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老王,你这500万全投基金,心也太大了吧!"邻居李大爷摇着头说道。
王志明笑了笑:"钱放银行也是放,不如让它动起来。"
三年后,当他躺在医院病床上,因为急需手术费而不得不查看基金账户时,显示的数字让这位65岁的老人瞪大了眼睛。
"这...这怎么可能?"他颤抖着声音对妻子说。
01
王志明今年65岁,是某国企的退休工程师。
在这家企业工作了整整40年,从一个初出茅庐的技术员,一步步成长为总工程师。
他的妻子刘秀兰比他小3岁,是当地一所中学的退休教师。
两人育有一子一女,都已成家立业,在外地工作。
夫妻俩住在这座二线城市的老城区,有一套120平米的自住房,还有一套80平米的房子用来出租。
2021年春天,王志明刚退休半年。
那段时间,他每天的生活很有规律:早上六点起床,在小区里遛弯,回家吃早饭,然后看报纸、看电视。
下午会和老友们下棋、聊天,晚上陪妻子散步。
这样的生活平静而充实,但王志明心里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他手里有500万存款,这些钱来源于多个方面。
工作40年的积累是大头,约有200万。
父母去世后留下的遗产有100万。
前几年房价上涨,他卖掉了一套小户型房产,净得150万。
还有一些零零散散的收入,加起来正好500万。
这些钱全部存在银行定期存款里,年利率3.5%。
每年能有17.5万的利息收入,加上两人的退休金,生活很宽裕。
夫妻俩生活简朴,每月开支不到5000元。
房子住了二十多年,早就没有贷款。
出租房每月能收2000元租金,基本够日常花销了。
王志明原本觉得这样的生活挺好,直到那个春天的下午。
他在小区花园里遇到了邻居李大爷。
李大爷满面红光,正和几个老友炫耀着什么。
"我去年买的那只基金,到现在赚了30万呢!"李大爷兴奋地说。
"真的假的?"其他人都围了过来。
"千真万确,我拿手机给你们看。“李大爷掏出手机,打开了一个APP。
屏幕上显示着一串数字,确实比本金多了不少。
王志明听得心里痒痒的。
他凑过去问:"李大爷,您买的什么基金啊?"
"混合型基金,就是股票债券都有的那种。"李大爷得意地说,"现在这年头,钱放银行就是亏钱,通胀这么厉害。"
王志明若有所思。
确实,这两年物价涨得厉害,原来5块钱的青菜现在要8块。
银行那点利息,根本跟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
回到家,王志明把这事跟妻子刘秀兰说了。
刘秀兰皱着眉头:"基金有风险的,万一亏了怎么办?"
"李大爷都赚了30万,说明还是有机会的。 "王志明说。
"那是他运气好,你没看新闻吗,有人买基金亏得血本无归。"刘秀兰担心地说。
夫妻俩为这事讨论了好几天,也没有结果。
王志明开始在网上查找相关信息。
他发现基金确实是个复杂的东西,有股票型、债券型、混合型等等。
收益和风险都不一样。
有些基金近几年的收益确实不错,年化收益率能达到10%甚至更高。
如果把500万投进去,一年就能赚50万,比银行利息高多了。
王志明越看越心动。
正在这时,银行的理财经理小陈找上门来了。
小陈是个30多岁的年轻人,西装革履,谈吐得体。
他对王志明的情况很了解,知道他是银行的大客户。
"王老师,现在银行利率这么低,您的资金放在定期里确实有些浪费。"小陈开门见山地说。
"我也在考虑其他投资方式。"王志明说。
小陈眼睛一亮:"那我给您介绍几个产品。"
![]()
他从包里拿出一份资料,上面印着各种图表和数字。
"这是我们银行代销的几只明星基金,历史业绩都很优秀。"小陈指着资料说。
"您看这只,近三年年化收益率15.6%,如果您投100万,三年后就是151万。"
王志明仔细看着资料上的数字,确实很诱人。
"风险大吗?"他问。
"任何投资都有风险,但这些都是知名基金公司的产品,基金经理经验丰富。"小陈解释道。
"而且基金是分散投资,比单独买股票风险小多了。"
小陈又拿出手机,给王志明看了一些成功案例。
"这位客户去年投了200万,现在已经赚了40万。
"还有这位,50万投进去,一年半赚了15万。
王志明听得心痒痒的。
小陈趁热打铁:"当然,我不建议您一下子全投进去,可以先试试水,投个几十万感受一下。"
"等有了经验,再慢慢增加投资额度。"
这个建议听起来很合理。
王志明当晚和妻子商量。
刘秀兰还是有些担心:"要不先投个10万试试?"
"太少了,看不出效果。 "王志明说,"我想投50万试试。
"50万?那也太多了吧。 "刘秀兰有些肉疼。
"总共500万,拿出十分之一试试,应该没问题。 "王志明劝说道。
经过一番讨论,夫妻俩最终达成一致:先投50万试水。
第二天,王志明就给小陈打了电话。
小陈很快就上门来办理手续。
他推荐了一只混合型基金,是某知名基金公司的明星产品。
02
基金经理有十年以上的投资经验,管理规模超过100亿。
"这只基金投资风格稳健,适合像您这样的稳健型投资者。 "小陈介绍道。
办理手续很简单,只需要签几份文件,然后转账就行了。
50万元很快就从王志明的定期存款账户转到了基金账户。
小陈教会了王志明如何使用手机APP查看基金净值和收益。
"基金净值每天都会更新,但我建议您不要天天看,容易心理压力大。 "小陈提醒道。
"一周看一次就够了,投资要有耐心。"
王志明点点头,表示理解。
小陈走后,王志明忍不住打开APP看了一眼。
基金净值是1.2元,他买入时的价格。
账户显示持有基金份额416666.67份,市值正好50万元。
刘秀兰在旁边看着,还是有些担心:"希望不要亏钱就好。"
"不会的,小陈说这是明星基金。"王志明安慰道。
接下来的几天,王志明每天都会查看一次基金净值。
有时候涨一点,有时候跌一点,波动不大。
一周后,净值涨到了1.22元,账户显示盈利8333元。
王志明兴奋地告诉妻子:"赚了8000多呢!"
"才一周就赚这么多?"刘秀兰也有些惊喜。
"是啊,银行定期一年才赚17500,这一周就赚了8000多。 "王志明计算着。
接下来的一个月,基金净值稳步上升。
账户显示盈利2万多元,收益率达到了4%。
王志明开始觉得自己的决定是对的。
他经常和邻居们讨论投资话题。
李大爷听说王志明也买了基金,很是赞赏:"老王有魄力啊,比我强多了。
"我当初也是犹豫了好久才投了20万,现在后悔投少了。
王志明听了心里更加得意。
两个月后,基金净值涨到了1.3元,账户盈利超过4万元。
收益率达到了8%,远超银行定期利息。
王志明开始考虑是否要追加投资。
他给小陈打电话咨询。
小陈很兴奋:"王老师,恭喜您,这只基金表现确实不错。
"现在市场行情很好,如果您有闲钱,可以考虑追加投资。
"我在想是不是再投100万?"王志明试探性地问。
"完全可以,不过建议您分散投资,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小陈建议道。
"我再给您推荐几只不同类型的基金,组合投资风险更小。"
王志明觉得这个建议很有道理。
回家后,他和妻子商量追加投资的事。
刘秀兰看到账户确实赚了钱,态度有所松动。
"那就再投100万试试,分散投资确实风险小一些。"她说。
![]()
于是,王志明又投了100万,买了两只不同的基金。
一只是股票型基金,一只是债券型基金。
现在他的基金总投资达到了150万。
接下来的几个月,市场行情继续向好。
三只基金的表现都不错,账户总资产很快超过了170万。
王志明每天查看收益成为了习惯。
他还建了个投资群,和几个老友分享投资心得。
大家都觉得王志明很有投资天赋。
刘秀兰也开始关注基金市场,偶尔会和王志明讨论哪只基金更好。
夫妻俩的退休生活因为投资变得更加充实。
王志明甚至开始考虑要不要把剩下的350万也投进去。
2021年中期,基金市场整体表现优异。
王志明的150万投资在半年内增值到178万,收益率接近19%。
这样的收益率让他非常满意,也让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投资策略。
小陈经常给他发市场分析报告。
报告显示,当前经济形势向好,股市有望继续上涨。
"王老师,现在是投资的黄金时期,错过了就太可惜了。"小陈在电话里说。
王志明深以为然。
他计算了一下,如果把剩下的350万也投进去,按照当前的收益率,一年能赚接近100万。
这比他40年工作的年薪还高。
邻居们都很羡慕王志明的投资收益。
李大爷经常来向他请教:"老王,你这眼光真毒,选的基金都这么好。
"哪里哪里,主要是市场行情好。"王志明谦虚地说,但心里还是很得意的。
03
社区里的老人们都知道王志明投资基金赚了大钱。
有人来向他取经,他总是热心地分享经验。
"投资要有耐心,不能急功近利。"王志明像个专家一样说道。
"还要分散投资,不能把所有钱都放在一只基金里。"
这些话让他在老年人群体中颇有威望。
王志明开始觉得自己错过了太多赚钱的机会。
如果早几年就开始投资基金,现在可能已经是千万富翁了。
他对银行定期存款的3.5%利率越来越不满。
那350万放在银行里,一年只能赚12.25万。
如果投资基金,按照目前的收益率,一年能赚60多万。
这种对比让王志明心里很不平衡。
2021年8月的一个周末,王志明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我想把剩下的350万也投进去。"他对妻子说。
刘秀兰吃了一惊:"全部投进去?那也太冒险了吧。"
"现在市场这么好,不投就是浪费机会。"王志明坚持道。
"万一亏了怎么办?我们就没有保底的钱了。"刘秀兰担心地说。
"亏什么亏,你看现在赚了多少。 "王志明有些不耐烦。
"而且我们还有房租收入,还有退休金,生活没问题的。
夫妻俩为这事争论了整整一个下午。
刘秀兰坚决反对把所有钱都投进去。
她认为应该留一部分钱做保障,以防万一有急事需要用钱。
王志明则认为妻子太保守了,错过了这样的赚钱机会会后悔一辈子。
"你看李大爷,当初只投了20万,现在都后悔投少了。"王志明说。
"还有小区里的张阿姨,听说也投了200万,现在赚得盆满钵满。"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王志明最终说服了妻子。
不过刘秀兰提出了一个条件:不能一次性全投进去,要分批投入。
王志明同意了这个条件。
于是,他制定了一个投资计划。
每个月投入50万,7个月时间把350万全部投完。
这样既能把握市场机会,也能分散时间风险。
小陈听说王志明要大幅增加投资,非常兴奋。
他专门上门来为王志明制定投资组合。
"建议您投资5只不同的基金,每只70万。"小陈说。
"股票型基金200万,混合型基金200万,还有行业主题基金100万。"
"这样的配置既能享受市场上涨的收益,也能分散风险。"
王志明觉得这个建议很专业,完全同意。
从2021年9月开始,王志明按照计划每月投入50万。
到2022年2月,他已经把500万全部投入了基金市场。
![]()
账户显示总投资500万,总资产580万,收益率16%。
王志明对这个结果非常满意。
他觉得自己的投资决策是英明的。
2021年9月到12月,是王志明投资生涯的蜜月期。
基金净值稳步上升,账户资产也在不断增长。
每天查看收益成为了王志明最重要的日常活动。
他通常会在早上9点半开盘后查看一次。
中午12点左右再看一次。
下午3点收盘后还要看一次。
晚上睡前再最后看一遍。
每当看到绿色的正收益数字,王志明就感到心情愉悦。
他开始在朋友圈分享一些投资心得。
"投资需要耐心和智慧,不能被短期波动影响心态。"
"选择优秀的基金经理比择时更重要。"
这些看似专业的话语让他在朋友圈里颇受关注。
老同事们都夸他有投资天赋。
到2021年12月底,王志明的账户总资产达到了580万。
相比500万的投资成本,收益率达到了16%。
这一年的收益远超他的预期。
春节期间,王志明和亲戚朋友聚会时,总是忍不住提到自己的投资收益。
"股市有风险,基金也不例外,不能盲目跟风。"他装作谦虚地说。
"我这也就是运气好,赶上了好行情。"
但从他的表情可以看出,他对自己的投资能力很是得意。
2022年1月,市场开始出现调整。
受国际形势影响,A股市场整体回调。
王志明的基金组合也开始出现亏损。
第一周,账户资产从580万跌到了560万。
第二周,继续下跌到540万。
第三周,更是跌到了520万。
一个月时间,账户缩水了60万。
王志明开始感到焦虑。
他每天查看账户的次数增加到了十几次。
半夜醒来也要看看美股和期货的走势。
刘秀兰看到丈夫的状态,很是担心。
"要不咱们先卖掉一部分?"她试探性地问。
"现在卖就是割肉,不能卖。"王志明坚决地说。
"小陈说了,这只是短期调整,很快就会涨回来的。"
但市场的调整比预期的要严重。
到3月底,王志明的账户资产跌到了480万。
相比500万的投资成本,已经亏损了20万。
这是王志明投资以来第一次出现本金亏损。
他开始失眠,晚上躺在床上总是想着基金的事。
白天也心不在焉,经常发呆。
刘秀兰劝他不要太在意:"钱没了可以再赚,身体垮了就什么都没了。"
"你说得轻巧,那可是20万啊。"王志明有些烦躁。
小陈也给王志明打电话安慰。
"王老师,市场调整是正常的,您要保持长期投资的心态。"
"历史上每次大的调整后,都会有更大的上涨。"
"建议您现在不要做任何操作,耐心等待市场回暖。
王志明虽然嘴上答应,但心里还是很焦虑。
04
4月份,市场开始反弹。
王志明的账户资产也开始回升。
从480万涨到500万,再到520万。
看到账户重新盈利,王志明的心情好了很多。
到7月份,账户资产创出了新高,达到620万。
相比投资成本,收益率达到了24%。
王志明的信心重新回来了。
他甚至开始考虑是否要追加投资。
"要不再投100万?"他对妻子说。
"绝对不行!"刘秀兰坚决反对。
"500万已经够多了,不能再冒险了。
看到妻子的坚决态度,王志明只好作罢。
但他心里还是觉得错过了机会。
8月份开始,市场再次进入调整期。
这次调整的幅度和持续时间都超出了预期。
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经济也面临一些挑战。
基金净值开始持续下跌。
王志明的账户资产从620万一路下滑。
500万、450万、420万、400万。
到2022年底,账户资产只剩下380万。
相比500万的投资成本,亏损了120万。
这是王志明投资以来最大的亏损。
他的心态发生了很大变化。
从最初的兴奋,到后来的焦虑,现在变成了麻木。
他不再频繁查看账户,有时候好几天都不看一次。
和朋友们聚会时,也不再主动提投资的事。
当别人问起时,他总是简单地说:"还在持有,等等看吧。"
刘秀兰看到丈夫的状态,既心疼又后悔。
心疼是因为看到丈夫为了投资的事而苦恼。
后悔是当初没有坚决阻止他把所有钱都投进去。
"要不咱们止损吧,至少还能保住380万。 "她试探性地说。
"现在卖就真的亏了,再等等吧。"王志明有些无奈地说。
2023年,市场继续震荡。
王志明的账户资产在380万到450万之间波动。
他已经不再关注短期的涨跌,心态变得平和了很多。
偶尔刘秀兰问起收益情况,他总是淡淡地说:"差不多吧,没什么变化。"
其实心里还是希望能早日回本。
2024年春天,王志明的生活看似回归了平静。
他不再频繁查看基金账户,心态比前两年平和了许多。
基金投资变成了生活的背景,不再是主要关注点。
夫妻俩重新安排了退休生活。
![]()
王志明重新开始每天晨练,和老友们下棋聊天。
刘秀兰也恢复了读书看报的习惯。
他们偶尔会出去旅游,享受退休后的悠闲时光。
基金账户的资产在400万到450万之间波动,王志明已经习以为常。
他告诉自己,投资是长期的事,不能急躁。
4月的一个周二早上,王志明像往常一样起床晨练。
在小区里走了两圈后,他感到有些胸闷。
起初以为是运动量有点大,休息一下就好了。
但坐下来休息了十几分钟,胸闷的感觉并没有缓解。
反而还有些气短,呼吸不太顺畅。
王志明有点担心,提前结束了晨练回家。
刘秀兰看到丈夫脸色有些不好,关心地问:"怎么了?身体不舒服吗?"
"有点胸闷,可能是运动过量了。 "王志明不想让妻子担心。
"还是去医院看看吧,别大意。 "刘秀兰坚持道。
"过一会儿就好了,不用大惊小怪。 "王志明摆摆手。
接下来几天,王志明偶尔还会出现胸闷的症状。
有时候是在爬楼梯的时候,有时候是在走路时。
还伴随着轻微的心悸,心跳有些不规律。
刘秀兰越来越担心,多次催促王志明去医院检查。
"咱们年纪大了,有点小毛病很正常。"王志明还是不以为然。
"万一是心脏问题呢?你可不能讳疾忌医。"刘秀兰着急地说。
在妻子的坚持下,王志明终于同意去社区医院看看。
社区医院的医生听了王志明描述的症状,建议做个心电图。
心电图结果显示有些异常,医生建议转诊到市里的大医院。
"可能需要做进一步检查,社区医院设备有限。"医生解释道。
听到要去大医院,王志明心里开始有些紧张。
但为了安心,他还是决定去看看。
第二天,夫妻俩来到市中心医院的心内科。
挂号、排队、候诊,医院里人山人海。
好不容易轮到王志明,医生仔细询问了症状。
听了描述后,医生建议住院观察,做全面检查。
"住院?有这么严重吗?"王志明有些吃惊。
"心脏问题不能大意,住院观察比较安全。"医生认真地说。
"而且有些检查需要空腹,住院比较方便安排。"
王志明和刘秀兰商量了一下,决定听医生的建议。
办理住院手续时,医院要求预交5万元押金。
这让夫妻俩有些意外,没想到住院费用这么高。
他们手头的现金只有3万多,还差近2万。
"我去银行取点钱。"王志明说。
但银行定期存款已经全部投入了基金,活期账户里只有几千块。
最后只能先交3万,剩下的2万说是后续再补。
05
住进心内科病房后,医生安排了一系列检查。
心电图、心脏彩超、冠脉造影、血液检查等等。
每项检查都要排队等候,有些检查还需要预约。
单人病房一天的费用就要300元,各种检查费用也不便宜。
住院三天下来,已经花费了2万多元。
医生说还需要做更精确的检查,可能还要住几天。
刘秀兰开始担心费用问题。
她悄悄给儿子打电话,询问是否能先借点钱应急。
儿子在外地工作,自己也有房贷车贷要还,一时拿不出太多钱。
女儿刚生了孩子,也是需要用钱的时候。
夫妻俩第一次为钱的事情发愁。
住院第五天,各项检查结果陆续出来。
医生把王志明和刘秀兰叫到办公室,表情严肃地说明情况。
"检查结果显示,王老师患有冠心病,还伴有心律不齐。"
"冠状动脉有两处明显狭窄,需要安装心脏支架。"
听到"心脏支架"这几个字,夫妻俩都愣住了。
刘秀兰第一个反应过来:"严重吗?一定要做手术吗?"
"比较严重,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有生命危险。"医生坦诚地说。
"建议尽快安排手术,早治疗早康复。"
王志明感到头脑有些发晕。
他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得这么严重的病。
平时身体一直不错,很少生病。
"手术费用大概多少?"他问出了最关心的问题。
"支架手术加上住院费用,大概需要15到20万。 "医生回答。
"医保能报销一部分,但自费部分也要12万左右。"
听到这个数字,王志明感到心脏又是一阵紧缩。
不知道是因为病情,还是因为费用。
12万对于以前的他来说不算什么,但现在情况不同了。
500万都在基金里,还亏损着。
手头的现金根本不够支付医疗费用。
"能不能先保守治疗,吃药控制?"王志明试探性地问。
"您的情况比较严重,保守治疗效果有限。"医生摇头说。
"而且随时可能有急性发作的风险。"
"我建议您尽快决定,手术越早做越好。"
从医生办公室出来,夫妻俩都沉默不语。
回到病房,刘秀兰忍不住哭了起来。
"都怪我当初没有坚决反对,现在钱都套在基金里了。"
"谁能想到会突然生病呢。"王志明安慰妻子,其实心里也很后悔。
如果当初留一部分钱做应急资金,现在就不会这么被动了。
出租房每月2000元的租金,两人的退休金加起来每月8000元。
这些收入只够日常生活,根本无法支付高额的医疗费用。
王志明想到了一个办法:赎回基金。
虽然现在基金还在亏损状态,但总比没钱治病强。
"要不把基金卖掉一部分?"他对妻子说。
"现在卖不是要亏很多钱吗?"刘秀兰担心地问。
"命都快没了,还管什么亏不亏的。 "王志明苦笑道。
但他心里其实很不甘心。
投资三年多,经历了那么多波折,现在要在低点割肉离场。
这种感觉比身体的病痛更让他难受。
夜深人静的时候,王志明躺在病床上睡不着觉。
他想起了当初小陈的那些话:"投资要有耐心,不能被短期波动影响。"
"现在卖出就是最大的失败。"
可是现实是残酷的,不治病就可能有生命危险。
治病就必须要钱,而钱都在基金里套着。
这真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第二天早上,护士来提醒需要缴费。
"您的住院押金快用完了,需要再缴2万元。"
"还有,如果确定要做手术,需要再预交10万元手术费。"
王志明点点头,说知道了。
护士走后,他拿出手机,看着基金APP的图标。
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点了进去。
王志明躺在病床上,手里拿着手机。
屏幕上显示着基金APP的登录界面。
他的手在微微颤抖,不知道是因为紧张还是因为病情。
刘秀兰坐在床边,也紧张地看着丈夫。
"要不我来帮你看?"她轻声问道。
"不用,我自己来。"王志明深吸一口气。
他已经有两个多月没有查看过基金账户了。
最后一次看的时候,账户资产是420万左右。
按照市场行情,现在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
可能还是亏损的状态。
但为了治病,再大的亏损也要承受。
王志明输入了账户密码。
系统开始加载,速度似乎比平时慢一些。
病房里安静得只能听到呼吸声。
刘秀兰紧张得大气都不敢出。
06
终于,账户页面显示出来了。
映入眼帘的是一串数字。
王志明看到第一眼,以为自己看错了。
他揉了揉眼睛,再仔细看了一遍。
"这...这怎么可能?"
王志明瞪大了眼睛,声音有些颤抖。