第五次战役回撤阶段之凶险,本质就是敌前撤退。如此撤退,对部队行动的统一性、协调性和抗击打能力要求都特别高。

殿后部队的战斗任务,往往比冲锋时的尖刀部队更艰巨更难打。任何漫不经心的破绽,都会被严峻形势放大。过去我军在国内作战打国民党军,国军机动作战能力比较弱,即使我军浑身上下都是破绽,国军也鲜少能抓住并利用之。反之,我军一贯能抓住国军的缺点并放大之、摧毁之。廖耀湘辽沈战役中,曾搞出所谓的滚筒式打法,被我军高速机动迅猛穿插破解过。

这种高容错环境,助长了一些对军事科学不怎么重视的将领的自大与粗疏。

王近山给60军下的命令,看似又是前轻后重、又是节节抗击,又是把兵团机属炮兵连留给60军,但就是没有认清前线阻挡美军第7师的主力其实只有一个180师,这个师并不过硬,而且左右也没有强援。

3兵团还自作聪明地下令部队先于志司规定的日期一天北撤,并首先把战斗力非常可观的39军撤走,致使180师后路空了,无人掩护。第3兵团参谋长王蕴瑞战后总结说,即使之前部署有极大漏洞,还有39军两个师在春川以东地区尚可补救,可是过早的将该军撤走(比180师接到的撤退命令时间早了两天),这样就造成了百余里地区不可弥补的一大空隙,为敌所乘,同时180师也因之而更加突出和孤立。这个缺口是一而再,再而三,一连串错误所铸成的。

对王蕴瑞的吐槽也有一些,时任3兵团机要处处长彭相臣回忆:“我们接到命令,就向兵团参谋长提意见,快收拢部队早撤。参谋长笑笑,说早一天晚一天,没啥了不起,显出了轻敌的情绪。当时我前方队伍,都是这样一派胜利骄傲的情绪,什么都不在意。”

这一系列粗疏都被美军强大的机动能力抓住并利用之,无限放大了王近山指挥上的漏洞。

第三是指挥上的随意。

3兵团起初要求快撤,得知前方的伤员还没有完成后送,又命令60军继续阻击。但这一命令似乎只对180师起了作用。

当时王近山虽有意让12军回归本兵团作战,但12军已接受9兵团指挥,阵线已与彼形成交错配合,难以回到中线。15军自作主张也快速北撤,因其相对靠北一线,加上60军180师在前面顶着,撤的相对快一些,当然这与秦基伟军长预有准备有极大关系。60军179师和181师刚刚从别的军归建,远水解不了近渴。与此同时19兵团63军也提前撤收。


180师的前后左右几乎都空了。

未完待续。

最后,推荐一个非常棒的深度历史类公众号,我也常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有历史 incentive-icons
有历史
专注有质量的历史推介
491文章数 82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